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4-05-17 09:57 熱度:
本文從問道、傳道、商道三個方面,以學業、就業、立業為三大目的,以校校協同、校企協同、延伸協同為基準模式,對突破創業創新人才培養瓶頸的方案和路徑展開研究,以打破和超越舊培育方案坐標系的思維定式,尋求新的坐標原點。
[摘要]近年來,研究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研究生待業數量增加,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與企業聯合辦學,聘任具有實踐經驗的管理專家指導教學,實施以學校導師、企業導師和國際導師為主導的產學研聯合培養的“三導師”制,建立“能力建設、知識探究、人格養成”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可以顯著改善傳統教育中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脫節的現象,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系統的核心途徑。
[關鍵詞]教育技術論文發表,創業載體,協同創新,培育模式
研究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國家賦予高等院校的神圣職責,是一個有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對研究生系統化、專業化、有針對性地規劃指導,創造和搭建適合研究生學習發展特點的自主創新學習模式和教學環境,注重學習態度的轉變,著重培育研究生自我糾錯能力,強調師生互動、校企聯動、共同研究和實踐,是創新性人才自主成才的土壤。與此同時,有效地利用高校學科資源豐富優勢,聯合應用多學科特點,靈活應用教學模式,使學生學有所用,有機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和傳統教學,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一、問道·學業·校校協同
學業為學生之根本。葛洪《抱樸子·崇教》曰:“蓋聞帝之元儲,必入太學,承師問道。”“問道”是道之源,“問道”方可“知道”,“知道”才能“行道”,“行道”后方能“悟道”、“得道”,最終達到可行也。因此,欲求人才創業創新能力之提高,還是要從“問道”與“求道”開始。
高校之間的聯合辦學,可以擴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利用,亦可以緩解短缺的教育教學資源,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產物,也是現代教育協同發展的基本表現和必然趨勢,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兄弟院校聯合培養學生,不僅僅是教育教學實踐的突破,更是教育理念和文化理念的創舉。在研究生協同創新培養中,高校聯合應用各自的優勢資源,以創新人才培育為目標,引領教育教學改革、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開展校校聯合、特色結合,以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和學位聯授作為常態機制進行引導和規劃,統籌發展優勢資源,提升彌補不足之處。通過各式資源的共享,將最大限度地擴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
各學校間可以聯合設置就業創業和創新性思維課程,倡導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實施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吸取國外先進辦學經驗,變革教育模式,重視學生的商業倫理、企業文化、管理溝通、領導力等軟能力的構建,打破知識壁壘,建立多維復合實驗教學體系,推進多知識點、多專業、多學科的交融;系統構建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和實踐平臺,強化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形成課堂教學、實踐培訓和社會實踐三結合的獨具特色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提升學術水平,提高自身就業創業能力奠定基礎。
二、傳道·就業·校企協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的“傳道”、“授業”和“解惑”,與“道術用”三者是吻合的。古語有云“執行合一”和“經學致用”,其最終都是將“道”與“術”相結合,并體現于“用”。是故,所謂教與學,首先在于“傳道”,傳就業之道,傳實踐之道。
與企業聯合辦學,聘任具有實踐經驗的管理專家來指導教學,實施以學校導師、企業導師和國際導師為主導的產學研聯合培養的“三導師”制,建立“能力建設、知識探究、人格養成”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可以顯著改善傳統教育中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脫節的現象,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系統的核心途徑。開展以項目為驅動的研究生課外創新教育,依托區域地方經濟發展特征,建立學生主題研究項目群,為學生提供主動實踐平臺,組織學生進企業去學習體驗,使學生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和體會創新創造思想,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業水平。
同時,師生互動相互探索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實現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和理解,也可以發揮師生的創造性思維解決現實中的企業實際管理問題。而通過對專業骨干教師的海外培訓計劃、國內訪問計劃、企業集聚計劃等,從“軟實力”和“硬能力”兩個方面提升教師水平,打造跨國界、跨高校、跨院系、跨專業以及跨企業的開放式實驗平臺,也是達成綜合應用型人才協同創新培養的有效途徑。通過設置學科綜合計劃和創新工程,提高團隊的跨學科協作水平;通過國際化合作項目的運作來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借鑒國際先進的經驗;鼓勵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協同培養模式,提升課程質量,提高學生能力。教師通過有意識地引導和專業化的課堂創新設計,激發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創新意識,旨在通過課堂內容的潛移默化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持續優化課堂創新體系,不斷更新和改進教學內容,時時關注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實用性和競爭性,將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突出到重要位置,是突破人才培養模式瓶頸的重要支撐。
三、商道·立業·延伸協同
所謂“商道”,即經商道義。企業的普世價值皆源于商道。從商朝至春秋,商道的地位僅次于王道,是為國學源頭之一。商業的理性不同于人的理性,授學生以經商之道,使其了解和掌握創新創業活動之基本規律及方法,延伸政府、學校、企業以及社會對學生的協同培養,遵循“橫向拓寬、縱向貫通”之原則,提高研究生創新創業的能力,能從根本上緩解研究生就業壓力的問題,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的有機統一。
高校需進一步拓展資源,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切實的軟硬件支持。建立創新教學實驗室,能夠為學生提供不受時空和地域等限制的開放性學習環境,以此給予學生學習的便利性和多選擇性。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創業創新大賽,提供一切可提供的力量支持和指導。以實際比賽作為教學契機,拓展實境教學的新方式,在實戰性、競爭性的環境中磨礪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創業理論研究、創業經驗探討以及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的企業決策博弈論的學習,應用專業化的軟件資源和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的課程設計,在課堂上充分拓展學生的創業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同時,加強校企合作,努力建立以中小企業管理為核心理念的三創平臺,積極投身地方經濟建設,為地方政府出謀劃策、為企業發展獻策獻計,為金融行業、服務行業策劃各式各樣的社會管理服務。這些內容都將為協同創新培養模式帶來良好的社會聲譽。
通過實驗教學來模擬仿真商業實戰環境,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實干精神和創新意識;實行資源共享集中、軟件應用集中、實驗項目集中、師資教學集中,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實驗教學,形成重應用、重實踐的人才培養特色;推出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意能力、創業能力,實現適應能力強、實干精神強、創新創業意識強的人才培養目標,使高等人才具備傳承傳道能力。
從“校校協同·問道求學”到“校企協同·傳道就業”,再傳承到“延伸協同·傳承立業”,接著再反哺到“問道求學”,這是一個不斷推進的有機耦合系統,也是一個“道術用”的漸進認知與主動實踐過程。此所謂“知行合一”,它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新興思維的迸發,也有利于發掘學生內在的創新動力,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該培養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有很好的實踐價值,在高校教學改革建設中勢必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和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錢國英.教育創新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0.
[2]陳浩等.經驗與創新:“政產學”協同培養人才機制研究[M].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0:12.
[3]徐瑗,陳統奎.重塑精神,重揚理想——對話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J].南風窗,2009(13).
[4]楊振秀.教師教育改革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8-10-16.
[5]徐曉東.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與方法的研究.東北師范大學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所編.改善學習[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
[6]蔣林華.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07(5).
[7]唐建榮.基于網絡環境的交互式學習模式[J].文獻資料,2007(27).
[8]唐建榮,王育紅.基于實境、實驗、實戰理念的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0).
[9]肖祥.論高校研究生導師的育人責任[J].大學教育,2013(1):79.
文章標題:教育技術論文發表問道·傳道·商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2104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