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礦業論文 發布日期:2011-01-11 17:20 熱度:
摘要:通過1︰10000比例尺地面高精度磁測在內蒙古達茂旗某礦區快速有效的劃分出異常區域,對異常區進行1︰2000比例尺加密工作準確地圈定出異常地表形態,并進行了剖面測量。通過觀測和分析礦區巖(礦)石的磁性差異和磁場特征,結合地質構造情況,能有效的推斷出隱伏鐵礦體的分布及空間展布,取得很好的找礦效果。
關鍵詞:高精度磁法測量;隱伏礦體;巖(礦)石磁性特征。
前言
磁法作為一種經典勘探,是通過觀測和分析巖礦石的磁性差異和磁場特征,來研究地質構造及其分布形態和尋找礦產的[1]。從我國半個世紀來用磁法勘探的情況來看,在礦產資源的普查和勘探,以及解決與尋找礦產有關的一些地質問題方面,磁法勘探都有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在各種類型磁鐵礦的普查和勘探中,磁法勘探起著顯著的作用[2]。我們所工作的礦區為典型覆蓋區,巖石露頭較少,而高精度磁測能夠有效的推斷出隱伏礦體的分布及空間展布,在各種條件選擇合理情況下,磁性推測也能獲得較好的效果[3]。結合該區的磁性特征,開展不同比例尺的高精度磁測工作,結果證明該方法能夠快速準確的對隱伏鐵礦區進行異常圈定,提供找礦靶區、礦床賦存遠景區。
1 區域及礦區地質特征
1.1區域地質概況
礦區處于華北地臺北緣陰山斷隆一側,臨河—集寧深斷裂北側,烏拉山復背斜北翼。區域地層主要為上太古界變質巖、中上侏羅統火山巖組及第三系、第四系地層。區域構造形跡比較復雜,經歷了長期的演化歷程,形成了復雜的構造形態,地層褶皺劇烈,斷裂發育,巖漿活動頻繁而廣泛[4]。區域變質成礦作用普遍,鐵及稀有、稀土金屬礦產豐富。
1.2礦區地質特征
礦區主要出露上太古界烏拉山群和第四系全新統地層。上太古界烏拉山群分布于礦區北部和東部,其分布面積約占礦區面積的三分之二。地層基本呈單斜產出,走向20°~40°傾向南東,傾角60°~75°,主要巖性為角閃斜長片麻巖、綠色陽起石片巖、綠泥石片巖。地層中條帶狀、條痕狀花崗偉晶質混合巖化作用強烈。
礦區地處合教—石崩斷裂北側,合教背斜北東翼,地層中同斜倒轉、不協調和不規則的小褶曲發育。礦區褶皺構造對礦體的破壞作用甚微。
1.3礦床(體)地質特征
勘探結果表明,該礦區為一中小型磁鐵礦礦床。礦體圍巖為太古界烏拉山群變質巖,礦體產狀與地層產狀基本一致,礦體形態多呈似層狀、透鏡狀、扁豆狀。礦體沿走向尖滅再現、分枝復合現象不明顯。礦石礦物組合簡單,鐵礦物成分類型以氧化物為主,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黃鐵礦和黃銅礦,偶見赤鐵礦、鈦鐵礦、假象赤鐵礦和褐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長石、綠泥石、陽起石、綠簾石、鐵鎂閃石、黑云母、磷灰石等。
2礦區高精度磁測
礦區地表大部被第四系地層覆蓋,給隱伏礦體的勘測帶來許多問題。而用高精度磁測能夠有效的反映控礦地質體的磁性變化,從而有效的確定隱伏的控礦巖體和構造[5]。本次工作采用了目前行業內廣為使用的G856-F型質子磁力儀,磁測精度0.1nT,完全滿足測量需要。
礦區為矩形,總面積10.95Km2,南北跨度約1.8公里,東西約6公里。勘探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1︰10000比例尺高精度磁測掃面,網度100×40m,異常區內點位加密到20m;第二階段為了更加準確地圈定異常真實形態與空間分布,根據掃面異常確定1︰2000比例尺詳查區域,網度20×10m,異常區點位加密到5m;第三階段根據詳查結果,設計剖面測量三條,編號Ⅰ-Ⅰ′、Ⅲ-Ⅲ′、Ⅴ-Ⅴ′,點距5m,以便對異常準確定位。
3 巖(礦)石物性參數
巖(礦)石磁性特征及差異是磁法勘探的基本前提,也是磁法測量資料成果解釋的主要依據[6]。工作中采集了不同巖性的167件樣品進行了磁參數統計。詳見表1是礦區巖(礦)石的磁參數統計表。
表1巖(礦)石磁參數統計表
通過表1可以看出鐵礦石具有較強的磁性,磁化率K平均為13132×10-5SI,剩余磁化強度Jγ為8956×10-3A/m。太古界綠泥石化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該類巖石具微弱磁性。花崗巖、角閃巖類巖漿巖,磁性較低,一般無磁性或含微弱磁性。表明該區不同巖石之間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強度存在很大差別具備磁測的地球物理前提,并為后期磁異常的解釋和推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4 異常解釋推斷
