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新聞中心 發布日期:2011-02-15 09:44 熱度:
重金屬鎘正通過污染土壤侵入稻米;學者抽樣調查顯示中國多地市場上約10%大米鎘超標;中國在多種重金屬污染的稻米之前幾不設防。
鎘,一種重金屬,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在自然界,它作為化合物存在于礦物質中,進入人體后危害極大。醫學文獻已經證明,鎘進入人體,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癥,嚴重時導致可怕的“痛痛病”。所謂“痛痛病”,又稱骨痛病,命名于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該國由于開礦致使鎘嚴重污染農田,農民長期食用污染土壤上的稻米等食物,導致鎘中毒,患者骨頭有針扎般劇痛,口中常喊“痛啊痛啊”,故得此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無論農業部門近年的抽查,還是學者的研究均表明,中國約10%的稻米存在鎘超標問題。對于全球稻米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現實。
在鎘之外,大米中還存在其他重金屬超標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所研究人員即發表論文稱,中國內陸居民攝入甲基汞的主要渠道是稻米,而非魚類。眾所周知,甲基汞是著名公害病之一水俁病的致病元兇。
中國年產稻米近2億噸,10%即達2000萬噸。如此龐大的數字足以說明問題之嚴重。潘根興團隊的研究還表明,中國稻米重金屬污染以南方秈米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為烈。2008年從江西、湖南、廣東等省農貿市場隨機取樣63份,實驗結果證實60%以上大米鎘含量超過國家限值。數值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南方酸性土壤種植超級雜交稻比常規稻更易吸收鎘,但此因之外,南方諸省大米的鎘污染問題仍然異常嚴峻。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研究員,多年致力于土壤污染與修復研究。他對本刊記者說,中國的重金屬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的分布,而在南方則顯得較密集,在湖南、江西、云南、廣西等省區的部分地方,則出現一些連片的分布。
不管官員與民眾愿意與否,多位學者認為,有一個趨勢值得注意,即未來中國農產品安全問題中,重金屬污染將取代農藥,成為事故多發地帶。
文章標題:中國多地大米鎘超標 食物污染鏈已持續多年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news/10/7135.html
相關問題解答
期刊論文發表常見問題排行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