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07-31 09:50 熱度:
摘要: 結合臨床藥學專業特點,對體內藥物分析課程進行教學模式探索。通過明確專業需求,做好知識鋪墊,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開設相關實驗課,引入研究前沿與熱點,完善課程考核方式等教學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促進學生對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體內藥物分析; 臨床藥學; 教學模式
體內藥物分析是藥物分析學派生出來的一門分支學科。它通過分析生物體體液及各組織器官中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濃度,獲取藥物在生物體內數量和質量的變化、藥物代謝方式及途徑等信息,為藥物研究和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科學數據。
1 依據學科內容特點,做好理論授課鋪墊
體內藥物分析是近 30 年發展起來的新興交叉學科,課程內容涉及分析化學、儀器分析、臨床藥理學、藥劑學、藥代動力學、生物藥劑學等多學科,各學科互相關聯、密不可分。我校將體內藥物分析理論課設計為 36 學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強調學科間的交叉性,依據授課內容補充臨床藥理學、儀器分析和藥代動力學相關內容,為課程學習做好鋪墊。體內藥物分析研究對象是成分復雜、干擾物多的生物樣品,主要任務是提供合理、最佳的分析條件對生物樣品中極低含量的被測物進行方法學研究。因此,生物樣品基本信息和分析方法選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在授課過程中要求學生將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的知識融合于體內藥物分析中,了解目標化合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光譜學特征和體內存在形態,使學生明確針對不同目標化合物應建立不同的分離和檢測方法,選擇相應儀器進行分析。體內藥物分析的方法學數據主要解決臨床藥物分析的規律性問題,涉及藥物在生物體內的轉化和代謝過程研究,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熟悉臨床藥理學和藥物代謝動力學相關知識。藥物體內代謝過程、血藥濃度與臨床癥狀關系、血藥濃度與合理用藥、治療藥物臨床監測等均為本學科涉及的藥理學、藥代動力學基礎知識[3]。
2 依據大數據,結合課程給出專業學習方向和學習內容
大數據調查結果顯示,醫療機構是臨床藥學專業學生最為青睞的畢業去向[2]。王有娣等對藥學專業的畢業生去向調查顯示,進入醫療機構工作的畢業生比例排在第一[4]; 侯東曉等報道了藥學類本科畢業生主要分布于藥品營銷、醫藥生產研發等醫療衛生相關行業[5]。以上調查結果說明臨床用藥和醫藥開發是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工作。體內藥物分析的專業特點恰恰是與臨床藥物檢測密切相關,通過研究臨床用藥獲得其在體內的相關信息。以臨床藥師為例,其核心工作是采集患者體液進行治療藥物監測,對患者用藥進行全程監護,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方案的設計和新藥研發。教師可以通過臨床藥學專業學生自身職業規劃合理安排學習內容,結合藥學相關職業特點引導學生知曉學習課程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科的定位認知,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
3 改進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中實施多種有效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主要實施了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3. 1 探索式教學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發掘其自主探究潛能,訓練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這個過程主要通過指定課外閱讀材料、擴大學生專業閱讀范圍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如在講授蛋白質的去除方法時,將全班同學分成 3 個小組,先讓小組同學以此問題為導向查閱資料列出分離蛋白質的方法,并在列舉實例、做好 PPT 后,各小組指派代表面向全班同學進行介紹,完成其他同學提問 - 代表回答 - 教師點評的各個環節。實施這一過程,既讓學生將所學理論與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3. 2 案例式教學
案例式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案例,引導和激勵學生聯系教學內容對案例進行思考、分析、討論。案例選擇以學生熟悉并簡單常見為前提,能夠體現教學內容在案例中的應用性。該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體內藥物分析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分析實例可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體內藥物分析方法中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譜 - 質譜聯用技術為例,在授課過程中可引入社會熱點案例瘦肉精 ( 鹽酸克倫特羅) 、毒大米( 黃曲霉素) 等的檢測。引入這些典型案例,能夠極大地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習過程不再枯燥,使學習目的更加突出,也能讓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提高法律意識。
3. 3 專題式教學
專題式教學是在原有教材基礎上,對所有知識結構進行精選和整合,把教學內容重排成新的知識體系,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我們目前選擇的《體內藥物分析》( 李好枝主編,第一版) 內容較多,知識點分散,各章節之間既有聯系性、也有獨立性。在學時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對第三篇的各論實施了專題式教學。本篇內容將文獻涉及的體內藥物分析分為手性藥物分析、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分析、氟喹諾酮類藥物分析等七大類,每類藥物的分析分別羅列了藥物性質、體內代謝過程及相關分析方法。基于以上特點,我們把七類藥物的分析分為七個專題,讓學生分組自學。除了教材上涉及的分析方法,我們還鼓勵學生搜集查找文獻,列舉其他可行的分析方法并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將前面所學的基礎知識貫穿一個專題中,再由授課教師對所有專題作總結。這種專題式教學模式打破了過去對各個章節分別闡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專題重點擊破,將總論和方法篇內容貫穿其中,在內容上保持了邏輯性和完整性。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對知識舉一反三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4 依據學校實驗平臺,開設實驗課程
體內藥物分析實踐性強,為藥代動力學參數的獲得、藥物及代謝物濃度的檢測提供精確的實驗結果。學科特點決定了實驗課程的重要性。通過實驗課程訓練,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熟悉分析儀器的使用。更為深遠的意義在于,實驗教學能更好地與就業崗位技能對接,使學生提早具備未來就業所需技能以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6]。目 前,教研室擁有教學用核磁共振儀( NMR) 、氣相色譜儀( GC) 、氣相色譜 - 質譜聯用儀 ( GC /MS) 、高效液相色譜儀( HPLC) 、液相色譜 - 質譜聯用儀( LC /MS) 等多種分析儀器。受限于學時和動物體內藥物代謝研究的復雜性,目前只開展了驗證性實驗。對色譜、質譜等大型儀器的操作,主要采用圖片、視頻和教師示教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實驗課堂采取分組教學,選擇操作熟練的學生擔任助教,其幫助和指導其余同學動手操作。從教學效果來看,增加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避免了實驗教學活動中過于依賴教師的現象。
體內藥物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現代新藥研發提供科學數據,在臨床藥學和藥物體內研究等各個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是現代藥學創新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藥學專業學生培養必須以此為目的,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體內藥物分析工作的一般流程,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以上教學模式探索,增加了學生在體內藥物分析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升體內藥物分析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對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馮心池,舒樂新,王玉明,等. 臨床藥學專業體內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調查與思考[J]. 藥學教育,2018,34( 1) : 67 - 70.
[2] 朱倩,李俊,金涌,等. 臨床藥學專業開設體內藥物分析課程的思考和探索[J]. 安徽醫藥,2016,20( 1) : 199 - 201.
相關推薦:臨床型文章該怎么選適合投稿的雜志
文章標題:臨床藥學專業體內藥物分析教學模式探索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4058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