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民族教育
關注()《中國民族教育》教育雜志發表,創刊于1986年,雜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是我國唯一一份宣傳民族教育方針政策的全國性期刊,主要讀者為全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校長、教師、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干部和關心我國民族教育事業的各界人士。在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有廣泛的影響。1996年榮獲北大核心期刊。
《中國民族教育》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教育政策,促進我國民族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廣泛交流全國各級各類民族學校、民族班和民族地區的辦學經驗,研究民族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探索發展民族地區經濟與開發智力互促規律,介紹世界各國發展少數民族教育的動態,進一步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榮譽
知網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民族教育雜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民辦教育研究》本刊宗旨:多元集納,博采眾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各學科學術研究,探索、研究民辦高等教育發展途徑、方略,為創建中國特色民辦高等教育理論體系、繁榮教育科學做出貢獻。
搜論文知識網并非《中國民族教育》期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 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 捷橋梁。本站與《中國民族教育》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 的 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中國民族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然邏輯、現實困境及實踐路徑————作者:陶媛媛;張繼平;
摘要:紅色文化資源是開展紅色教育的重要載體,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有力支撐。地方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是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陣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目的模糊、手段單一、效果欠佳等問題。地方高校有義務發揚紅色文化精神的優良傳統和寶貴品質,從多維度去用好、講好、傳播好紅色文化資源,真正發揮其育人實效
把教育強省的施工圖化為教育強國的實景圖——民族自治區及多民族省份教育大會綜述————作者:單笑斐;
摘要:<正>2024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教育強國建設繪制了一張宏偉藍圖。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奮斗目標,民族自治區及多民族省份相繼召開教育大會或教育工作會議,將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轉化為民族地區參與教育強國建設的施工圖。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培養團結奮斗的各族青少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
高職院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長效機制探析————作者:韓雪軍;張淑利;
摘要:<正>2024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014年5月28日至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大限度團結依靠各...
創新教育支援模式 為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
摘要:<正>山東省教育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應地區所需、盡山東所能,有組織、成規模、持續性地推進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工作,全面促進受援地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以教育之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助力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彰顯山東擔當、貢獻山東力量
2025年《中國民族教育》全年重點選題
摘要:<正>2025年是教育強國建設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提高教育強國的建設執行力和轉化能力,找準教育強國的最關鍵支點,《中國民族教育》雜志策劃全年重點選題如下:1.民族地區如何堅持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和戰略屬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
聚焦教育強國“六大特質” 推動西藏地區高質量發展————作者:蘇大鵬;陳超;
摘要:<正>2024年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深入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邊疆治理各方面全過程。要加強戰略規劃和統籌協調,把邊疆治理有機融入各方面事業發展。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勇于擔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西藏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對維護國家安全和邊疆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推進社會主義現...
學術人才治理的現實考量與對策建議————作者:吳田;
摘要:<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202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錨定國家重大戰略急需,深入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途徑之一是培育新質的知識生產...
基于教育場域理論的高校生態文明教育體系構建研究————作者:張魯彬;高佃恭;
摘要:<正>“生態文明故事”是“中國故事”的有機組成部分,生態文明教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和靈魂。立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豐富生態文明教學指導理論和“立體式”教育體系,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是喚醒生態意識、提升生態認知、塑造生態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文明觀傳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承擔著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使命,應重視教育...
成長導師制: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賦能————作者:嚴玉萍;
摘要:<正>《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作為學校全員育人職責,貫穿各級各類教育全過程,融入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育人格局”。自2012年起,江蘇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學開始推進成長導師制,努力實現全員育人的生動樣態,從教育機制上進一步明確全員育人的責任,在教育功能上著眼于學生發展指導,在教育方式上實現從“教”到“導”的轉變。同時,這也是民族團結進步教...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作者:張春海;
摘要:<正>2025年是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的關鍵之年。近日召開的202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不僅擘畫了新一年教育工作藍圖,推動教育強國建設高起點布局、高質量推進,也為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實干”的底氣。在教育強國建設進入蓄勢突破、全面躍升的關鍵階段,民族地區既要遵循教育發展一般規律,又要結合新形勢、新情況,進行統籌布局和綜合施策,落實重點部署,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教育體系...
