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關注()《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期刊發表,創刊于1985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廳主管,長春中醫藥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類科技期刊。自創刊以來,一直為吉林省中醫藥學術的發展而不懈努力,是吉林省中醫藥臨床、科研、教學學術成果的園地,以其理論與實踐并重,提高與普及并舉的特色,受到廣大作者和讀者的好評。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辦刊宗旨:以弘揚祖國醫學為己任,積極推進中醫藥事業的現代化發展,著力反映吉林省及長春中醫藥大學在臨床、科研、教學方面的新成果、新思路、新方法、新經驗;同時也面向全國,旁及海外,促進吉林省及我校在國內外的學術交流,發揮窗口作用。
主要內容:提倡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與臨床并重的原則,高質量、高時效、高起點、大信息量的介紹、宣傳、報道吉林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情況,涉及中醫藥學術理論研究、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實驗研究等各個層面,集學術性、實用性與可讀性于一身,是國內外中醫藥領域科技人員展示和交流的平臺。
獲得殊榮:2007年8月,榮獲首屆吉林省高?茖W研究促進獎;2009年10月,榮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同年,榮獲吉林省一級期刊;同年,在中國醫學期刊影響因子表(2009)中名列第8位。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依托長春中醫藥大學這一強大的人才和科技優勢資源,積極尋求自身的發展空間,辦出自身的個性與特色,努力為把《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辦成國內同類期刊一流、具有鮮明特色的中醫藥期刊。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理論研討、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臨證經驗、臨床報道、現代醫學、方藥研究、綜述、文獻研究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雜志社簡介
1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文字 力求主題明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煉,數據可靠,表達準確。
2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醫學名詞 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家自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為準。文稿內使用的名詞術語應前后統一,新術語尚無統一譯名時,首次出現應在術語后面用圓括號注明原文。藥物名稱應使用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的名稱,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3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縮略語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詞過長且文內又多次出現,第一次出現時一律先寫出中文名詞全稱,后在圓括號內標注英文全稱及縮寫詞,英文全稱及縮寫詞之間用逗號分隔,以后再出現時則用簡稱。已被公知公認常用的縮寫詞可不加說明直接引用(例如:ACTH、DNA、HBsAg)。文中引用中國人姓名時,應寫全名。
4 文題名 不使用非公知的縮略詞、代號,一般不用副標題。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首字母大寫,其他均小寫。
閱讀推薦:云南中醫
《云南中醫》中醫學期刊投稿,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重構本草——秦艽————作者:李文軒;唐雪冰;翟思琪;趙利利;鄭仲華;
摘要:通過古籍文獻調研、中醫藥現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結合中醫臨床及中藥學等學科領域內知名專家學者的認識及應用經驗,歸納出秦艽:功效主要為祛風濕,止痹痛,退虛熱,清濕熱。癥靶為肢節疼痛、骨蒸潮熱、黃疸、四肢拘攣。標靶為高尿酸血癥,F代藥理研究發現,秦艽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鎮痛、保肝、免疫調節、抗氧化、降血壓、抗腫瘤、抗病毒、降尿酸、保護心臟等作用。秦艽甲堿為秦艽的成分之一,長期大劑量服用后可能會出現惡心、...
重構本草——火麻仁————作者:劉彥汶;孫郡;胡詩宛;鄭仲華;
摘要:通過古籍文獻調研、中醫藥現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結合中醫臨床及中藥學等學科領域內知名專家學者的認識及應用經驗,歸納出火麻仁:功效主要為潤腸通便。癥靶為便秘、心悸。標靶為高血脂、心律失常。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火麻仁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脂、降壓、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鹇槿使ぶ械亩拘猿煞志哂兄禄米饔,故臨床使用中應去除果皮,同時注意用量。現代臨床常規使用劑量為6~90 g
仝小林“獨藏”辨識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作者:楊小霏;王涵;唐程;
摘要: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胃癌發展的重要前期病變。其發生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腸反流、藥物不當使用及自身免疫紊亂等因素密切相關。然而,由于病因復雜且個體差異顯著,目前尚缺乏一種高度特異性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結合中醫辨證理論,采用仝小林提出的“獨藏”辨識體系對慢性萎縮性胃炎進行個體化治療分析。該體系以抓住病癥中的核心癥狀為基礎,結合整體病機進行精準診療。在這一框架下,辨證不僅是連接...
《溫病條辨》辛藥治燥法機理探究————作者:張鵬起;鄒偉;崔一之;張千石;王東巖;
摘要:《溫病條辨》對燥邪的傳變過程始終圍繞“辛以潤燥”這一治療大法。認為外感燥邪阻滯氣機,通過三焦傳變,燥邪首先侵犯上焦肺氣,阻滯氣機,故治以辛溫、辛涼解表;繼入中焦,由胃起始,治以苦溫甘辛法;順移大腸,則用通暢下法;再入下焦,由肺及肝,外燥搏血,伏邪結氣,治以甘辛,強調治燥勿忘疏通氣機,通透宣化以除燥。對《溫病條辨》“辛以潤燥”思想進行系統研究整理,旨在總結燥邪致病的傳變規律及用藥特點,進而拓寬辛味藥...
