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210 時間: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經濟學報雜志
關注(210)声明:①本页面非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对外征稿,仅展示期刊信息当做参考资料.如果您要投稿、要查稿,请移步至期刊官网.②如果您是期刊负责人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期刊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③如果需要期刊学术咨询服务可以联系学术顾问:服务详情
《經濟學報》雜志簡介
《經濟學報》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季刊)2014年創刊,是經濟學科學術性期刊。每年出版四期,本刊涵蓋經濟學科的所有學科領域,發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綜述和評論性的研究論文。本刊秉承學術、公正的原則,倡導獨立、客觀的研究,提倡嚴謹、規范的方法。本刊采用國際通行的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不向作者支付稿酬,作者也無需向本刊支付費用。本刊只接受電子投稿。
《經濟學報》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經濟學報》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數據庫收錄
《經濟學報》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經濟學報》投稿須知:
1.征稿范圍
《經濟學報》涵蓋經濟學科的所有學科領域,發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綜述和評論性的研究論文。本刊秉承學術、公正的原則,倡導獨立、客觀的研究,提倡嚴謹、規范的方法。
2.投稿要求
1)投稿論文應詳細錄入文章標題、摘要、關鍵詞以及作者詳細信息(包括郵寄通信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傳真、作者工作單位、職稱、研究方向等信息),以方便審稿人瀏覽和編輯部的工作。多名作者署名的論文,請標明通訊作者。
2)論文的正文格式按下面的順序錄入:中文作者姓名(多位作者姓名間用“逗號”分隔)→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中文標題→正文(正文中的層次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層次標題左對齊)→參考文獻→英文標題→英文作者姓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附錄。
3)文章中的數學公式按出現的先后順序統一編號。數學公式的標號放人圓括號內(例如(1)),并標注在公式行的右邊。表或圖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統一編號(例如圖1、圖2……)。表的標號和標題放在相應表格上方,圖的標號和標題放在相應圖的下方。另外,盡可能不要使用腳注或尾注。
4)英文參考文獻在文中出現標注在圓括號中,如(Wensley,1981),如果作者名需在正文中出現,標注成Wensley(1981);多個參考文獻出現的順序按照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如(Donnelly,1981;Iacobucci,1994;Nevin,1981);兩個作者時用“and”寫出,如(LittleandRubin,1987);二個及以上作者的參考文獻只需寫出第一個作者,后加“etal.”如(Rustetal.,1999)。中文參考文獻在文中的標注原則相同,形式如(胡曉云,2003;郭艷紅和鄧貴仕,2008;王海忠等,2006)。
5)文后所附參考文獻先列中文文獻,然后列英文文獻,接著列其他語種參考文獻。無論是何種語言的參考文獻,都遵循相同格式。
2018年《經濟學報》02期投稿論文目錄:
M型結構的形成:1955—1978年地方分權與地方工業的興起白惠天;周黎安;
中國產業結構轉型特征事實的一個理論解釋王高望;史博文;葉海云;
老齡化趨勢下年齡依賴型要素對比較優勢的影響——來自中國的經驗研究武康平;張永亮;
中國的年金謎題與養老金領取行為研究——基于企事業年金領取偏好的調查陳澤;陳秉正;
中國農村家庭消費方程估計與預測曹靜;胡文皓;
我國個稅免征額調整的稅收效應——基于應有免征額、免征額累積性調整方式的分析曹桂全;
交通運輸對人力資本的影響分析——基于動態一般均衡理論王貴東;
分行薪酬考核激勵、信息收集和信貸決策田躍勇;
收錄論文:中國產業結構轉型特征事實的一個理論解釋
【摘要】:1978—2015年中國產業結構轉型的典型事實是:農業部門的就業份額和產值份額大幅度萎縮;工業部門的就業份額不斷擴張而產值份額變化幅度不大;而服務業部門的就業和產值份額大幅度擴張,而且服務業部門就業份額的擴張快于工業部門。通過在Kongsamut et al.(2001)模型中引入家庭生產工業品和要素市場扭曲,本文試圖為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轉型提供一個理論解釋。研究表明,由于存在農業生存消費品、家庭生產工業品和家庭生產服務品,因此消費者關于農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小于1而關于工業品和服務品的需求收入彈性都大于1。因而,當技術進步同時推動三部門經濟增長時,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值和就業比重不斷減少,而工業和服務業的產值和就業比重都不斷增加。由于相對于各自的技術系數,家庭生產服務品比家庭生產工業品的數量更大,因此服務業部門比工業部門擴張得更快。而且,數值模擬的產業動態跟中國經濟的實際數據非常接近。
經濟學報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首席執行官個人風險偏好變化對公司研發投入決策影響研究——基于首席執行官保險選擇數據的實證分析————作者:馬原;焦捷;鄧穎璐;李鵬飛;
摘要:本研究的研究領域為高管風險偏好與公司風險決策相關關系,這一領域的研究通常存在內生性問題,本研究通過引入車禍作為絕對外生事件,使用保險數據測量風險偏好指標,解決了本領域研究的內生性問題。本研究的研究問題是:公司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的車禍經歷是否會影響公司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認知,進而影響其所在企業研發投入決策。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是,通過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保險選擇數據,測量高管風險偏好這一認知指標,進而研究...
