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20-03-26 10:05 熱度:
古代建筑是最為優秀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之一,對古建筑實施保護,不僅是對我國建筑文化的正視,還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憑借數字化技術手段,對古建筑實施數據整理,運用虛擬技術對古建筑修復甚至復原,有助于國民更好地了解以及掌握古代建筑所表達的藝術文化與特色。數字化保護技術作為實用性較強的技術,憑借虛擬技術與三維立體技術對古代建筑實行還原,科學放大古代建筑細節,使國民更加了解與感悟古建筑的特色與魅力。因此,構建數字化保護體系,對古建筑的保護具有重要價值。
一、山西古建筑體現的價值與特色
1、山西古建筑的文化價值山西是我國現存古代建筑最多的省份之一,保存有不同時期的各種建筑,從唐代至民國時期,種類豐富,藝術文化價值位于全國榜首。山西地區現存不可移動文物有五萬三千八百七十五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四百五十二處,居我國第一位。山西省現保存木構建筑從先秦至明清時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演化序列,其中有不少是我國乃至全世界僅存的孤例。例如五臺佛光寺東大殿、太原晉祠圣母殿等等。其中佛光寺被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稱為“第一國寶”。山西古建筑種類豐富,呈地區性分布。由于地區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差異,其風格特色呈現出多樣化特征,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藝術內涵。不但呈現出山西省的地區文化魅力,還彰顯了我國古代建筑獨有的歷史價值。2、山西古建筑的藝術特色經過歷史沉淀,山西古建筑特色尤為豐富,其地區蘊含的古建筑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及文化內涵。山西省磚雕豐富,磚雕的設計以及建設中,手法精細溫和,為人們提供較好的視覺享受。據研究結果表明,山西省存有的古建筑,歷史悠久,從建筑結構、修飾風格以及建筑方法等層面來看,產生了鮮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時代特色的差異性。其中,唐朝時期的四座木建筑是山西當地現存年代最悠久以及最高的古代建筑,風格豪放造型形式厚重是其建筑特色。同時,其建筑構造選用材料龐大,梁架結構構件淳樸,重視建筑的實際功效。山西省存有的古代建筑,其特色各有千秋,閃耀著我國歷史以及藝術的光芒。
二、數字化技術在保護山西古建筑中的應用
保護古建筑是我國國民群體應盡的責任。只有提高人們對古建筑文物的認知,才能更好傳承這份古代文化。目前數字化技術逐漸成熟,能更好的保護古建筑遺址。開展數字化體系結構來保護山西古建筑勢在必行。1、數字化技術對建筑虛擬修復及復原目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通過數字化應用技術,能夠對其遭到嚴重損壞的古代建筑進行維護和重修工作,有利于形成對科學技術正確的價值觀。按照當下山西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總體數據來看,促進對保護、修復及復原的理念,形成良好的保護體系。利用多樣的資源來保護山西古建筑,促進國家人工智能的興盛。包含對目前晉域古建筑的復原和維護,能夠更好地還原原有建筑的本來面貌,使其真實可靠,具有參考研究意義。通過數字化技術等高科技手段,能不斷提高對其山西古建筑的修復及復原工作。2、數字化技術在保護山西古建筑的實行手段古建筑保護手法主要是通過采集信息、虛擬模型結構、信息集成等手段。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采集信息不但運用傳統手段進行收集,還采用數字化技術提高數據真實合理性。根據對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夠更好實現保護古建筑數字化要求,總體來看,數字化技術能夠成為保護古建筑一項重要手段。虛擬模型結構是最近幾年我國新興的一項創新科技,通過利用繪圖學、圖像處理等多樣技術對古建筑信息進行加工,最終形成三維數字模型,多方位展現古建筑原貌。信息集成是通過結合信息形成統一的代碼,目的為了呈現系統地信息分享。使用適合的方法對其進行數據處理,復原的更加完整立體。數字化技術為山西古建筑提供了便捷的保護手段和形式、也為保護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創造的機會。
三、山西古建筑數字化保護體系構建策略