在地質-地磁綜合平面圖中(圖1)最大異常值約△Tmax=4000nT,最小異常值△Tmin=-400nT,相差約4400nT,異常特征反映明顯,主要表現為北北東走向的兩條主異常。
西側主異常長軸方向北東25º,長達300m,左右兩翼對稱,地表揭露亦表明異常為產狀近于直立的磁鐵石英巖引起。異常北端與北西走向異常扭曲錯動,表明交會處有一條北西向斷裂的存在,北側異常未封閉。
東側主異常帶呈北北東走向,異常長軸約450m,峰值4000nT以上,北端緊密伴生負異常,北西側異常梯度較陡,南東側變化較緩,表明礦帶向南東傾斜且向下有一定延伸。
以上兩條異常幅值均具有北高南低,北窄南寬的特點,在南端有合壟趨勢。
圖1詳查區地質-地磁綜合平面圖
由于隱伏磁鐵礦體形態和厚度變化的不確定性,對磁異常的形態和分布范圍的刻畫更為重要,對地面磁測數據的合理處理和解釋是反映磁性體空間分布規律和深部變化趨勢的有效途徑[7]。為了給鉆探工程驗證磁異常提供有效依據,根據1︰2000地磁(△T)測量結果,通過磁異常中心部位沿Ⅰ、Ⅲ號勘探線做了高密度(5米點距)磁精測剖面,并做了二維反演計算(圖2、3)。
磁性體(含礦層)巖(礦)石磁性參數選用礦層及含礦夾層的厚度加權平均數,在剖面內(有效磁傾角)以積分塊逐步接近模擬計算含礦層的厚度和延深。為消除地表巖石磁性不均勻的影響,對實測曲線作了15米上延處理(圖4)。計算結果如下:
東礦帶(Fe-02、Fe-03號礦體)
Ⅰ號勘探線內主要礦體(層)頂端埋深10~30米,向下延深100米,含礦層厚約10米左右,礦層傾向東,剖面內有效傾角68°;Ⅲ號勘探線內主要礦體頂端埋深10~20米,向下延深達150米以上,厚10米左右,傾向東,剖面內有效傾角72°。
西礦帶(Fe-01、Fe-04號礦體)
Ⅰ號勘探線內主要礦體(層)頂端埋深10~40米,向下延深不小于100米,含礦層厚度小于10米,傾向東,剖面內有效傾角70°左右;Ⅲ號勘探線內主要礦層頂端埋深小于10米,向下延深100米左右,礦層分為上、下兩段(延深方向的深度分別為10~40米和80~110米),中間有斷開趨勢。
鉆探工程驗證結果,與反演計算結果基本吻合。
圖2Ⅰ-Ⅰ′勘探線反演模擬圖示
圖3Ⅲ-Ⅲ′勘探線反演模擬圖示
圖4Ⅰ、Ⅲ勘探線磁測成果上延15米圖
5結語
在內蒙古達茂旗某礦區,采用1︰10000比例尺高精度磁測劃分出異常區域,再通過大比例尺1︰2000加密工作及對剖面的正反演計算圈定出地表覆蓋下隱伏礦體的位置。后經鉆探工程驗證,結果與磁測推斷結果基本吻合,實際工作證明方法快速有效。
根據礦區巖(礦)石參數統計結果,分析出礦區不同巖石之間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強度的差異,為后期磁異常的解釋和推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故在野外實際生產中應對巖(礦)石標本的測定工作提高重視。
地面高精度磁測作為一種經典的勘探方法,能通過觀測和分析巖礦石的磁性差異和磁場特征來研究地質構造及其分布形態和尋找礦產,特別是在覆蓋區,能有效的推斷出隱伏巖(礦)體的分布及空間展布,取得很好的找礦效果。
參考文獻:
[1]符超,粱光河,蔡新平.高精度快速磁、電測量在新疆庫蘭金礦區追蹤控礦巖體的應用[J].地質與勘探,2009,45(6)
[2]成都地質學院物探系.金屬礦地球物理勘探[M].北京:地質出版社,1975
[3]金鑫,賈立國,孫中任.1︰5萬礦產調查磁測資料對隱伏巖體的推斷及意義[J].地質與資源,2008,17(1)
[4]裴榮富,呂鳳祥,范繼璋,方如恒,齊朝順等.《華北地塊北緣及其北側金屬礦床成礦系列與勘查》.[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8
[5]眭素文,于長春,熊盛青.中高山區高精度航磁視磁化強度填圖方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4,19(2)
[6]《地面磁測資料解釋推斷手冊》編寫組.地面磁測資料解釋推斷手冊[M].北京:地質出版社,1979
[7]盧焱,李健,白雪山,李永占.地面磁法在隱伏鐵礦勘查中的應用——以河北灤平Ⅱ號鐵礦為例[J].吉林大學學報,2008,38(4)
文章標題:高精度磁測在內蒙古達茂旗某礦區勘查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kuangye/638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