公共部門就業擴張、支出壓力與財政收入質量:非稅的視角————作者:王科斌;繆小林;候永康;
摘要:優化財政收入結構、提升財政收入質量是健全現代財稅制度的重要內容。本文研究公共部門就業擴張對非稅收入增長的影響及機理。結果表明,公共部門就業擴張是非稅收入增長、財政收入質量不佳的重要動因。機理在于,公共部門就業擴張加劇了支出壓力,表現為財政支出尤其是行政管理等自利性財政支出增長,進而倒逼了非稅收入增長。進一步,從非稅收入的子類來看,公共部門就業擴張更會影響罰沒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專項收入,而在非稅...
中國企業供應鏈聯盟中的知識轉移研究——來自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作者:徐欣;徐帥旗;劉萌;張顏江;
摘要:近年來中國上市公司之間的供應鏈聯盟大量涌現。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供應鏈聯盟中供應商與客戶(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知識轉移。本文以2001至2021年229家中國上市公司所締結的142對供應鏈聯盟為研究對象,在運用“匹配法和雙重差分法”后發現,供應鏈聯盟能夠促進企業之間的知識轉移。相對于未締結供應鏈聯盟的公司而言,締結供應鏈聯盟的公司會增加引用聯盟伙伴發明專利的次數,并且會有更多數量的發明專利引用聯盟伙...
中國污染產業的空間轉移——來自省際對口幫扶和微觀企業排放的證據————作者:徐明;
摘要:污染排放是邁向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等目標的主要阻力之一。本文探討了省際對口幫扶實踐中污染產業轉移現象及其環境成本。研究發現,對口幫扶雖然顯著提升了受援地的經濟產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地污染排放,引致了政策的外部性環境成本,從而驗證了欠發達地區早期發展階段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存在性。幫扶方上市公司異地投資數據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幫扶政策相伴隨的環境成本在長期內得到了緩解。機制分析表...
綠色財政政策促進還是抑制了就業?——來自“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的證據————作者:朱穎;左翔;馮其昂;
摘要:實施有效的綠色財政政策是推動城市節能減排,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手段。同時,城市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也會對經濟體系的許多領域產生沖擊。本文以“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試點作為切入點,運用雙重差分法探究了綠色財政政策對就業的影響效應及機制。研究發現:(1)示范城市試點在降低城市碳排放的同時,也顯著拉動了城市就業;(2)試點政策主要通過兩種機制,“產出效應”和“要素互補效應”,增加企業的勞動力雇...
共識鑄就合作——基于和平制造者博弈的實驗研究————作者:姜樹廣;張正平;
摘要:個體間或國家間的合作往往受到第三方干預的影響。其中,觀點的共識對于合作達成以及第三方介入至關重要。本研究在基于和平制造者博弈的框架下,引入了基于觀點的分組,以探究共識對合作的影響。研究發現,在不同實驗局及不同對手情境下,參與者的行為存在顯著差異,這與理性經濟人假設下的預測不符。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共識的形成主要通過產生共同的群體身份,影響個體與他人的社會親近程度,從而影響個體的合作行為和第三方的干預...
