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12-26 10:08 熱度:
【摘要】 目的 探析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早期救治中應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 選取我院2012.1-2014.8胸痛中心規范運轉前連續收治的45例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為對照組,選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胸痛中心規范運轉后連續收治的40例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溶栓成功率、診斷時間、住院時間及院內病死率進行比較.結果 對照組患者溶栓有效率為76.3%,觀察組患者溶栓有效率為82.4%,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診斷時間、住院時間及院內病死率方面,觀察組患者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救治中應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的臨床效果非常好,可顯著縮短患者救治時間,降低院內病死率與住院費用,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急性肺動脈栓塞;胸痛中心;溶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連續收治的85例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急性肺栓塞診斷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診斷標準.按收治時間分組: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患者為對照組, 2014年9月至2016年8 月 收 治 的 40 例 患 者 為 觀 察 組.對 照 組 中,女 性 21例,男性24例;年齡在30-88歲之間,平均為(61.3±15.6)歲,肺栓塞病程3-4周,平均病程(2.5±1.5)周,肺栓塞嚴重指數(PESI)為(135.2±13.6),急診溶栓患者38例(84.4%).觀察組中,女性16例,男性24例;年齡在35-85歲之間,平均為(63.8 ±13.5)歲,肺栓塞病程3-5周,平均病程(3.5±0.5)周,肺栓塞嚴重指數(PESI)為(136.2±13.1),急診溶栓患者34例(85.0%).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現,兩組患者資料數據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據國際胸痛中心協會認證要求,建 立 胸 痛 中 心 管 理 制 度 與 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加強組織管理,組建中心委員會.在組建中心委員會時,組長應由主管副院長擔任,工作職責為定期評判中心醫療質量,提出持續改進建議,制定方案與提出發展意見,突出專項管理、專人負責的理念.制定切實可行的會診制度與會診流程.(2)優化診療流程.患者入院后胸痛中心服務流程應圍繞“緊急”、“時間維度”予以科學設置,強調所有服務與流程均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急性肺栓塞的診療指南和美國 SCPC 認證要求,在我院的救治過程中應根據我院的情況和患者的情況對規定的各項流程加以改建和完善.借助十二導聯傳輸系統實現院內外的無縫銜接,在患者入院前,將患者信息送至醫院專家手里,進而做出快速診斷,給予及時治療.通過時間軸管理方式的運用,能夠對每位患者的診治過程予以監控,明確責任人,同時還可以對醫療質量進行量化分析與評價,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3)調整衛生經濟政策.對衛生經濟政策予以適當調整,增加院前崗位津貼,對各崗位津貼比例不協調者給予干涉,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進行調整,并在醫院成本中增加院外成本公攤部分,以此增大利潤分配比例,使得工作人員樹立多勞多得的理念,充分調動人員工作積極性.(4)加強教育培訓.教育培訓主要包括專業性培訓與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有關疾病的知識,并對患者給予飲食、運動和生活等方面的知識,使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均衡、合理飲食,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積極進行運動,指導患者戒煙戒酒,促進身體健康,提高機體抵抗力, 減少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同時告知患者和家屬120急救電話的重要性,當患者發生各種 危 險 情 況 時 應 立 即 求 救 120,以 提 高 居 民 急 救、自 救 意 識 與能力.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溶栓成功率、診斷時間、住院時間及院內病死率進行比較.溶栓療效評價標準參照文獻[3],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總例數-無效數)/總例數.顯效:患者血栓得到有效溶解,血壓有效降低,胸痛消失,CT 檢查患者肺部情況有明顯好轉;有效:患者血栓得到一定程度的溶解,血壓有所下降,胸部疼痛明顯減輕,CT 檢查顯示患者肺部情況逐漸好轉; 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血栓溶解效果不明顯,患者血壓未得到改善, 且癥狀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威脅到患者的生命.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 對照組45例患者中,溶栓38例,成功29例,總有效率為76.3%;觀察組40例患者中,溶栓34例,成功28例,總有效率為82.4% ,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X2=0.397,P=0.529>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時間及住院時間 分析兩組患者的診斷時間和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診斷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院內病死率 分析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院內病死率,結果對照組45例患者中,院內病死率為40.0%(18/45);觀察組40例患者中,院內病死率為15.6%(7/4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 =5.164,P=0.023<0.05).
3 討論
胸痛是肺栓塞的常見癥狀,多因周圍型病灶刺激胸膜或中央型病灶導致右心室缺血所致,但其癥狀表現取決于栓子的大小、數量、栓塞部位以及患者的心肺儲備功能,總體而言缺乏特異性.當患者發生肺梗塞時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劇烈胸痛、咯血、發熱等癥狀,對患者的影響較大.臨床檢查患者肺部會出現干、濕啰音、胸膜摩擦音、胸腔積液征及休克、發紺等表現[2].重癥肺栓塞患者往往出現嚴重低氧和循環功能障礙,急性右心衰及其導致的心排量下降是首要致死原因,盡早恢復血流動力學穩定、改善缺氧、減少血管內皮損傷, 防止繼發多臟器功能衰竭是降低這部分患者致殘、病死率的關鍵.因此,急性肺動脈拴塞起病48h內是溶栓治療的最佳時間窗,同時在進行治療前給予連續監測血壓、呼吸、心率、心電圖和動脈血氣,為患者保暖、吸氧、止痛,糾正右心功能不全和低血壓的同時糾正低氧血癥,防止患者發生休克.隨著檢查手段日臻完善,急性肺動脈栓塞檢出率越來越高,但如何加快診斷速度、使得溶栓治療能夠取得最大療效,還有賴于嚴格的流程管理和時間軸把控,同時根據本院的具體情況完善救治流程.
參 考 文 獻
[1] 吳保軍.急性肺動脈血栓栓塞癥14例臨床救治體會[A].2016全國慢性病診療論壇論文集[C].2016:152-153.
[2] 佚名.用規范化的體系建立起中國胸痛患者的生命綠色通道--中國胸痛中心的建立意義深遠[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8(4):48-48.
《胸痛中心在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早期救治的作用》來源:《中國醫院藥學》,作者:呂立文, 曾 希, 朱瑞凱 ,沈 印 ,盧一郡。
文章標題:胸痛中心在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早期救治的作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4157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