基于“肺通調水道”探討麻黃石膏藥對在原發性腎小球腎炎中的應用————作者:徐美銘;王怡;袁文麗;姚天文;韓世盛;
摘要: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在中醫屬“水腫病”范疇,其發病機制與免疫炎癥介導腎臟超微結構損傷、水液電解質代謝失調相關。“肺主通調水道”是指肺氣的宣發肅降功能對人體水液代謝具有疏通和調節作用。肺腎在調節人體水液代謝方面共同發揮重要作用。麻黃配伍石膏可減少炎癥因子,調節免疫、調控水通道蛋白表達等。兩藥合用有平喘利水、解表清里的功效。通過闡述“肺通調水道”的理論來源,結合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發病機制,總結麻黃石膏藥對...
于增瑞活用四逆散治療多種疾病的經驗————作者:高星亮;于增瑞;
摘要:于增瑞認為,四逆散是治療各種疾病的經典方劑,該方劑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調和氣機等功效。辨證施治,靈活運用、調和肝脾,疏肝解郁、升降收散、調理樞機、注重整體觀念是于增瑞應用四逆散治療各種疾病的核心理念,于增瑞嚴格遵守治療原則,將四逆散聯合應用在婦科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肝臟疾病的治療中,療效確切
柳剛運用頸椎橫突尖針刺法配合松肌調曲推拿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經驗————作者:張菲;柳剛;
摘要:柳剛教授將椎動脈型頸椎病病機演變過程分為“首病氣血,次傷筋骨,后形病及神”三個階段,認為病機關鍵在氣血與筋骨。臨證時謹守病機,從整體出發,提出“以氣為順,以血為和;以陽為重,以神為主;以松為法,以調為度;以養為助,以常為適”的學術思想,堅持“針推并重,中西互用,身心同調,防治結合”的原則,將經絡與解剖相結合,運用獨創的頸椎橫突尖針刺法,改善椎-基底動脈供血,通暢氣血,輔以督脈穴位助陽調神,結合松肌...
千層紙素A對卵巢癌細胞的抗腫瘤作用機制————作者:尹思源;越皓;
摘要:目的 研究千層紙素A對卵巢癌細胞生長及凋亡的作用機制,同時評估其對于A2780型卵巢癌細胞增殖的具體影響,旨在為卵巢癌的臨床治療開辟新的路徑。方法 采用CCK8技術來分析不同劑量下千層紙素A對A2780細胞系增殖活性的影響。通過克隆形成測試來觀察千層紙素A在各種濃度條件下對該類細胞克隆能力的作用。利用劃痕愈合試驗考察千層紙素A對細胞遷移性的調控作用。運用Transwell法檢驗千層紙素A抑制細胞侵...
溫腎活血解郁方對卵巢去除誘導的骨質疏松大鼠PI3K/AKT/mTOR通路表達調節作用研究————作者:潘勇泉;陳勇;鄭兆寬;黃浩;
摘要:目的 探究溫腎活血解郁方對骨質疏松大鼠PI3K/AKT/mTOR通路表達的調節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分別為假手術組、模型組、治療組(溫腎活血解郁方治療)及治療組+LY294002組。除假手術組只進行卵巢切開和暴露,不切除卵巢外,其余3組均進行結扎卵巢并切除。溫腎活血解郁方治療12周后,對各組大鼠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n)、骨體積/總體積(BV/TV)、...
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作者:斯木巴特·努爾杰恩斯;于國泳;
摘要:目的 觀察中醫綜合康復療法對2型糖尿病的緩解率、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選取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按RCT的臨床試驗方案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觀察組采用中醫綜合康復療法,初期正常使用降糖藥物,干預3 d后根據患者病情逐漸減停西藥。對照組采用糖尿病常規治療,統計觀察組西藥減停率;比較2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和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比較治療前后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餐后2 h...
艾灸關元穴治療原發性痛經對脾胃經體表溫度特性的影響————作者:王逸瀟;時嘉璠;李瑩秋;黃怡然;李文迅;
摘要:目的 基于紅外熱成像技術觀察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患者的脾、胃經經穴熱學特性,以及艾灸關元穴后對其相關經穴熱學特性的影響。方法 選取22例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患者作為痛經組,22例無痛經病史的健康女性作為對照組。在月經來潮的1~3 d,采用紅外熱像儀檢測2組脾、胃經經穴(太白、地機、血海;沖陽、足三里、梁丘)的紅外輻射溫度,比較2組的紅外溫度差異;痛經組在關元穴進行單次30 min的艾灸治療,?比較...