人工智能雙師課堂:民族地區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升的新路徑——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沙圪堵鎮第一小學為例————作者:祁進元;高文光;
摘要:<正>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新技術的運用有助于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沙圪堵鎮第一小學作為一所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成功實施人機協同的雙師課堂模式,有效緩解了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提升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民族地區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徑參考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路徑探析————作者:錢曉莉;趙新華;
摘要: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的學習任務群為指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師應引導學生熱愛并正確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依托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及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充分挖掘課內與課外教學資源,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提升語文實踐能力,強化民族團結進步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智能認知工具與課堂教學結構變革————作者:鄭惜予;余勝泉;
摘要: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人類本身的認知能力已無法滿足處理海量信息的需求,需借助智能認知工具來拓展人類的認知邊界以順應時代變化。未來課堂教學也將融入智能認知工具,以促進教育發展。智能認知工具的加入,會導致課堂教學結構發生變革,其關鍵要素變革為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智能認知工具,形成新的課堂教學結構指導教學實踐。在這種教學結構下,由于將智能認知工具所提供的信息轉化為內在認知具有挑戰性,因此應當利用智能認知...
雙師課堂賦能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者:方海光;
摘要:雙師課堂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對于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技術賦能的背景下,雙師課堂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首先是傳統雙師課堂的初步萌芽階段,兩位線下教師分別發揮各自的教學優勢,共同進行教學;其次是基于學校資源共享的雙師課堂模式,優質學校的主講教師通過直播形式為多個校區授課,當地教師負責學生的管理和個性化輔導;再次是AI教育機器人與教師的協同教學,機器人作為助教與人類教師共同協作開展教學...
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路向、挑戰與建議————作者:鄭旭東;李王偉;
摘要:<正>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2024年民生主題記者會答記者問時指出,“人工智能是把‘金鑰匙’,不僅影響未來的教育,也影響教育的未來”,引發了社會對未來教育形態及人才培養的深入思考。不久前,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正式拉開了全國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序幕。未來已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必須做且必須做好的重大任務
AIGC賦能教學創新:時代意蘊、實踐進路與風險挑戰————作者:馮仰存;
摘要: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教育生態,是教學創新的新機遇、新引擎和新范式。AIGC技術通過智能分身助力教師減負、人機協同優化教學設計、虛實融合重構交互邏輯等,推進教學創新實踐發展;但伴隨而來的認知自主性式微、教師專業身份危機、數字化生存侵襲社會情感能力培養、隱私倫理爭議等多重挑戰,還需直面與重視
雙師協作下的“專遞課堂”助力邊遠地區科學教育————作者:楊金勇;
摘要:“專遞課堂”通過技術手段引入外部優質資源,為邊遠地區的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本文分析了邊遠地區小學科學“專遞課堂”實施的難點,并提出了以媒體為中介的教學交互和雙師協作機制作為優化策略,通過智慧媒體技術資源的運用和雙師協作機制的保障,實現教與學的再度整合,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同奏城鄉教育“智慧曲” 共譜區域均衡“新樂章”——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智慧教育雙師課堂的實踐探索————作者:熊芬;
摘要:<正>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是昆明市主城核心區之一,區內既有教育資源豐富、優質的城區學校,也有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專業素養等方面相對薄弱一些的農村學校。西山區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支持下的“1+N”遠程同步雙師互動課堂項目為支點,深度融合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促進西山區基礎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
基于最小教學單元的教學評一體化————作者:郭鋒;
摘要: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觀念,在課堂變革從單純重教向關注教與學的雙向互動轉變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通過落實課堂即時評價實現對教學過程中不同階段教學目標達成狀態的把握,實現基于實證的教學。以“學·練·創”為課堂格局,以“快反饋”為課堂機制,建立新型教學范式,抓住“課堂評價”關鍵,通過課堂觀察、評價與診斷,推進“基于最小教學單元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改進行動
讓“家長群”成為服務、學習和鏈接的平臺————作者:胡宏飛;
摘要:<正>作為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我經常被學校邀請面向家長和教師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分享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培養社交能力、多子女養育方面的實踐與思考。往往一場講座給家長的觸動是有限的,講座結束了,聯系中斷了,沒有反饋和后續溝通,很難鞏固學習效果。其間有家長希望與我添加微信,持續請教,由于擔心牽涉精力過多,猶豫再三,婉言推拒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