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槽孔清孔結束前,應用鋼絲刷子鉆頭清除套接孔混凝土孔壁上的泥皮,以刷子鉆頭上基本不帶泥屑,孔底淤積不再增加為合格標準。否則,必須返工,直至滿足設計要求。
3.2.6墻體澆筑
3.2.6.1混凝土澆筑前的主要檢查項目
(1)墻體材料
墻體材料為C15素混凝土,抗滲標號為W6。
(2)混凝土材料
①水泥:水泥標號應不低于32.5R,應通過試驗選定水泥品種,其細度、安定性和凝結時間等應滿足水泥國家標準;②粗骨料:最大粒徑不大于40mm,含泥量應不大于1.0%,泥塊含量應不大于0.5%;③細骨料:砂子的細度模數2.4~3.0,含泥量不大于3%,粘粒含量應不大于1.0%;④外加劑:減水劑、防水劑和加氣劑等的摻量應經試驗確定,并應符合DL/T5l00-1999的有關規定;⑤水:水質要求應符合JGJ63-89T第3.0.4條的規定。
(3)配合比
應根據工程設計要求的強度、抗滲等技術指標以及原材料的質量及對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通過試驗室計算及試配后確定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時還應根據施工現場的砂、碎石含水率對試驗室配合比進行修正;炷恋呐浜媳仍囼灪同F場抽樣檢驗的混凝土性能指標應滿足下列要求:(1)出機口坍落度:18~22cm;(2)擴散度:34~40cm;(3)坍落度保持15cm以上的時間應不小于1h;(4)拌和析水率:應小于3%;(5)初凝時間:不小于6h;(6)終凝時間:不大于24h;(7)密度:不宜小于2100kg/m3;(8)膠凝材料用量:不小于350kg/m3;(9)水膠比:小于0.65。
(4)澆筑前準備
①澆筑導管埋設(包括孔徑、孔位、孔距、密封等)應附合設計要求;②混凝土澆筑根據拌和樓供料運距、路況及天氣等因素,確定攪拌車數量,以保證槽內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不小于2m/h;③清孔驗收至混凝土入槽前之間的間隔時間應能滿足設計技術要求,且復測孔底淤積小于10cm。
3.2.6.2澆筑混凝土時,重點檢查的項目
(1)入槽混凝土級配必須良好,保證入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嚴格控制不合格料入槽。
(2)槽內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及導管埋深應符合設計技術要求和有關施工規范規定。
(3)定期測量槽內混凝土面的深度,使各處混凝土面均勻上升,其高差控制在0.5m以內。
(4)墻體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間斷時間不宜超過40min。
(5)導向槽口應設置蓋板,避免混凝土散落槽孔內。
(6)若發生堵管、埋管、導管漏漿和泥漿摻混等事故,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保證墻體質量滿足設計技術要求。
(7)混凝土終澆頂面高程應高出施工圖紙規定頂面高程至少50cm以上。
3.2.6.3檢測
(1)及時對拌和樓原材料進行檢測,對于不合格的砂石骨料,責令承建單位處理合格或運出工地;
(2)在出機口隨機取樣,檢驗混凝土的有關物理力學性能指標,并對數據統計分析結果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真實性。
3.2.7墻體質量檢查
防滲墻成墻后28d,沿防滲墻軸線每20m布置一個質量檢查孔。檢查孔一般布置在較深槽孔內,或相鄰兩槽的套接處或可能有質量隱患的部位。采用&108金鋼石鉆鉆取芯樣,并進行芯樣描述,做各種物理力學指標測試,并通過無破損檢測檢查墻體質量。從所取芯樣,判斷有無斷墻和混漿,墻內蜂窩以及墻體是否均勻等。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