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0-16 16:19 熱度:
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瘍性結腸炎”,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具有病程遷延、反復發作、不易治愈的特點,是一種以黏膜損害為主的慢性黏膜病變,臨床表現以腹瀉、粘液血便為主,其次為腹痛、消化道出血,結腸鏡下最多表現為多發性潰瘍,其次為黏膜充血、水腫糜爛、質脆、血管紋理不清,發病機理及病因一般認為與感染、免疫、遺傳、過敏等因素有關。
摘要:目的 探討針灸、中藥結合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臨床診斷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治療組采用針灸、中藥結合治療,對照組采用艾迪莎(美沙拉嗪)口服治療。結果 對照組有效率86.7%,治療組有效率83.3%,兩組數據經統計學分析沒有明顯差異(P>0.05)。 結論 針灸、中藥結合在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中療效確切,且不會形成依賴性及耐藥性,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方法。
關鍵詞:醫學論文范文,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針灸治療,中藥治療
我們幾年來對該病進行針灸加中藥辨證治療治療,取得較滿意療效,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納入病例全部來自我院針灸科、消化科門診診斷為慢性非特異性潰瘍結腸炎的患者,排除懷孕和哺乳期女性,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腹部手術或外傷史患者。診斷為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例60例,兩組患者從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符合2000 年成都全國炎癥性腸病學術研討會制定的《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標準》[1]。均采用纖維結腸鏡檢查,結腸鏡下可見腸黏膜均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及潰瘍。
1.3治療方法將所有納入病例按照隨機信封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口服給予艾迪莎(美沙拉嗪)1.0 g3次/d,治療組采用辯證取穴加辨證中藥口服治療。兩組均予以正常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油炸食物。治療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六周,患者一個療程后觀察大便次數與癥狀變化情況。
1.3.1 針灸治療 本病早期濕熱阻滯腸道,氣機失暢,按“實則瀉之”,采用通因通用之法,治宜清熱化濕解毒、調氣行血導滯,穴位選:上巨虛、下巨虛、足三里、陰陵泉、公孫、天樞、合谷、曲池,必要時加入?風穴位,如外關、風市。后期以虛為主則選穴加上:關元、水道。主穴宜平補平瀉,加配穴宜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留針 20-30分鐘,每日1次。腎陽虛時可加每次溫灸足三里、關元等三壯;便血多者加血海;肝郁脾虛者加補脾疏肝,選穴肝俞、脾俞、陽陵泉、三陰交;血瘀腸絡日久必耗傷陰血,故用血海、三陰交、陰陵泉以補益氣陰。
1.3.2中藥治療 辨證論治中,大腸濕熱證選用白頭翁湯加減;脾腎陽虛證選用附子理中湯或四神丸加減;脾胃虛弱證選用參苓白術散或六君子湯加減;肝郁脾虛證主要用痛瀉藥方加減;血瘀腸絡證主要用少腹逐瘀湯加減;寒熱錯雜證主要用烏梅湯或半夏瀉心湯加減[2]。中藥煎劑每劑煎湯300ml,150ml/次,早晚服。
1. 4療效評價標準[3] 近期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復查黏膜正常,停藥或僅用維持量藥物觀察6個月無復發。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復查黏膜輕度炎癥反應及部分假息肉形成。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內鏡所見及病理檢查無改善。總有效率= ( 治愈率+有效率) ÷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 SPSS13. 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組間進行 X2檢驗,以 p< 0. 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①療效比較:兩組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P>0.05
②不良反應: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
3討論
祖國醫學中,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屬“泄瀉”、“腸?”、“下痢”、“便血”范疇,本病主位在脾、大腸,與腎、肝密切相關,脾虛濕困、濕熱內生,蘊結于腸腑,壅阻氣血,侵害腸腑所致,脾胃虛弱為本,肝郁乘脾、大腸熱、氣滯血瘀為標,臨床上多本虛標實,虛實相兼,氣血同病[4]。正如《沈氏尊生書》所云: “大抵痢之瘍病,皆由濕蒸熱壅,以至氣血凝滯,漸至腸胃之病”。 目前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西醫尚無特效藥,而中醫對其的治療療效安全可靠,本研究使用針藥結合的治療方法,通過健脾燥濕、活血化瘀、養血生肌、調氣行血等達到調節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環,促進潰瘍的修復,控制結腸的炎性反應,同時有較好的解痙止痛和收斂作用,從而達到止瀉、促進病變修復而痊愈。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一下幾點:(1)補脾不忘行氣,選用內庭、足三里、三陰交、上巨虛,寓消于補;(2)溫腎勿忘固腸,脾腎陽虛者用灸法,選穴關元、氣海、神闕,補腎陽時兼用命門、腎俞,以收斂固澀;(3)補血勿忘益氣,陰虧血虛者佐足三里、三陰交等益氣生血。治療組與對照組各治療30例患者,對照組有效率86.7%,治療組有效率83.3%,兩組比較p>0.05,兩組有效率沒有明顯差異。說明針灸加中藥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有效可行的,費用低、治療方便,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歐陽欽,潘國宗,溫忠慧,等.對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建議[J].中華消化雜志,2001,21( 4) : 236 -239.
[2]姜敏,李紅菊.炎癥性腸病的診治進展,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1)26―27
[3]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及療效標準.中華消化雜志,1993,13(6):354.
[4]苑述剛,宮健偉.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4,19( 3) : 81-83.
文章標題:醫學論文范文針藥結合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2316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