甲型流感病毒與COVID-19患者血常規差異分析————作者:張娟;徐邦牢;李偉杰;楊娜;
摘要:目的 甲型流感病毒和COVID-19具有相似的臨床特征,但致病機制不同。本研究旨在評估其對白細胞計數和血常規參數的影響,為指導臨床用藥提供見解。方法 本研究收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22—2023年)甲型流感和COVID-19患者的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CRP)數據,其中甲型流感患者222例,COVID-19患者186例,對照組100例。CRP數據包括146例甲型流感患者和149例COVID-19...
CEA、HE4、SCC-Ag、CA199、CA125對宮頸癌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作者:邱寧;邢娜;王源;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癌胚抗原(CEA)、人附睪蛋白4(HE4)、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Ag)、糖類抗原199(CA199)、糖類抗原125(CA125)對宮頸癌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方法 選擇宮頸癌患者102例,均接受新輔助化療和手術治療,且均進行為期3年的隨訪,根據隨訪結果分為預后不良組(26例)和預后良好組(76例)。比較2組一般資料,及不同臨床特征宮頸癌患者血清CEA、HE4、SCC-Ag、C...
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醫證素與心肺功能的關系————作者:黃積存;陳德丹;蘇會欽;李亮;
摘要:目的 探討高血壓合并射血分數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醫證素分布與人口學特征、心肺功能的關系。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瓊海市中醫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壓合并HFpE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統計所有患者基線資料及中醫證素分布,分析中醫證素分布與人口學特征的關系,并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中醫證素分布與心肺功能指標的相關性。結果 高血壓合并HFpEF患者中,女性、年齡≥80歲及N...
藥物治療管理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作者:范冰惠;姚曉穎;
摘要:目的 探討在藥師參與下通過藥物治療管理(MTM)對缺血性腦卒中(IS)伴高血壓患者的療效、安全、經濟和依從性。方法 選擇2023年10月-2024年4月的大慶油田總醫院在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IS伴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即對照組采用傳統醫護治療模式,研究組在傳統醫護治療模式基礎上進行藥師參與的MTM服務,并在出院后每個月進行1次藥學隨訪。比較2組的住院期間的基本信息、用藥情況、藥品不良反...
連柏灌腸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作者:倪嘉淳;盧宇暢;蔣嘉奇;錢詩維;梁彪;楊憶衡;黃碩;談佳穎;王振宜;
摘要:目的 觀察連柏灌腸方與美沙拉秦腸溶片聯用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診的大腸濕熱型UC患者100例,隨機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試驗組脫落2例,最終納入48例,對照組脫落3例,最終納入47例。對照組予口服美沙拉秦腸溶片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連柏灌腸方治療,2組均連續治...
小針刀聯合補陽還五湯應用于椎間孔鏡術后的效果————作者:冉玥;田斌武;趙亞飛;溫石磊;
摘要:目的 研究小針刀聯合補陽還五湯應用于多節段腰椎管狹窄(LSS)椎間孔鏡術后,對患者術后殘余癥狀的改善作用。方法 選取2021年5月-2023年7月本院診治的140例多節段LSS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椎間孔鏡手術治療,按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術后給予補陽還五湯治療,研究組給予小針刀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比較2組術后疼痛程度、腰部功能恢復情況;比較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和中醫證候積分。結果 治療...
兒童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的中西醫研究進展————作者:潘麗佳;王宇馳;高鳳奇;王俊愧;王廣濤;劉志成;耿輝;
摘要: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是兒童急性非創傷性跛行的最常見原因;疾÷瘦^高,患兒通常表現為髖部疼痛、活動受限,伴有跛行或拒絕負重。其病因可能與感染、創傷、變態反應等相關。由于缺少特異性實驗室檢查指標,需進行排除性診斷。治療上主要采取保守方案,一般預后良好。國內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特色,整理相關資料發現中醫相關療法如牽引、中藥貼敷等療效顯著。通過對兒童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近年來的文獻進行總結與歸納,加深對此疾病的...
基于線粒體調控機制對中藥防治NASH的研究進展————作者:于云飛;白洛寧;焦靖雯;王蓉芝;王琳靂;李寶龍;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代謝應激性肝損傷疾病,除了對肝臟有著嚴重損害,還能誘發多種并發癥。臨床中對于NASH常采取西藥手段進行防治,盡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中的毒副反應又使肝臟的負擔進一步增加。隨著中醫藥的不斷發展,許多研究表明,中藥在NASH的防治中也有一定的效果,不僅毒副作用小、配伍相對靈活,還能大大降低對肝臟的負荷,顯現了極強的發展前景。研究發現,線粒體的調控機制在NA...
EGFR抑制劑聯合KRAS G12C抑制劑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研究進展————作者:黃程;肖中祥;蘇博聞;吳天昊;趙毓;張廣軍;
摘要:鼠類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變發生率在結直腸癌(CRC)患者中為40%。在此類突變的CRC各亞型患者中,以KRAS G12C突變患者的預后為最差。KRAS既往曾被認為“不可成藥”靶標,多年來此類CRC患者的治療主要以化療為基石。雖然此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劑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治療現狀,但耐藥現象極大地影響了療效。目前,多種KRAS G12C抑制劑的上市使用給臨床帶來新的希望,...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