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6-18 14:15 熱度:
中風雖屬內傷雜病范疇,但與溫病在發病基礎、病理因素及證候方面有一定共同之處。本文從歷代醫家文獻論述中風與熱病的關系,列舉與熱病有關的中風分型及治療方劑,以及從熱病理論辨治中風的臨床研究。說明溫病學理論體系和論治方法可用于中風病的治療。
《中國自然醫學雜志》國家級醫學期刊,是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自然醫學領域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讀者對象為全國各級醫院、醫學院校、科研院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輸血中心、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研究等單位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
中風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昏迷不醒等癥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病死率、致殘率高。一般認為中風為內傷雜病,但卻與溫病在發病基礎、病理因素及證候方面有一定共同之處,歷代醫家對中風發生的機理持火熱觀點者頗多,現在中醫治療中也常應用治療溫病的方劑。從熱病理論論治中風,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1 歷代醫家論述
早在《內經》中就要關于中風描述,屬“大厥”、“薄厥”、“煎厥”、“偏枯”范疇。《內經》云:“諸逆沖上,皆屬于火。”“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劉河間提出火盛致中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風論》曰:“風本生于熱,以熱為本,以風為標。”朱丹溪提出痰熱致風說:“東南之人,多是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明代薛已提出:“體肥善飲,舌本硬強,語言不清,口眼㖞斜,痰氣壅盛,肢體不遂。余以為脾胃濕熱。”指出過食肥甘厚味,濕熱內生,濕熱釀痰,痰濁阻滯經絡導致半身不遂等癥。又陰虛于下,火盛于上,熱盛動風的觀點,“若舌喑不能言,足痿不能行,屬腎氣虛弱,……此癥皆由將息失宜,腎水不足,而心火暴盛,痰滯于胸也。”繆希雍說:“真陰既虧,內熱彌甚,煎熬津液,凝結為痰,壅塞氣道,不得通利,熱極生風,亦致猝然僵仆類中風證,或不省人事,或語言賽澀,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指出本病陰虛為本,痰熱為標。《景岳全書·厥逆》云:“今氣血并走于上,則陰虛于下,而神氣無根,是即陰陽相離之候,故致厥脫而暴死,復反者輕,不反者甚,此正時人所謂卒倒暴仆之中風,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風。”葉天士提出陽化內風說,《臨證指南醫案·中風》曰:“下虛上實,君相火亢,水涸液虧,多有暴怒跌仆之虞。”以及“心包絡間久積之熱彌漫,以致機竅不靈,平昔酒肉助熱動風為病。”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論腦充血中風時說:“肝為木臟,木火熾盛,亦自有風。其甚者,致令神經失其所司,致昏厥不省人事。”肝火暴盛,沖氣挾氣血上逆于頭,腦血管擴張,壓迫神經,而發中風。可以看出,熱盛陰傷與中風發生密切相關,所以溫病的清熱解毒、涼血散血、通腑瀉熱、滋陰息風等治法可以運用于中風的辨治當中。
2 分型論治
2.1痰熱閉阻
臨床表現為煩躁易怒,甚或神昏譫語,面紅目赤,渴喜冷飲,大便干,尿赤,舌紅或紅絳,苔黃而干或灰黑干燥,脈大有力或弦數或滑數。治以瀉火解毒,開竅醒神。
用安宮牛黃丸合加味黃連解毒湯。
安宮牛黃丸為熱閉心包的代表方劑,融芳香化濁利竅,咸寒保腎安心,苦寒清熱瀉心為一體。熱毒熾盛者常與黃連解毒湯合用。青發基[1]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合加味黃連解毒湯治療缺血性中風取得了滿意療效。
2.2瘀熱阻竅
臨床表現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躁擾不寧,或昏蒙不語,或神志恍惚;半身不遂,肢體強痙拘急,口歪眼斜,舌強語謇,腹脹硬滿,便干便秘;發熱甚至高熱;面色紅赤或深紫;舌質紅絳或紫黯,苔黃燥,脈弦滑數或結。治以涼血散血通瘀,用犀角地黃湯加味。
涼血與通瘀聯用可以分解瘀熱相搏之勢。涼血可以清血中之熱,不致迫血妄行;散瘀通脈可化腦中蓄血;通下瘀熱,釜底抽薪可以順降氣血。譚鋒等[2]對70例患者的自身對照研究顯示,涼血散血法治療中風的有效率在87%以上。
3 痰熱腑實
臨床表現為半身不遂,舌強不語,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脹便秘,面紅煩熱,口苦口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甚至出現痰熱內閉心竅,嗜睡神昏的神志改變。以豁痰開竅,通腑泄熱的星蔞承氣湯加減治療。
中風腑實證便秘、苔黃膩、脈弦滑正是熱毒痰濁蘊結不散之象,通腑瀉毒法通過暢利樞機,疏導壅滯,進而清除了內生之毒。王永炎等[3]以化痰通腑飲為主(組成為全瓜蔞、膽南星、生大黃、芒硝)治療腦血管病急性期痰熱腑實證病人158例,半個月總有效率為85.4%,對于改善病人意識狀態、緩解病情加重的趨勢和減輕偏癱的病損度具有較好效果。
4 陰虛風動型
臨床表現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咽干舌燥,煩躁耳鳴,舌質紅絳或暗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或弦數。治以滋陰息風,方用鎮肝熄風湯加減。#p#分頁標題#e#
本證為陰虛陽亢,肝之相火暴發,挾氣血而上沖腦部而致,方中重用滋陰潛鎮之品,佐以疏肝。邵淑娟[4]用鎮肝熄風湯加活血藥配合西藥治療急性腦卒中30例,與常規西藥組對照,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為73.08%,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且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明顯優于對照(P<0.01)。
中風屬危重疾病,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在本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方面,中醫藥具有顯著的療效。溫病與中風雖然致病因素不同,但在其發展過程中某些階段,卻可出現相同的病機與證候。溫病學理論體系和論治方法可用于中風病的治療,豐富中風的治療方法。
參 考 文 獻
[1]青發基.加味黃連解毒湯治療急性腦梗死48例臨床觀察[J].安徽中醫臨床雜志,2001,13(5):329-330.
[2]譚鋒,王燦暉,楊進.血散血法治療缺血性中風理論探討[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6,18(4):323-324.
[3]王永炎,李秀琴,鄧振明,等.化瘀通腑法治療中風病158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學報,1986(2):22-24.
[4]邵淑娟.鎮肝熄風湯為主治療急性腦卒中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4,26(10):30-31.
文章標題:中風的熱病理論治療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3181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