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1-15 15:18 熱度:
[摘 要]認知語言的意象性有6個維度,分別為側面-基礎、詳細度、述謂轄域、顯著度、識解、視角。利用這6個維度對生成于一定語境下的話語進行認知識解,從而發現:在同一語境下不同的話語形式體現不同的語義內容,利用認知語法進行語言分析,不受具體語言形式的束縛,可對具體的語言行為進行深層次的語義識解。
[關鍵詞]教育研究,認知語法,意象性,維度
Ronald W.Langacker自1976年創建 “空間語法”(Space Grammar),到1986年在《認知科學》上發表《認知語法簡介》,再到1991年其專著《認知語法基礎》問世,他的語法理論已經自成一派,創立了一套嶄新獨特的語法研究理論。此后的20年間,Langacker與其他認知學者一直致力于認知語法機制的完善和擴展。認知語法研究的宗旨在于探索隱藏在大腦中的具有普遍性的人類語言機制,揭示語言行為背后深層次的、內在的規律。[1]
認知語言學注重于從人類的基本認知能力出發,通過人與外在現實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概念結構分析來解釋語言結構。[2]認知語言學認為,句法結構在相當程度上不是任意的、人為規定的條條框框,而是有其自然動因的。Langacker將語法看成是一種意象(image),認為語法在本質上是意象性的,認知語言學中的意象是在沒有直接外界刺激時可出現的類似的知覺感受,是認知主體以不同方式根據表達目標,識解某一場景或事物的能力。這種認知能力內化在我們使用的詞庫和語法結構中,通過語言表達式體現出來,詞庫和語法構成了一個由象征成分組成的連續體。認知語言的意象性有6個維度:側面-基礎(profilebase)、詳細度(level of specificity)、述謂轄域(predicate scope)、顯著度(salience)、識解(construal)和視角(perspective)。[3]
語言的意象性自提出至今雖還沒有被廣泛地應用于語言分析,但它的創新性為語言分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分析視角。筆者試圖擺脫傳統語法拘泥于形式的語言分析方式,嘗試從認知語法的視角,以人類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語義分析方法,通過意象性的6個維度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語言實例進行認知分析,說明認知主體針對某一場景,可以有不同的識解與不同的表達方式,進而驗證認知語法對具體語言現象有較強的解釋力。
一、認知語言的意象性之維度
1.側面-基礎
在認知語法中,語言只有3類單位:語音單位、語義單位和象征單位。語音單位和語義單位是構成象征單位的二極,即象征單位具有雙極性,可表示為([語義]/[語音])。所謂象征是指一定的形式代表一定的意義,而且這種代表是規約性的。象征單位的語義極稱為語言述謂(linguistic predication),一個述謂通過描述某一具體場景與特定的認知域發生聯系,不同的認知主體在信息處理上的差異,會形成不同的意象。而我們進行選取的第一個依據就是側面-基礎。述謂的基礎就是它的認知域,而側面則是基礎認知域里的那個特別突出的一點或面或層次,述謂表達的語義值正是通過這二者的結合傳達出來的。
