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1-04-02 08:19 熱度:
摘要:本文將以三峽庫區城市中新建城市奉節為例,解讀庫區新城規劃中因文化觀照的失語而造成的文化隔閡現狀。擁有“詩城”美譽的奉節古城是三峽文化、詩城文化和三國文化的集聚地,當三峽蓄水,古城永遠沉寂于江底時,新城規劃便首當其沖的擔當起了文化傳承和民風延續的歷史使命。但是走遍今日的奉節縣城卻不禁使人寒心:千城一面的功能分區、低俗雜亂的城市風貌、淺薄表象的公共空間處理和城內滿目詩字開頭的招牌形成對比,詩城美名,已是盛名難副。三峽庫區的城市規劃應怎樣擺脫泛蝸居時代的浮躁氣質,彌補新老城之間的文化隔閡并延續詩城的獨特情韻呢?在本文中,筆者的思考將嘗試給出解答。
關鍵詞:三峽庫區,城市規劃,文化隔閡,文化縫合
前言:
三峽,一個詩意徜徉的語匯,庫區,一段無法承受的歷史之重,在二者交織中,如何尋找明晰而獨特的城市定位便成了現實給出的一道難題。當新城規劃紛紛向所謂的現代都市看齊、一座座空中之城拔地而起,誰來為無休止的人類欲望和城市規劃師們粗淺的設計邏輯買單?當三峽庫區的175米水位線無情的吞噬掉古城的記憶,新城肆無忌憚的另起爐灶,置歷史文脈及民風傳統于不顧時,這樣的三峽文明還能存在多久?泛蝸居時代,城市規劃是否只能選擇下嫁現實而背棄情感?
正文:
一部火遍全國的電視劇再現了當下的嚴酷現實,筆者認為,《蝸居》的真正意義便在于從批判現實主義的角度再現了物欲在當今社會的強大力量,不管是出于虛榮、從眾還是嫉妒,向標準看齊的病態心理已經成為了當下人們的集體無意識,以至于有人說我們的整個社會都已經進入了泛蝸居時代。而在城市規劃領域,這股蝸居式的浮躁風也在風風火火的刮著。人們忙于融入物質標準的主流,而沒有余地思考我們是否行進在正確的軌道上。
2002年,隨著舉世矚目的“三峽第一爆”的拉響,奉節古城,這座曾有著23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迎來了重新規劃建設的機遇,新縣城選址在了距離古城十公里外的三馬山興建,如今,新城的建設已經有了十幾年的發展歷史,城市空間基礎形態已然固定,然而,對于這個新奉節的城市文化形態現狀和未來,筆者卻有話要講。
城市的步伐在向前邁進,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城市的文化根基在產生裂變,這種裂變,在不斷地加深著與歷史的隔閡、與珍貴文化特色的隔閡以及與未來傳承發展的隔閡。庫區興建正改變著城市的命運,不斷傳承的歷史文脈正面臨著文化斷層的危機,城市規劃者理應暫時停下匆忙的腳步,來重新審視這座本不該如此理直氣壯的“空中之城”。
一、真正的問題——民眾需要什么樣的城市?
行走在奉節新縣城的街區中,若不是偶爾遠眺的峽江美景和拾級而上的云梯還提醒你這是在山城庫區的地界上,你一定不會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只有交通功能的步行街、氣派的廣場和擁擠的高樓構成了縣城最主體的風貌。布局雷同、風格相仿的街區冷漠的面對著來來往往的人群。貪大求洋的暴發戶心理又一次導演了此幕城市悲劇,寬馬路、大廣場和高樓大廈是否就是城市建設的標本?如此的城市景觀不會和人們的情感發生任何聯系,對于這樣一個以旅游業為綱的城市來說,沒有什么會比文化個性的遺失更加可怕。
請問大家是否想過,搬過來的移民們最需要什么?當舍小家顧大家的庫區居民離開了世代生長的家園,來到新城生活時,我們是否應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故土雖已淹沒,但他們還有著輝煌、燦爛的過去以及不會泯滅的城市集體記憶,在新城規劃中我們又怎能無視、怠慢這一切的魅力?或許他們都不知道,但設計師應該為他們想得更長遠,答案也應該更全面,而不是僅僅局限于眼前。
其實,城市規劃的最終目的便在于創造一個適宜的人居系統,而這一系統本就包含了兩個方面,即功能的滿足與情感的共通。以簡.雅各布《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的出版為標志,理論界對以功能為主的戰后城市改建做出了反思和批評,提出了城市規劃為誰服務的尖銳問題。作為城市情感載體的城市空間理應和居民發生聯系,而在居民情感的潛意識中便有著文化彰顯和情感交流的本能需要,應該說,以人文主義為指導的城市建設實踐絕對不會產生如此“不中不洋”的怪胎。
正如俞孔堅在《“反規劃”途徑》中談到的,隨著近年來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鄉土文化景觀保護及游憩過程受到威脅:
1.完整連續的山水格局被粗暴的切斷和破壞,獨特的地方鄉土游憩資源和過程受到損害;
2.鄉土游憩資源的破壞使得鄉土審美體驗過程受到損害,導致缺乏連續性的歷史體驗,文化認同感降低,現代和外來的文化的侵入使人們已經淡忘了當地的鄉土文化遺產和游憩方式;
3.具有歷史和地方特色的健康出行過程受到阻礙…
二、雄、雅、悠——丟失的詩城特色
當今奉節新老城之間產生的文化隔閡歸根結底還是人文關照的失語所致。
在詩城規劃中,以“雄”為特色的夔門地域文化,以“雅”為特色的詩城文化和以“悠”為特色的夔州歷史文化是被新城規劃者丟掉的三個重要文化符號。奉節新城要想做出品牌與特色,便非要在三者身上下功夫不可。
首先,以“雄”為特色的夔門地域文化。作為整個三峽文明和庫區移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奉節本就有著堅貞質樸、勇武忠義的豪邁民風,夔門天下雄的險要地勢更是孕育了奉節城雄渾綺麗的山水文化。如今,行走在奉節新城,一邊是奉節人民高漲的公眾參與熱情和熱情好客的淳樸民風,一邊又是鋼筋混凝土架構起來的城市空間、偶爾一兩個刺眼的仿古建筑和擁擠卻單調的廣場。看不到顯性的地域特色,也看不到隱形的民間民俗,我們的奉節新城如同一座從萬里之外匆匆趕來的旅人,流淌著與奉節人毫不相干的血脈,試問如斯城市何以為民所愛?
其次,以“雅”為特色的詩城文化。這里便要說到筆者在上文所提到的問題。奉節既以詩城自居便應深入發掘“詩”所傳達的文化內涵并反映在城市建設之中。詩城廣場、明月詩墻、太白公園等如此雅致的名字對應著的卻是毫無特色的西式景觀,如此生硬的造景未免有些有辱斯文。行走在大街上,看著狹窄的街道、裸露的護坡、張揚的標語和令人啼笑皆非的商鋪招牌,哪里還與詩有半點聯系。所謂詩城必然不是浮在淺表的直白口號,而應是滲透進市民生活的城市氣息,很明顯,從一開始,奉節便沒有把詩文化打造的思路滲透進城市規劃的整體思維中去,新城建設中,誰來規劃城市的文化?“先污染后治理”的劣根思維可悲的發生在了城市規劃領域——文化的重量沒有在設計者心中形成力量。
文章標題:泛蝸居時代城市規劃中的文化遺失及其應對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803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