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0-12-28 16:57 熱度:
摘要:本隧道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達到預期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大大縮短施工期,提高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同時,增長了我們認識和掌握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積累了施工經驗。
關鍵詞:隧道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1工程概況
某隧道,全長420m,從K0+220~K0+640段,隧道結構分為A~L段共12個節段,其中F、G、H段是箱形閉口框架結構,其余節段是U形開口框架結構。相鄰節段設置20mm寬的變形縫,采用防水材料填充施工。隧道底板厚度600~1000mm,側墻厚度700~1000mm,閉口段頂板厚度1000mm,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30號防水混凝土,抗滲標號S8。
2隧道體系施工
考慮隧道工程線路長,工程量大,工期短,工藝復雜,技術要求高的特點,結合施工期間道路交通疏流的需要,將其劃分為三個施工區域,有利于施工組織和管理。
表1
基礎施工:
、潘淼赖幕A加固,地基處理在2008年1月進行,由于隧道結構底板下是淤泥、松散粉砂等軟弱土和地震液化層,為提高路基的承載力和控制施工后沉降,對軟土層進行處理,采用深層攪拌樁復合地基處理。深層攪拌樁間距1000×1000mm。
、瓶拱螛兜脑O置165根。
、俾访娓叱绦∮6.8m的小里程側隧道開口段一,抗拔樁型號CZ1,排距9m,樁底標高-12.5;
、谒淼来罄锍虃乳_口段一和開口段二,抗拔樁型號CZ2,排距7m,樁底標高-17.5;
、鬯淼篱_口段三與漸變段,抗拔樁型號CZ3,排距6m,樁底標高-27.5。
、腔A支護樁設置260根。
隧道基坑開挖深度為0~7.5m;由疃刃∮5.9m段的止水,采用深層攪拌樁相互搭接成止水圍幕,基坑支護采用格柵式深層水泥攪拌樁擋土墻,樁長2m至8.7m;深基坑大于5.9m段(K0+400~K0+540),采用鉆孔樁加鋼支撐支護,其中,泵房設兩道支撐,其余地段設一道鋼支撐,設于5.1m標高處,水平間距4m,用單重管旋噴樁的樁間旋噴止水。
⑷隧道主體結構:隧道結構封閉段采用鋼筋混凝土箱形結構,中間分隔帶設有70cm的支承墻,其中間位置設置互通門;開口段采用鋼筋混凝土U形結構。隧道防水以結構自防為主,采用商品混凝土添加防水劑等,抗滲標號S8,結構外的防水,采用“外防外貼法”,采用EVA防水卷材防水。隧道排水是采用橫截式排水溝、集水井等收集到縱向排水管道中,水流至泵房,由泵房排水至地面,卸壓井、檢查井與市政的雨水管銜接。隧道側墻模板,隧道頂板模板等到支頂體系、鋼筋制作均按設計及施工要求。隧道結構外壁與支護樁之間,其外壁緊貼著支護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施工現場的模板,與模板支頂體系。
3隧道底板混凝土施工
為達到結構的防水要求,澆注隧道底板、側墻、頂板結構時,除了設計規定的變形縫與施工方案規定的施工縫外,每一個節段底板施工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不得另設施工縫。
隧道底板首先劃分為一個個現澆板帶,每個節段部位的現澆板帶寬度及施工方法,采用兩臺SY5620TH13-37混凝土輸送泵車,自北往南進行底板砼澆筑。當第一現澆板帶澆筑完畢后,第二現澆帶緊貼第一現澆帶開始澆筑,澆筑方向與第一現澆板帶相同,循環往復地直到把整個施工段澆筑完畢為止。底板與其上方250mm的側墻及中隔墻一起澆筑,并按設計圖紙要求設留鋼板膩子止水帶。底板澆筑砼操作時,要分為上、下兩層澆灌,每層厚度為300~500mm,并采用斜層灌注的方法。
圖1
4側墻混凝土施工
側墻或中隔墻澆筑混凝土前,首先將模板內的雜物清理干凈,并用水將模板澆水淋透,再鋪上2~3cm水泥漿,然后開始澆筑砼。砼下落高度大于2m時,采用串筒輸送砼,澆筑時采取平層分層澆筑法,每一層厚度不大于300mm,相鄰兩層砼澆筑時間間隔應小于2小時,確保符合防水砼澆筑規范要求。如側墻澆筑砼至頂板交界處,須間歇1~1.5小時后再行灌注頂板混凝土。
5隧道閉口段頂板混凝土
頂板澆筑混凝土前,須清理模板上一切雜物,并用水將模板澆水淋透。澆筑過程中,在頂板的鋼筋面鋪設臨時便橋,方便操作人員行走和施工。
圖2
頂板澆筑混凝土前,一定要在側墻砼澆筑至頂板交界處間歇1~1.5小時后,再灌注頂板砼。頂板灌注砼時,按施工要求,將澆筑面劃分為一個個的現澆板帶,采用兩SY5620TH13-37混凝土輸送泵車分別從兩邊側墻及中墻向中間澆注,最后在頂板中間合攏。當第一現澆板帶砼澆筑完畢后,進行第二現澆板帶砼澆筑,澆筑方向與第一現澆板帶相同。當第二現澆板帶砼澆筑完畢后,緊貼第一現澆板結帶開始進行第三現澆板帶的砼澆筑,循環往復直到把整個施工段的頂板砼澆筑完畢。頂板進行砼澆筑時,分為上、下兩層,每層厚度300~500mm,并采用斜層灌注方法。底板、頂板澆筑砼時,一邊灌注砼,一邊采用平板式振動器與插入式振動器相互配合進行砼振搗,插入式振動器操作要求“快插慢拔,不漏點”,上、下層之間振搗搭接不少于50mm,移動間距小于振動器的作用半徑1.5倍,振動器與模板的距離,小于振動器作作用半徑0.5倍,不得碰撞鋼筋或模板。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要保證其平板位置能覆蓋已振動密實部分的邊緣。平板振動器與插入式振動器相互密切配合進行振搗每一個振點,振搗應使砼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浮落現象。側墻灌注砼時,從底處向高處分層連續進行,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振搗時不得碰撞鋼筋、模板和止水帶等。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的12小時內,要在其表面覆蓋和澆水養護,使水泥充分水化,使其生成物將毛細孔堵塞,水泥石結晶細密,提高混凝土抗滲能力。
6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隧道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達到預期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大大縮短施工期,提高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同時,增長了我們認識和掌握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積累了施工經驗。
文章標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在隧道工程中的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613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