不同語法類別的述謂在認知過程中會凸顯不同的方面。名詞通常凸顯的是事情或者實體,就是一個范圍的區域。據此,名詞類可區分為可數和不可數2個小類?蓴得~凸顯的是一個有界的區域,不可數名詞凸顯的則是一個無界的區域。有界與無界的對立是人類一般認知機制的一部分,無界事物的內部是同質的,有界事物的內部是不同質的。如水是無界事物,不管怎么分割,分出的任何一部分都仍然是水;相反,桌子是有界事物,分割的結果可能不再是一張桌子。
而形容詞凸顯的是一種非時間性的關系。Langacker認為,形容詞、副詞和介詞等語法類別是不必區分的,他更傾向使用術語射體(trajector)和界標(landmark),而且這2個術語可適用于一切關系。[3]當該述謂的界標解釋為特定的時候,那么這個非時間關系就是介詞性的;而當該述謂的射體定為事情時,則是形容詞性的。
動詞通常凸顯的是關系和過程,與形容詞和介詞不同,是一種時間性關系。二者的差別在于心理掃描方法的不同。Langacker認為形容詞采用的是綜合掃描,是靜態的關系;而動詞過程的掃描方式是序列掃描,由一連串的狀態組成。因此動詞可以理解為一組狀態的集合。[3]
2.詳細度
詳細度是指對一個述謂情形識解的精細化程度。[4]如形容一個人:他很高,他有一米八多那么高,他身高一米八七。前面的句子都比后面的句子更圖式化,而后者比前者更詳細。此外,圖式化關系對語法結構也很關鍵。如在“drop the cup”這一組合中,動詞述謂drop會做出圖示性指示,表明要有2個參與者共同完成動作,其內部組成成分相互呼應從而影響到整個結構組合。因此the cup作為drop的界標,就呈現出更大的詳細度。
3.述謂轄域
述謂轄域是指一個述謂在相關域里的覆蓋范圍。在述謂轄域內相關度較大、得到最大突顯的內在區域叫做直接轄域。例如,身體由幾個部分構成,包括頭、手臂、腿和軀干,它們的直接轄域就是“身體”。而手臂還可繼續細分為手、肘、前臂等[5],雖然我們知道每個實體的具體位置,但一提到“肘”這個概念時,認知主體更傾向于建立手與手臂之間的關聯,因為手臂才是“肘”的直接轄域。 4.顯著度
顯著度主要指一個述謂的次結構的凸顯,由若干因素決定,主要包括事件參加者的凸顯和述謂中明確表示出來的其他成分顯著度的提高。[4]關系述謂在對事件或情形的描述中,總是不可避免地表現出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并非完全取決于述謂的內容,這一點可以通過指示對稱關系的表達,看得更加直觀。例如,resemble一詞,Langacker認為X resembles Y和Y resembles X這2個表達在語義上是不對等的:前者通過Y來定性X,后者則是通過X來定性Y。這種不對稱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主謂的不對稱,主語往往才是凸顯的對象。 [3]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關系述謂在描述句子的參加者時,也體現了一種不對稱關系:具有突顯價值的參加者稱為射體,它是關系側面中突出的部分,而其他的基礎部分就叫界標。其實,射體與界標之間的關系在本質上就是側面與背景的關系,因此射體通常是句子的主語,而界標通常是句子的賓語。
另外,述謂中明確表示出來的其他成分顯著度的提高可以通過語義相近的一對表達表現出來,例如,farther和male parent,pork和pig meat。后者作為詞組都比前面的單獨詞語顯示出更強的顯著度,因為在詞組構成的象征單元中明確顯示了這一事物的來源。
5.識解
識解是指我們對同一個述謂情形的感知可以有不同的背景期待和假設。例如:
He has a few friends in high places.
He has few friends in high places.