1、利用數字收集整合古建筑數據信息借助目前先進技術對古建筑信息進行資料收集整合,數字收集是一項可以針對古建筑形狀、顏色進行復原的關鍵要素。但是對于保護建筑遺址必須進行提前考察,宗旨是為了獲取更多建筑遺產的文化背景。整理資料的同時可以通過查閱歷史古籍記載和對考古學家的訪問等方式,利用現代攝影、錄像方法,更加完整的記錄每一個建筑細節的內容,這樣能全面化的整理繁雜的數據資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收集是測量古建筑的數據任務,關乎著是否能精準的制造出建筑遺產本身的原有面貌。測量數據的重中之重是對其進行一維、二維、三維多元化采集。不但測量其平面建筑,立體建筑的周邊也要進行測量。因此,在設計模型時應利用其周邊環境來渲染,為設計模型過程提供參照物。2、運用數字技術對古建筑進行修復數字技術是一項系統化創新技術,這是傳統保護技術無法相比的,具有較強的交互功能。可以針對晉域內每一所古建筑進行資料整理,發現其獨有的藝術和文化價值。具體可以立足三維空間進行古建筑的數字修復。概括來說,技術工作者可以通過各類軟件對古建筑進行三維建模,也能采用動力科學對其承載解析。或者應用漫游手段和影視手法展示出一種真切的感同身受的建筑立體構造,將一些制作流程和操作步驟進行視覺傳達。利用數字技術不僅可重點關注建筑細節,還方便修復者觀察較為復雜的空間結構。這一方式,可以精確表達古代建筑結構所呈現出的特點,利用數字化技術將殘破的古建筑進行修復,使學者更為精確探索山西古建筑文化以及藝術價值3、應用數字技術重構山西古建筑文化山西地域古建筑蘊含較強的藝術特色以及文化價值,加強對其的保護,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國家優秀建筑文化。因數字技術具有較大的優勢,所以才能有效用其重構建筑文化,使得建筑文化可以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從而大力宣傳并傳承建筑文化。關于目前維護古建筑的技術與方法而言,需要多種優秀的技術對其建筑構造進行研究,從而更科學地保護這些資源。數學技術充分體現出時代發展對于古建筑文化的需要,相應工作者應具備較強的藝術思想,使人們可以更快了解古建筑藝術內涵,最終構建科學的古建筑保護體系,繼而對古建筑文化進行有效傳播。同時,還可借助交互技術,使古建筑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有效融通,使更多人民群眾認識、了解古建筑文化,使古建筑傳統文化更好的延續下去。4、通過數字技術對建筑進行動態演示數字技術作為收集數據、清算數據以及儲備數據的核心技術,可以在更多地行業中實施。每個時期的建筑風格均具備一定差異性,對每個時期的建筑成果進行理解與區分,也能更準確的掌握不同時期的創造文化和創作思想。通過該項技術能更好的理解不同朝代對于宗教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另外,在研究古建筑文化的同時,不但應重視對建筑的保護,還應通過數字技術研究其設計理念和創作想法。因此,可運用虛擬技術動態演示古建筑,充分呈現古建筑的設計理念與建筑細節。數字技術可以根據多種視角展示古建筑特征,進而對古建筑結構和部分特征進行欣賞。通過這一方式,精細對山西古建筑進行研究。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山西古建筑實施保護時,應深刻理解古代建筑的文化價值以及藝術特色。借助數字化的虛擬技術、三維立體技術以及信息資源收集等功能,對山西古建筑進行創新型保護。在通過相應管理與技術手段的同時,還應擬定古建筑保護政策與法律條例。科學的運用數字化技術整合建筑遺產資源,弘揚我國古建筑文化。
參考文獻:
[1]李雪.基于三維掃描點云數據的古建筑數字化保護技術[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8(01):34-35.
[2]石力文,侯妙樂,胡云崗,李愛群,解琳琳.基于點云數據與BIM的古建筑三維信息表達方法研究[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3(07):46-52.
[3]符達鵬,龔如月,柳絮,呂晨星,張如瓊,唐博.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對古建筑的數字化保護[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3):164.
[4]韓婷婷.基于BIM的明清古建筑構件庫參數化設計與實現技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
[5]李永強,劉會云,馮梅,蘇蕾,張鍵,鄭艷慧.大型古建筑文物三維數字化保護研究———以白馬寺齊云塔為例[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1(02):186-190.
《古建筑數字化保護體系》來源:《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作者:聶磊
文章標題:古建筑數字化保護體系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4229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