智能化與統一大市場建設:人工智能應用和企業跨地區投資————作者:黃賾琳;蔣鵬程;
摘要: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是實現共同富裕和推進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本文從任務模型和實證檢驗兩方面考察智能化應用對資本流動的影響。研究發現:隨著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水平的提升,企業異地設立子公司的數量顯著增加。降低異地投資管理成本、增加高技能雇傭規模、優化企業勞動力技能結構、提高技術與科技人才的配置效率和促進技術知識擴散是人工智能發揮資本流動效應的重要機制。人工智能的異地投資效應在非國有企業、制造業企業...
中國貨幣政策不確定性與新企業進入——基于隨機波動率區制轉換模型的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測算————作者:黃實磊;
摘要:貨幣政策不確定性代表了貨幣政策調整的潛在成本,本文基于廣延邊際效應視角,綜合實物期權機制和金融摩擦機制考察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對新企業進入的影響。基于隨機波動率區制轉換模型測算中國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并利用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測算城市-行業層面的新企業進入率,研究結果表明,貨幣政策不確定性顯著降低了新企業進入率,實物期權機制和金融摩擦機制是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抑制新企業進入的有效傳導渠道。從實物期權機制,行業...
數字產品進口與企業產能利用率————作者:孫振亞;姚樹潔;
摘要:提高企業產能利用率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本文基于中國工業企業數據與海關匹配數據,實證考察了數字產品進口對企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與作用機制。實證結果表明,數字產品進口顯著促進了企業產能利用率的提高,該結論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機制檢驗結果表明,數字產品進口通過提升人力資本水平、促進企業創新以及縮短技術距離提高企業產能利用率。異質性檢驗發現,數字產品進口對非國有企業以及資本密集型行...
增值稅分成、財政激勵與制造業企業稅負粘性————作者:李捷;胡洪曙;
摘要:政府間財政關系以稅收分成和事權劃分為主要特征。從稅收分成角度探究企業稅負粘性的影響因素,對于緩解制造業企業稅負痛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2016年增值稅“五五分成”改革,構造強度DID模型,以2012—2022年中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增值稅分成對企業稅負粘性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地方稅收分成比例提高同時產生稅收征管強化效應和財政援助效應,并最終將緩解企業稅負粘性,且這一...
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監管與資本結構動態調整————作者:卞雨晨;
摘要:在進一步放開資本管制之前,需要厘清跨境資本流動的經濟后果。本文揭示了跨境資本流動對企業資本結構動態調整的影響,以及宏觀審慎監管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研究發現:跨境資本流動會降低企業資本結構調整速度,且跨境資本直接投資的影響最強;資本型宏觀審慎監管能夠對這一現象進行緩解,但貸款型和流動性型宏觀審慎監管則會加劇這一現象。進一步研究發現:跨境資本流動分別通過降低債務規模和權益規模的方式,導致資本結構向下偏...
氣候變化、管理層風險感知和企業創新————作者:葛淳棉;張爔月;常鈺苑;鄧慧琪;
摘要:本文采用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考查氣候風險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發現:第一,極端氣候事件引發的管理層風險感知會對企業創新產生抑制作用,上述結論在改變極端氣候事件影響范圍、影響程度、發生頻率,以及考慮行業政策變化可能對企業創新造成影響的情況后仍然成立;第二,管理層較強的風險應對能力能夠正向調節管理層風險感知與企業創新之間的負相關關系;第三,企業數字化轉型在增強管理層信心和促進企業增強創新應對氣候風險...
數字金融發展能夠促進家庭捐贈嗎————作者:晏正偉;勞偉健;韓雷;宋森安;
摘要:數字金融對家庭經濟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鮮有學者關注到數字金融對家庭捐贈的影響。本文基于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和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期面板數據,考察了數字金融發展對家庭捐贈的影響。研究發現,數字金融發展顯著促進了家庭捐贈,并且這一結論經過工具變量法等一系列穩健性檢驗之后依然穩健。機制分析發現,數字金融發展主要通過支付便利、信息獲取和社會互動三種機制促進了家庭...
