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20-11-09 09:33 熱度:
杜甫草堂因詩圣杜甫得名,公元759年冬,胸懷憤懣的杜甫決定入蜀,翌年在友人的幫助下于成都浣花溪畔一棵高大楠木旁修造了茅屋“草堂”,閑暇之余創作詩集240余首,此處也便成為詩歌文學的天堂[1]。杜甫草堂是蘊含自然氣息的官署祠堂園林,是融祠堂建筑、高雅文學于一身的園林藝術空間典范[2]。草堂的規模從故居的“誅茅初一畝”發展為現今約18hm2,其間山石花木、亭廊水榭無一不彰顯著質樸典雅的幽居生活。其間,植物深深嵌入杜甫詩歌的文學氣息中,融糅于草堂的斑駁建筑中,滲透到蘊含人文藝術的自然意象中,襯托在古樸典雅的草堂建筑周圍,形成了草堂虛與實交相輝映的建筑藝術特色,是濃郁的紀念性建筑與大自然景觀結合的典范[3]。
1植物與文化的融糅
杜甫草堂是緬懷紀念先賢杜甫的傳統紀念性園林,經過歷代沿傳,具有獨特的園林文化氣息。這片“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被打造成靜謐深幽的生態自然風景園林景觀,在濃郁的文化意境中,孕育了文化底蘊與教育相結合的人文景致。草堂中古樟、古銀杏、古楠等古樹名木增添了園林景觀的歷史滄桑感和文化氛圍。珍稀瀕危植物楠木、樟樹、銀杏、蘇鐵等獨特的觀賞性和極強的園林景觀文化性使其從眾多的樹種中脫穎而出。其中,楠木的數量最多,大多成片種植,它們烘托了草堂的古老文藝,營造了舒適的意境,奠定了草堂兼具文學與藝術氣息的空間氛圍。杜甫的詩歌在茅屋空間縈繞,綿延千年,以其自身統一協調的節奏韻律指引著歷代修葺擴建的草堂園林空間的藝術均衡,后人依據其詩歌最大程度地原景重現,復蘇著草堂的一草一木。行走在杜甫草堂,隨處可見楠木參天,楠木蒼郁的身姿滲透出獨特的古樸氣息。杜甫最愛楠木,曾在《高楠》中寫道“楠樹色冥冥,江邊一蓋青”,還在《枯楠》中寫道“楩楠枯崢嶸,鄉黨皆莫記。不知幾百歲,慘慘無生意”,其中借詠茅屋旁古楠抒發感慨,表露真情。然而一場暴風雨將楠木拔起,杜甫又在《楠樹為風雨所拔嘆》中寫道“倚江楠樹草堂前,故老相傳二百年”,感慨自己如楠木一般,命途坎坷、懷才不遇。為了呼應其詩歌,后人在草堂中應用了大片楠木林。如今楠木已成為草堂的文化標志,更被列為珍稀瀕危植物。由于杜甫的詩為楠木注入了文化精魂,仿佛成了千年后楠木的保護宣言,時時庇佑著楠木的生長,這是詩圣與楠木的前世傳奇,也是草堂與楠木的今生故事。楠木園林古韻十足,也受當今詩人青睞,如鐘樹梁就上述杜甫詩有感而作《草堂楠樹復蘇歌》“千古高吟茅屋歌,風雨彌深楠樹嘆”。這兩首詩,一先賢,一后世,一嘆,一詠,體現了后世對重視楠木復蘇及對杜甫的緬懷之情。詩圣的詩各個組分間相互依賴、協調統一,詩中的景、物處于生態穩定和諧自然之中,詩、物、景、情相互滲透,交相融合,共同營造詩意的園林空間。
2植物與建筑的融糅
草堂呈中軸對稱布局,分為5重主體建筑: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和工部祠,附屬建筑有貫穿草堂始終的亭、廊、榭等[4]。植物與建筑融糅營造的空間環境質感給游覽者提供不同尋常的美感體驗。所謂質感,可以理解為物的“質”與人的“感”,是人的視覺、觸覺、聽覺和嗅覺等對不同物態特質的感覺,人參與其中,用獨特的審美意識,捕獲相互交融的園林藝術美感。草堂中植物與建筑的融糅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建筑自身的樣態、建筑材料的色彩、表面的肌理及光照方式的設定等,加之植物的花、葉、干、皮、果,都給人以強烈的美感,帶給人古樸的舒適愜意。植物與建筑的融糅帶來的美感體驗,可以從生命美感體驗、形式美感體驗、空間美感體驗3個方面闡述。
2.1植物融于建筑的生命美感體驗
黑格爾認為建筑是物質性最強的藝術,“所用的材料本身完全沒有精神性,而是有重量的,只能按照重量規律來造型的物質[5]”。草堂建筑呈中軸對稱布局,園路通直,建筑三開間,硬山屋頂,青磚黛瓦,花窗點綴[6]。草堂的木質穿斗結構、青磚黛瓦、木質攢尖等都體現了建筑的材料性與物質性。僅僅充斥著物質性的建筑,不足以滿足人類對精神的需要,園林設計中需要生命的氣息,游覽者需要精神情感的熏陶。因而,建筑需要冠以生命之名,展現盎然生氣、典雅端莊,這就需要植物的介入。植物是園林景觀中具有完整生命特性的元素。朝暮之間,葉片或花朵朝開暮合,花色由淺至深,樹影隨著日光的變化在建筑墻面上形成優美的形態,使建筑的外墻肌理發生視覺變化,刻畫不同時刻的景致,光與影的變化帶給人們虛實相生的美感體驗。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合理搭配,四季輪換更迭,演繹出豐富的季相景觀,植物春日的典雅、夏日的濃蔭、秋日的斑駁、冬日的幽暗,它們打破建筑物質單調性,與建筑共同成長,賦予建筑生命美感。
2.2植物融于建筑的形式美感體驗