a few和few的區別在于前者表達的是肯定性的概念“一些”,而后者則表達是否定性的概念“沒有幾個”。這2個句子所描述的可以是1個事件的相同狀態,即述謂區別主要反映了說話人的背景假設不同,對于“friends in high places”數量的心理期望不同。前一句中的a few是以零為基礎來對一個事物的量的識解,而few是根據一個均量來對一個事物的量(述謂情形)的識解,后一句表示他的朋友的數量低于說話人頭腦中的均量。
6.視角
Langacker認為,視角是說話者從不同方位來觀察實體或從不同的關系位置來描述某一場景。視角又分為若干具體因素,如定向、有利地位和方向性等。有利地位是說話人觀察一場景時的特定參照點,而定向則是他視野的中軸。[3]例如,當某人說“Brian is sitting to the left of Sally”,Sally的實際位置取決于說話者觀察兩者時所選取的方向,也就是說在這一句話中,說話人本身也成了概念化內容的一部分。
二、實例分析
小強和哥哥爬上家中的壁架,想偷吃里邊的餅干,沒想到哥哥一不小心碰到架子上的花瓶,結果花瓶跌下壁架摔碎了。看著聞聲而來、怒氣沖沖的媽媽,小強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來回答“到底是怎么回事”――
①花瓶碎了。
、诨ㄆ看蛩榱。
③哥哥碰到花瓶了。
、芨绺绮恍⌒呐龅交ㄆ苛。
、莞绺绨鸦ㄆ看蛩榱。
這5個例句從不同的視角,聚焦于不同的重點,從而激發起聽話人不同的聯想。根據Langacker的認知語法理論,這些不同的語法表達形式表現了不同的意象。
例句①“花瓶碎了”選擇花瓶作為射體,以形容詞做句子述謂,突出射體的非時間性關系,描述了它的狀態。根據Langacker的理論,主語和賓語的選用不是邏輯問題,也不是語法問題,而是主體意象的認知問題、心智中的“焦點”問題和概念描寫中的“凸顯”問題。他以“射體―關系―界標”的認知原則來論述分句的“主語―動詞―補語”句法結構,并認為后者是前者的具體反映。他將分句的語法主語稱為分句射體,將補語(包括賓語)稱為分句界標。因此,這一句的表達故意將聽話人的注意力聚焦在花瓶上,凸顯它的已有狀態,對別的種種因素都避而不談。
例句②“花瓶打碎了”比之上句,態度更誠實點,因為該句雖然仍然選擇花瓶作為射體,但是句子的述謂是動詞“打碎”。在“A打碎B”的事件圖式中,“打碎”這一行動需要一個施動者(射體)和一個受動者(界體),雖然施動者在這里并未提及,但是說話人已經默認他的存在,哥哥和小強其中一人或者兩人都會受到媽媽的責備。
例句③“哥哥碰到花瓶了”選取哥哥作為射體,以花瓶作為動作的界體,描寫了哥哥的動作過程。但是動詞述謂選擇了“碰到”一詞,凸顯的是射體與界體的接觸過程,“A碰到B” 圖式給人引起的聯想是動作的無害性和無足輕重。但是另一方面,界體“花瓶”作為實體,本身具有“易碎、脆弱”的特征,因此,一般的聽話人在大腦中能夠將這 2個認知域的重疊部分勾畫出來,也就是“花瓶碰到可能碎”,故而接受這種解釋。
例句④“哥哥不小心碰到花瓶了”相比上一句,述謂情形識解的精細化程度更大,不僅故意回避花瓶破碎的結果,而且用“不小心”進一步弱化“碰到”的過失。
例句⑤“哥哥把花瓶打碎了”是對事件最忠實的描寫,明確標示了哥哥為射體,花瓶為界體,凸顯了一定時間內的動作過程,“打碎”是一個詳細程度比較高的動詞述謂,既突出了動作,又具體了結果。說話人采用這一述謂則明確表示哥哥要為這一事件負責。
三、結語
本文以Langacker的認知語言學為基本出發點,通過語言意象性的6個維度,結合語言現實,對生成于一定語境下的話語進行了認知識解,從而得出在同一語境下不同的話語形式所體現的不同語義內容。由于認知語法強調語義,從該視角來進行語言分析,可以不受具體語言形式的束縛,它可以對具體的語言行為進行深層次的語義識解,這一過程體現了人的認知能力和推理能力。認知語法給語用現象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從意象著手,摒棄拘泥于語言形式的傳統語法研究套路,往往能使我們管窺到隱藏在深層的語義本質。
[參 考 文 獻]
[1]
Langacker Ronald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dford,California: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 王曉亮.漢語存現句式的認知分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66.
[3] Langacker Ronald W.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1-40.
[4] 牛保義.認知語言學經典文獻選讀[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3-58.
文章標題:教育研究雜志投稿認知語言的意象性探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2489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