留抵退稅地方分擔機制的財政收入影響分析————作者:聶海峰;
摘要:增值稅進項留抵稅額結轉下期抵扣時,增值稅是對生產過程和最終消費中實現的增加值征收的稅收,留抵退稅使得增值稅轉變為只對最終消費征稅。留抵退稅給予持續經營企業遞延納稅優惠,將政府的資金轉為企業的流動資本,減輕了企業稅收負擔,但是增加了政府財政資金管理壓力。當前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在地區間提供了退稅資金成本分擔和風險分擔功能。本文分析了省和省以下留抵退稅分擔機制,提出的計算公式可以評估留抵退稅對各地...
跨境電商改革何以影響供應鏈效率——來自綜試區政策的經驗證據————作者:羅奇;陳凱;張學思;何小鋼;
摘要:作為承載“互聯網+外貿”的貿易新業態,跨境電商在提升供應鏈效率、保障供應鏈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文將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作為準自然實驗,采用2008—2021年中國上市企業數據和漸進雙重差分方法,基于存貨視角系統考察了跨境電商改革對供應鏈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跨境電商改革能夠顯著提高企業存貨周轉率,進而提升供應鏈效率,該結論在考慮一系列可能干擾估計結果的因素后仍然成立;跨境電商改革提升供應...
碳排放權交易對企業碳績效的影響研究————作者:李夢函;陳琪;
摘要:在“雙碳”目標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重壓力下,碳排放權交易能否提高企業碳績效從而促進企業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是亟待回答的問題。本文以碳排放權交易的試點為準自然實驗,基于2008—2020年滬深上市工業企業數據,構建雙重差分模型研究碳排放權交易對企業碳績效的微觀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機制、異質性、溢出效應和跨地區轉移現象。研究發現:碳排放權交易通過提高企業綠色創新從而顯著改善企業碳績效,且碳交易市場的流動...
醫養結合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機制與經驗證據————作者:倪晨旭;李民;潘偉祥;王震;
摘要:為滿足老年人對高品質健康養老的需求,醫養結合已成為必然趨勢。我國已先后開展兩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初步探索形成了契合國情的醫養結合模式。然而,目前對此還缺乏具有政策涵義的系統評估,主要原因在于尚未清晰地論證醫養結合影響老年人健康的理論機制及具體作用路徑。基于此,本文利用全國代表性老年追蹤調查數據,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探討了醫養結合政策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雙重差分模型的估計結果顯示,醫養結合政策的實施...
雙循環視角下社會資本、農業技術培訓與農民勞動時間分配決策——基于Heckman處理效應模型的研究————作者:徐藜洋;
摘要: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是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發展格局的基礎條件之一。在中短期內,農業的發展需要農業生產投入的持續增加,尤其是農民農業勞動時間的增加。本文聚焦于農民的勞動時間在農業部門和非農部門的分配,建立理論模型和Heckman處理效應模型研究社會資本和農業技術培訓對農民勞動時間分配的影響,研究發現:第一,理論上講,農民的非農部門勞動時間和農業部門勞動時間均與社會資本正相關,農民的農業部門勞動時...
《經濟學報》投稿格式規范
摘要:<正>《經濟學報》涵蓋經濟學所有學科領域,發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果及綜述、評論性的研究論文。本刊只接受中文稿件。投稿作者請登錄在線投審稿系統http://www.cje.sem.tsinghua.edu.cn填寫相關信息并上傳稿件及其他文件。投稿之前請按以下體例整理相關文檔。1.稿件全文按以下順序錄入。(1)中文標題。(2)中文作者姓名。多名作者署名的論文請標明通訊作者,且姓名間用“逗號”分隔,用...
長壽通脹對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穩健性的影響————作者:高全勝;陳會玲;
摘要:在提出長壽通脹概念的基礎上,以養老金精算是否平衡為基礎,本文建立了連續型生命周期跨期迭代模型,以研究長壽通脹對養老保險體系穩健性的影響機制。利用退休激勵效應、財富收入效應和年齡結構效應,本文探討了長壽通脹對繳費率、退休年齡、待遇給付水平和養老金缺口等制度參量沖擊的影響特征。結果發現:在精算平衡下,長壽通脹沖擊的效果主要受到人口結構因素的影響;在精算不平衡下,長壽通脹沖擊的效果主要受到系統內部機制設...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邮箱:qianyanxs@163.com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