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1-01-18 09:11 熱度:
[摘要]胡同與四合院的組合是北京歷史文化與傳統合院空間的重要載體,它構成了舊城市街坊的基本構架。胡同與合院空間,一方面營造了居民的安全感與歸屬感;另一方面則保證了生活空間的開放性,以確保滿足其不同的使用者以及活動的多樣性,同時也創造一種宜居尺度。本文通過對胡同與合院空間的研究,結合場所、空間、社會情感等多方面分析角度,提出傳統合院居住特色,與對當今居住空間理論探索的啟示。
[關鍵詞]胡同與合院、空間形態、運動流線、行為場所
1.概述
胡同與四合院的組合是北京歷史文化與傳統合院空間的重要載體,它構成了舊城市街坊的基本構架。本文通過對北京胡同與合院區域的空間結構和交往空間的分析,運用新理論探討傳統居住空間的特色,在居住空間理論的應用。
北京最初街道系統類似于網絡模式的布局,城內主要干道因中軸線而呈南北走向,大部分胡同則為東西水平走向,聯系著不同住區院落。作為傳統空間結構方式的物化表現內容,胡同在城市空間中作為流動與連接的通道構成實質的街巷網絡體系,承載著其中市民頻繁的交往與移動功能,對于其中居民而言,它不僅是國王通道,更是公共的社會聚落場所,它支撐并強化著鄰里相互的社會關系,將呈“碎片”狀態的社會生活“印跡”通過某種關聯連續起來,是一種片段的連續,是城市的拼貼圖景。
2.胡同與合院的空間形態
將胡同與合院聯系在一起分析,是因為它們互為載體,互為依托,沒有合院也許胡同不能稱之為胡同,反之亦然,它們共同構成了城市的傳統居住區域。為更直觀的了解胡同與合院的空間形態,和城市肌理,選取1982年北京舊城地圖,先從整體入手分析,當時胡同系統相對現在保存完整,能夠更準確分析傳統居住區域與整個舊城空間網絡的聯系,并對某個區域內部進行空間分析。
胡同空間網絡格局明晰,肌理層次豐富,傳統區域與城市空間關系是整合的,該區域整體是一個開放系統,但其內部結構對于陌生人而言卻是復雜的。區域中并不存在類似于西方廣場的公共空間,中國社會傳統的公共交往活動多發生于街道,事實上,此類空間本身即表現與反映了不同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方式或社會組織所經歷的變遷。
3.胡同與合院中的運動流線
3.1線性空間
根據人們體驗與使用空間的方式以及胡同街巷的線狀分布情形,對胡同與合院空間區域的表達選取了軸線式分析,這里軸線具有視覺感知與運動狀態的雙重含義。以南鑼鼓巷地區為例,該區域街巷系統層次豐富,類似“魚骨”式的構架,根據其不同的使用類型與“運動”模式,并結合軸線集成度的高低范圍可劃分為三級:第一級為主要道路,作為一個連續系統,它直接聯結著城市道路,主要為機動車服務;第二級為地方性道路,深入住區鄰里核心,雖然也允許機動交通,但它更多是聯系主要道路與諸多小路(胡同),是一種過渡系統;最后一級為小巷胡同,是直接連接住區院落的通道。那些長直的街道為許多小路所分割,最終形成的是連續的步行通道與適宜的街區尺度,對于胡同區域中的居民而言,第二、三級街道所構成的街巷網絡才是他們日常交往的主要場所,和“延伸的生活區域”。
3.2胡同邊界的存在
胡同與合院的傳統鄰里間并未有清晰的界限,也就是說居民之間交往交流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但對于整個城市而言,胡同在城市交通上的作用類似人的毛細血管,傳統的胡同已經超越了簡單的交通功能,成為周圍居民交往活動的重要空間。每當夏夜傍晚,胡同就成為居民的天堂,孩子們在這里嬉戲玩耍,老人下棋聊天。胡同所具備的良好的相對安靜和穩定的空間,正是胡同外車水馬龍的大街所缺乏的。這里的邊界并不一定用墻來界定,它更像是一種情感空間,分界出了胡同與合院的傳統鄰里空間和整體城市空間。
由此可見,胡同與合院組成的交往空間有以下特點:①圍合程度,胡同空間有著適度的圍合,胡同外圍城市空間街道脈絡清晰,但胡同內部卻是結構豐富的,一種庇護與領域意義的空間;②街道網絡特征,第一級主要道路聯系胡同區域與整個城市,是街區外形輪廓;第二級道路則是具有滲透力的街道空間,將街區劃分為鄰里單元;最后一級的胡同即是內部通道;③可達性,這些街巷都是可感知與可達的,整個街道網絡系統使胡同區域很好地融人整體城市空間,并在其內部創造了復雜豐富的空間層次。
4.新理論分析傳統居住區域的探索
4.1空間與場所的意義
場所理論認為,場所是由具體的實在物質、形狀、肌理、色彩構成的,這些元素共同構成環境的特色。任何場所的營造都應該充分考慮所在城市的環境與功能聯系。在城市環境中,不同地區、時代有著不同的界定街道、廣場、園林、院落等基本城市元素邊界的語言,正是這些語言的組織使不同的場所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品質。城市不同場所類型在城市節點和標志性建筑的組織下形成城市可識別的整體環境特色。
