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4月29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6.4990元,1歐元兌人民幣9.6348元,100日元兌人民幣7.9718元,1港元兌人民幣0.83639元,1英鎊兌人民幣10.8130元,人民幣1元兌0.45655林吉特,人民幣1元兌4.2311盧布。人民幣匯率再創匯改以來新高,并首次跌破6.50關口。
在當前輸入型通脹和國內物價上漲的壓力下,人民幣升值被寄予了更多的抑制通脹的希望。不少官員和
學術界人士都在強調人民幣升值可以抑制通脹,但是人民幣升值對抑制通脹的貢獻力究竟有多大?
我國此前也出現過利用匯率工具對沖通脹的情況。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人民幣匯率在2007年前后就曾走出了較大幅度的升值線路,而那段時間,恰是國內通脹壓力抬頭、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的時期。央行副行長易綱認為,如果不是人民幣升值,2005—2008年間,中國物價的上漲還要嚴重得多。至少,這時候人民幣升值20%,對于輸入型通脹起到了一定的壓制作用。
數據顯示,進入4月以后,人民幣升值幅度明顯加快。2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0.21%;3月,升值幅度0.29%;而4月,僅前20天的升值幅度就達0.41%?梢娺@與3月CPI數據攀高到5.4%,并且創32個月來新高存在一定的關聯。
有機構的相關數據表明,本幣升值對于對沖輸入型通脹有一定的作用。澳新銀行所做的研究顯示,人民幣對美元10%的升值會導致PPI指數在中期內下降3.2%,非食品CPI指數在中期內下降0.64%。由此可見,人民幣升值對于PPI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對于CPI的抑制作用。因此,在通脹預期增強而利率上升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作為加息的替代手段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是合時宜的。
人民幣升值可以抑制出口,減少貿易順差,另外還有助于減小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減少貨幣投放量,緩解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從人民幣升值有助于減小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來看,由于基礎貨幣(M0)的供給由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國內資產”和“國外資產”決定,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那么按人民幣計值的央行國外資產就將縮水,貨幣供給也將因此而減少。
人民幣升值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輸入型通脹壓力。由于一國匯率走升對進口產品價格上漲將起到明顯的對沖作用,因此匯率升值對于減緩輸入型通脹往往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目前,由于受美國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歐債危機的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導致我國輸入型通脹壓力不斷增大。倘若人民幣適當升值,將會降低進口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緩解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
近來,人民幣升值步伐明顯加快,除高層默許用人民幣升值來對抗輸入型通脹外,主要原因還是迫于美國的“淫威”。人民幣持續升值背后風險巨大。人民幣升值將導致境外熱錢快速流入,促使資產價格飆升,市場面臨嚴重泡沫風險;若泡沫在無限吹大后被國際資本刺破,那么國際資本將獲得巨大利潤,而留給市場投資者的是“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