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4-08 14:45 熱度:
摘要:目的:探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方法:選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的產婦共76例,將產婦按不同分娩方式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為陰道試產分娩;對照組41例,為剖宮產分娩。比較兩組孕婦的住院時間、出血量和并發癥等。結果:觀察組產婦的住院時間為(5.5±1.5)d,低于對照組的(10.2±2.8)d;觀察組產婦的出血量為(155.5±16.6)mL,低于對照組的(195.2±20.8);觀察組總并發癥率為2.9%,明顯優于對照組的56.1%,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并且,行陰道試產的產婦共35例,試產成功例數27例,成功率為77.1%。結論:作為產科臨床關注的重要問題,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在無試產禁忌證的前提下,經過產婦及其家屬同意,可在嚴密監護下行陰道試產,不僅能減少產婦住院天數,還可減少術后感染率,提高分娩質量。
關鍵詞:鄭州職稱論文發表,剖宮產術,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臨床分析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剖宮產適應癥不斷擴大,選擇剖宮產的孕婦也不斷增多。但是,與之對應的不良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譬如術后產婦出現腹脹與腹痛、腸道蠕動障礙等,這一系列問題對產婦的產后康復帶來不良影響。在經過剖宮產手術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孕婦正確、慎重選擇切實可行的分娩方式至關重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何種方式更加適合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的產婦,選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的產婦共76例,現具體研究內容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的產婦共76例,將產婦按不同分娩方式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年齡22-35歲,平均(31±2.5)歲;對照組41例,年齡23-33歲,平均(29.1±2.3)歲。其中,孕婦孕次為2-5次,產次為2-4次,孕周為36-40周。并且,距離上一次剖宮產手術時間為1.2-13年。兩組產婦在年齡、性別、孕周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詳細詢問并觀察所有產婦具體情況,尤其是產婦自身瘢痕愈合情況,并通過產檢與超聲檢查,對胎兒情況進行了解,研究最適合的分娩方式。符合以下條件的產婦可考慮選擇陰道試產:上次剖宮產切口位于子宮下段,術后無感染、無出血;本次妊娠無內科合并癥、并發癥及再次剖宮產指征;剖宮產無2次以上;距上次剖宮產時間2年以上。在無試產禁忌癥的前提下,經過產婦及其家屬同意,有35例產婦選擇陰道試產;有41例產婦再次選擇剖宮產。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產婦的分娩結果、住院時間、出血量及并發癥,并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產婦住院時間與出血量情況
經比較,觀察組產婦的住院時間為(5.5±1.5)d,低于對照組的(10.2±2.8)d。并且,觀察組產婦的出血量為(155.5±16.6)mL,低于對照組的(195.2±20.8)。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產婦住院時間與出血量情況比較(X±s)
2.2 比較兩組產婦的并發癥情況
經比較,觀察組總并發癥率為2.9%,明顯優于對照組的56.1%,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產婦并發癥情況比較[(n)%]
2.3 比較兩組產婦分娩結果
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的產婦共76例,行再次剖宮產的41例產婦中,子宮不完全破裂5例,瘢痕組織薄脆13例,8例瘢痕處胎盤粘連;行陰道試產的產婦共35例,試產成功例數27例,成功率為77.1%。改行剖宮產的8例中,有5例自愿放棄陰道試產,要求行剖宮產術,3例由于繼發性宮縮乏力導致滯產。
3 討論
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包括陰道試產和再次剖宮產兩大類,長期以來,針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備受關注,且存在爭議。人們關注的重點在于當產婦選擇陰道分娩時,前次術后瘢痕子宮是否會出現撕裂現象。據相關報道顯示,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采用陰道試產成功率達74%,瘢痕子宮撕裂發生率僅0.02%。
一般來說,前次手術各項指標或參數對已有剖宮產史的孕婦是極為重要的。若前次剖宮產各項指征不存在,且孕婦是子宮下段橫切口,則該次陰道試產與正常孕婦極為相似。剖腹產后再順產(VBAC)包括多種適應證[1]:(1)孕婦前次為子宮下段橫切口,且無撕裂和感染現象,B超顯示孕婦子宮下段前壁部位的瘢痕厚度大于30mm;(2)孕婦距離前次剖宮產時間不低于兩年;(3)孕婦宮頸狀態良好,Bishop整體評分不低于6,且無頭盆不稱的現象;(4)前次手術各項指征并不存在;(5)孕婦無并發癥;(6)醫院具備手術和搶救條件。剖腹產后再順產(VBAC)的禁忌證[2]:(1)前次手術是子宮體部切口,呈T形切口、下段縱切口;(2)剖宮產指征明顯存在;(3)前次手術各項指征尚存在;(4)通過超聲觀察,有胎盤附著于孕婦子宮疤痕部位;(5)剖宮產指征明顯[3];(6)孕婦患有不宜順產的各類并發癥;(7)孕婦及孕婦家屬拒絕順產;(8)手術條件、輸血條件、搶救條件不佳。
近年來,針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研究日趨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臨床認為造成產后出血、并發癥等的主要成因有[4]:(1)由于前次手術瘢痕使子宮切口彈性降低,導致切口出現撕裂現象;(2)前次術后瘢痕對孕婦子宮的收縮產生了不利影響;(3)由于胎盤附著于子宮瘢痕部位,極易造成粘連和植入的現象。在掌握陰道試產條件的前提下,嚴密監護試產過程進行陰道分娩是可選的分娩方式。因此,醫護人員應密切關注產婦各項指標和參數,全面掌握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采用陰道試產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有助于提高陰道分娩成功率。
本次研究選取76例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進行分組,分別行陰道試產分娩和剖宮產分娩,比較兩組產婦各項指標和參數發現,陰道試產分娩產婦出血量為(155.5±16.6)mL,明顯低于剖宮產分娩產婦出血量(195.2±20.8)mL;陰道試產分娩產婦住院時間(5.5±1.5)d遠遠低于剖宮產分娩產婦住院時間(10.2±2.8)d;且陰道試產分娩產婦總并發癥發生率(2.9%)優于剖宮產分娩產婦總并發癥發生率(56.1%)。
綜上所述,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可在密切觀察下進行陰道試產,醫護人員應實時觀察產婦各項指標,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剖腹產后再順產試產減輕了產婦疼痛,促進產婦康復,縮短了住院時間,可減輕產婦經濟負擔,使產后出血、并發癥發生率有效降低,使母嬰生活得到提高,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建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01(32):123-124.
[2]王曉芳.180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09(20):226-227.
[3]李美云,鄧瑞華.163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3,22(5):17-23.
[4]張彩霞.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7(20):189-192.
文章標題:鄭州職稱論文發表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2611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