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10-31 13:38 熱度:
造影術是一種疾病常用的檢測方法,通過造影術可以判斷血管是否發生病變,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的診療中,本文主要研究腦血管造影術后的臨床護理。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于2004年1月18日創刊發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醫師協會、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辦。我國著名腦血管病專家劉承基、凌鋒教授擔任主編。內容涉及腦血管病的基礎研究、臨床研究、新技術的開展和應用等。
數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術(DSA)是一種利用機輔助成像技術的血管檢查方法,DSA為腦血管疾病診斷的“金標準”[1],為一種有創傷性檢查技術,存在許多操作風險和術后并發癥,術后的觀察和護理是減少并發癥的一項有效措施。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為71例患者經股動脈穿剌行DSA術,術后經精心護理,效果滿意,現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男31例,女40例,年齡32-85歲,平均56.5歲,DSA成功率100%。
1.2方法,在局麻下經皮膚穿刺股動脈后,插入導絲,將一根特制的導管插入股動脈內,在電視監測下選擇性插至頸動脈或椎動脈[2],注射造影劑后拍片,確定病變部位,、范圍及性質,以協助診斷,確定方案。
2 結果
7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DSA檢查,術后有一例出現腦血管痙攣,經處理后好轉,無下肢動靜脈栓塞等重大的并發癥。
3 護理
3.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術后患者安放到監護病房,專人看護,主要觀察患者神志、瞳孔、意識及生命體征,有無頭痛、嘔吐、失語、肌力下降、癲癇等神經系統癥狀,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及時報告醫生并及時處理。
3.2觀察穿刺部位 患者回病房后,首先檢查穿刺部位彈力繃帶壓迫是否牢固,于穿刺部位放置食鹽一包(500kg),同時監測穿刺測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及皮溫,若足背動脈搏動良好,皮溫正常,說明穿刺部位包扎及壓迫得當。
3.3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術后24小時內患者靜臥,避免煩燥及下肢屈曲,煩燥者可按醫囑適當予鎮靜,24小時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不能下床者,鼓勵并督促患者在床上做主動屈伸,被動做足背的伸、屈運動,每小時一次,每次10下,被動按摩下肢比目魚肌和腓腸肌,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本組病人無出現下肢靜脈血栓現象。
3.4彈力繃帶加壓包扎24小時,鹽包壓迫6小時,患肢制動24小時,為了防止出現壓瘡,必須保持床單元平整干燥,翻身時必須二位護士同時進行,一護士固定穿刺側肢體,另一護士協助患者翻身,保持肢體直立位,背部及下肢各墊一小枕。翻身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病情,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本組病例無出現一例院內壓瘡。
3.5并發癥的護理
3.5.1腦血管痙攣,常發生于術后12-24小時,本組一例患者于術后12小時出現右側肢體偏癱,經解痙、神經營養藥物對癥治療,針炙及對偏癱肢體功能鍛煉,二周后患者恢復。為避免腦血管痙攣引起的缺血缺氧對身體造成的損害,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3.5.2癲癇,有癲癇病史者,因導管刺激、注射造影劑、精神緊張等因素可誘發癲癇發生,因此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術前常規應用鎮靜劑,術后囑多飲水以加速造影劑的排出。
4 討論
DSA具有操作簡便、創傷小、可直接觸及病灶、適應癥廣、定位準確、副作用小、對全身影響小、并發癥少等特點而被臨床廣泛應用。盡管DSA系有創檢查,但只要術中、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時發現并發癥,積極采取有效治療及預防措施,可進一步減少并發癥發生。本組病例中未出現嚴重并發癥,進一步說明DSA檢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文章標題:全腦血管造影術臨床護理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3383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