美國風景園林設計大師丹·凱利曾言“恰當的植物種植設計產生美感”,這種美感主要來自植物的形與建筑的形的相互映襯、取長補短。草堂大部分功能分區中的景給人的感覺都是隨性、大方的,實則各種形式要素都有規律地組合,從而得到和諧均衡的景觀整合效果。草堂園林中形式美感可以從2方面闡述。一是植物個體姿態美和個體姿態相互重疊、相互襯托的層次美,二是盆景的形態美。草堂正門到大廨的徑直園路,兩側楠木、銀杏、黃葛樹、桂花對植,強調入口的對稱性,增加氣勢感。沿著大廨徑直穿過詩史堂,繼而進入柴門,視線被居于殿堂中央的杜甫雕像阻礙,在小小的院落中走走停停,看園路兩邊列植的楠木、紅梅,滿院紅梅在深綠古楠的庇護下紅得活潑,猶如老者護佑孩童。走出柴門,到了工部祠,門前羅漢松對植,臘梅點綴,院落桂花列植,附屬建筑水竹居、恰受航軒前羅漢松對植。這些入口、園路兩側均采用對植的形式,增強入口的標識性。倚靠聽秋軒的欄桿,靜聽風聲,古銀杏灑下斑駁的光影,翠竹片植,海棠、桂花、紫葉李、紅花檵木、杜鵑、茶梅等植物模擬自然群落的結構,采用喬木層、亞喬木層、大灌木層、小灌木層、地被層由高到低多層次組團配置,景觀層次豐富,韻律十足。水榭旁,銀杏、楠木、樟樹掩映,池塘碧綠,荷葉蕩漾,鯉魚歡躍,迎春迎風搖曳,遠處海棠和水麻遙相輝映,水中倒影與實物虛實相生,水岸邊隱隱柵欄,田園詩便于此間誕生。草堂中植物個體姿態美相互重疊產生的層次美,軟化了建筑生硬的線條,襯托了建筑沉穩的厚重感,這種形式美配合得相得益彰,不斷沖擊觀賞者的視覺神經。草堂的盆景園展示郁郁蔥蔥、虬曲多姿的川派盆景,散發蒼老古樸的韻味。園中盆景大至銀杏、桂花、羅漢松、紫薇,小至杜鵑、六月雪,配上焦點植物三角梅,點綴藤蔓植物常春藤,配上特選石材,打造出微縮版的巴山蜀水。它們看來似隨意為之,實則匠心獨運。盆景大多從大山深處懸崖邊的石縫上取材,經數十年的培育,在其開枝散葉、茁壯生長過程中,每隔幾年要進行造型翻盆,經過精細化的養護過程,帶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方能成就這“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獨居特色的形態美。
2.3植物融于建筑的空間美感體驗
植物具有神奇的建造功能,其豐富多變的形式美能夠完善建筑自身產生的空間布局,在建筑的墻體、門窗外勾勒出二次空間。不同種類、高度、質感的植物界定著空間,形成有序的空間序列,細化建筑剩余空間的布局,完善建筑規劃后的粗糙空間,實現園林空間的整合。草堂中的植物營造二次空間,為建筑空間增添古樸肅穆莊重之感,與草堂悠久的歷史形成時空呼應。如“情系草堂”陳列室圍合的園林空間,蘇鐵對植,楠木列植,門前園路兩邊銀杏對植,將空間劃分成錯落有致的低中高3層空間,和諧、典雅、大氣。大雅堂的楠木、銀杏對植,1株古樟孤植于院落中間,展現出紀念性園林的莊重。而草堂中植物與建筑融合空間的典范要屬花徑,兩側紅墻青瓦,墻外幾叢翠竹、幾株銀杏、幾處樟樹、片片楠木林作為背景,掩映著紅墻,與墻體共同界定出寧靜幽長的夾道小巷空間,漫步其間,感受當年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舒適愜意。如今,詩人已長眠,詩歌卻流傳千古,現在的花徑雖變了模樣,人們仍可站在當年詩人所在的位置,感受時空變換,領略閑情逸致。硬質的建筑材料,堅固持久,阻隔人們的視線,生硬地劃分空間;軟質的植物個體,柔軟可觸,在建筑外圍或透或漏地開辟別樣的二次空間,和建筑一起構成封閉空間、覆蓋空間、半開敞空間或開敞空間。植物與建筑配合的多樣化,彌補建筑空間的生硬,構成剛柔并濟的生態環境空間,給人豐富的空間美感體驗。
3結語
杜甫草堂巧妙地借助珍稀瀕危植物的文化特質、古樹名木的古樸特質、茅屋建筑的莊重靜謐、詩圣文化的大雅,將草堂的文化紀念性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將草堂成功打造成獨具天然樸素美的空間。融匯農家元素、引入川西民居形式,通過花臺、欄桿、植物、小品、山石、水體等園林中的微小元素交互融糅,打造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融的典范,譜奏出天人合一的和諧樂章,帶給人們無限的美感體驗。
參考文獻
[1]劉庭風.巴蜀園林欣賞(一)杜甫草堂[J].園林,2008,No.189(1):30-33.
[2]全利.論川西祠宇園林的紀念性氛圍營造———以杜甫草堂為例[J].裝飾,2016,275(3):128-129.
《杜甫草堂植物與文化建筑研究》來源:《現代園藝》,作者:張靜
文章標題:杜甫草堂植物與文化建筑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4422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