空間與社會是密切聯系的,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一種連續的雙向互動過程,人們在創造和改變著空間環境的同時,自身在各方面也受到空間環境的影響,如行為方式、生活習慣等等。作為社會生活載體的住區公共空間反映了都市特有的生存形態,不同層面的生活在這里呈現,連其本身也成為城市生活場景的標志了。在這方面,城市中傳統住區的公共空間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此類空間注重文脈和諧,直接而不自覺地將地域文化、價值觀、夢想和情感轉化為現實的環境形態,并且居民們的空間觀、營造意識也充分反映在其中。
4.1.1胡同與合院的空間意義
北京胡同與合院空間,它的存在有著深遠魅力,它既是作為地理空間,更是作為社會交往的聚落場所,具有深刻的社會文化、情感價值的意蘊,是北京悠久、豐富歷史文化的濃縮與沉淀。
姜緯堂說:“由于它(胡同)在北京的街巷中擁有特殊的群體規模,表現出作為地方特色的意義,因而常被視為北京街巷的概稱與代表,從而發展為一種文化范疇。”某些其它城市,胡同的數量并不少于北京,但胡同文化卻遠遠沒有北京發達。關鍵就在于北京胡同的歷史積淀之深厚,在于胡同還是整個北京京味文化的重要載體。幾百年對于宇宙只是短暫的瞬間,但有著這樣漫長歷史的城市街道卻并不多見。
4.2空間結構形態對居民行為與社會交互模式的影響
胡同空間何以能很好支撐其間居民多樣性的社會活動與交往?
空間形態布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之間是否彼此可視與可接近,即共同在場和相互知曉的模式,正是這種共同在場促使了更進一步的社會交流與交往,而空間對人們行為模式的影響通常關聯于人們對空間的認知與使用方式。
胡同與合院空間各層次街巷的滲透與融合(開放式空間)創造了空間的多樣性,因而可承載多樣性的生活,亦增加了交往行為產生的可能;而胡同復雜的小尺度空間(迷宮式空間)的包容與主控性則為居民營造了很強的領域感與安全感;胡同空間網絡很好地平衡了其對外的開放性與其內在的復雜與內隱勝,也正是這種平衡造就了其極具魅力的公共交往空間。在胡同區域中線形的街巷連接著一個個院落,其空間距離是可達的,而其心理距離也是親和的,許多看似理所應當、平常不過的行為實際正體現了潛意識指導下交往行為在胡同網絡開放性的空間形態中得以充分發揮。這種住區公共空間形態以其最大的適宜性包容著人們豐富多彩的生產與生活,其實,這也正體現了從行為學、環境學、心理學對居住區公共空間設計的種種人性關懷:豐富的空間層次、適宜的空間尺度和距離感、功能空間的彈性化以及人們感受住區強烈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這些都為居住者提供了良好的社會交往環境。
5.小結
胡同與合院空間,一方面創造適當的迷宮系統,這是傳統胡同系統內部的一種空間結構,它創造了空間的豐富性,最優化了局部空間的控制力,并營造了居民的安全感與歸屬感;另一方面則應保證空間的開放性,以確保滿足其不同的使用者以及活動的多樣性,同時也創造一種宜居尺度。
傳統的胡同與合院空間結構給予我們今天的居住區空間設計以很大啟示,但現今傳統區域的許多新居住區公共空間設計卻與此相悖:新的、巨大的住宅群以及寬闊的街道,本應是連接功能的街道現在更多表現為一種空間阻隔,這些寬闊街道打破了存在于傳統居住區的空間結構平衡,與此相連的許多小街巷也被逐漸被大量機動交通所占據,它們再也不是居民與鄰里交往的“延伸的生活區域”,大尺度的街道空間將傳統鄰里劃分為許多小碎片,而其間卻缺乏步行道的聯系;或是空間設計走向另一極端,居住區完全從城市肌理中孤立出來,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傳統街道模式以及其間的聯系,這些封閉住區簡單開放的邊界并非可以自動建立與城市的聯系,所有這些都是對人們活動與社會交往的阻礙。居住區空間的創造應考慮空間結構的組織以促進支持社會交往以及不同居民階層的聯系,從而保證公共空間網絡既服務于居民也為外來訪問者所喜好。
[參考文獻]
[1]鄧奕.北京胡同空間形態演變淺析.北京規劃建設17-19
[2]武晶等.由行為場所理論看城市公共空間人性化設計.山西建筑2008.1第34卷3期.25-26
[3]李宇鵬.北京胡同的變遷及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內江師范學院報2007.22卷第1期.58-61
[4]王靜文等.居住區公共空間社會維度的句法釋義.華中建筑2007.11.166-169
[5]董光器.古都北京五十年演變錄.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49-162
[6]宛素春.城市空間形態解析.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13-245
[7]黃志宏.城市居住區空間結構模式的演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137-203 理工論文
文章標題:胡同與合院的居住空間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651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