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0-09-04 15:26 熱度:
摘要:本文著重介紹深圳市大梅沙人工湖景觀工程設計特色,工程包括湖岸擋墻、溢流壩、園林拱橋及東西水系等項目。工程兼景觀、排洪造就優(yōu)美的休憩、旅游、居住環(huán)境于一體,并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工程結合景觀的設計理念。
關鍵詞:景觀,工程,設計,大梅沙人工湖
一、.工程概述
大梅沙人工湖位于秀麗的南海之濱、風光旖旎的大鵬灣畔,地屬鹽田區(qū)梅沙鎮(zhèn),東南面緊鄰大梅沙海濱公園,北與鹽壩高速公路相望,西依大梅沙海濱酒店等休閑娛樂場所,東臨海濱旅游景區(qū)小梅沙,地理位置如圖1所示。在大梅沙人工湖工程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始終緊扣“以人為本”設計理念,將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大梅沙人工湖為一狹長而不規(guī)則的園林式臨海淡水湖泊,以臨海灘地開挖、環(huán)湖筑堤(壩)方式構筑,設計目的主要為大梅沙地區(qū)旅游觀光休憩之地營造水環(huán)境及大幅度提升大梅沙腹地的環(huán)境質量和土地價值等,為大梅沙未來的旅游開發(fā)項目埋下伏筆。大梅沙人工湖周長約為4.2km,湖面面積約為8.3萬m2,湖面正常蓄水位為4.25m,最大深度為4.12m,人工湖工程開挖總方量約為25萬m3,回填總方量約為16萬m3,混凝土總方量約為2.5萬m3。
圖1
二、 湖區(qū)地形地質條件
大梅沙人工湖場地原始地貌為濱海瀉湖和山前沖積洼地交匯地帶,后經(jīng)人工改造成魚蝦養(yǎng)殖塘,現(xiàn)已廢棄,部分地段已被雜土或塊石填埋。地形高低不平,坑洼遍布,整體上呈北高南低之勢,地面高程介于0.68~10.49m。場地地層主要以第四系全新統(tǒng)海陸交互相沉積層和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海陸交互沉積層為主,本場地除鄰海東南部分布厚薄不均的淤泥~淤泥質粘土(為軟弱土層)外,其余大部分地段地質條件簡單,穩(wěn)定性良好。場地地下水主要埋藏于第四系全新統(tǒng)海陸交互相中粗砂層和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坡洪積含卵石粗砂層中,主要接受溪溝水及大氣降水滲入補給,以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排泄。地下水對混凝土具有中等腐朽性。按《深圳市地震烈度區(qū)劃圖》(1990)[深府辦(1992)112號]的劃分,該場地位于地震烈度Ⅶ度區(qū)。
三、人工湖總平面布置
在大梅沙人工湖總平面圖規(guī)劃設計中,為充分發(fā)揮大梅沙依山傍海的自然優(yōu)勢,設計師將環(huán)繞大梅沙北面山坡徑流水通過截水渠匯入東、西沉砂池形成供水水源,在鹽梅路北側腹地形成人工湖區(qū)。人工湖與海灘的水面渾然一體,將自然景觀從海濱引入大梅沙腹地,形成大梅沙海天一色、湖光山色的美麗畫卷。大梅沙人工湖主要建筑物包括中軸線堤岸、湖心島、湖岸及湖底、溢流壩、園林拱橋、東西水系等,人工湖總平面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一) 中軸線堤岸設計
大梅沙愿望塔作為大梅沙地區(qū)的標志性建筑和景觀焦點,坐落在大梅沙海濱公園太陽廣場的東側。大梅沙人工湖區(qū)的中軸線以愿望塔為起點,采用了舒展的S形曲線與湖區(qū)北側的圓形高噴泉水廣場連成一體。中軸線設計成為一條棕櫚樹廊林蔭走道,人在其間漫步,涼風習習,別有一種熱帶島國情趣。軸線西側規(guī)劃為大梅沙海濱酒店和大型娛樂中心,包括影劇院、大型商場、青少年游樂場所、停車庫、頂層餐飲、塔式住宅等。軸線東側在人工湖上形成一個人工島—湖心島。
(二) 湖心島設計
設計師將湖心島設計成一個集酒吧、餐飲、小廣場空間游息玩樂為一體的休閑勝地。湖心島總面積約為1.85萬m2,在這里即有江南水鄉(xiāng)小街特色,又不乏旅游城鎮(zhèn)的熱鬧氣氛。設計上追求建筑室內室外空間流動,體量以二、三層為主,構成非常親切、人性化的街道空間。二、三層的陽臺以色彩鮮艷的勒杜鵑裝點,加上精心設計的燈具、欄桿、標志牌等,構成豐富多彩的小島風情,成為蜜月情侶漫步、享受街景水景的最佳場所。通往湖心島的七座小橋風格各異,寓意情人“七七相會”之美意。
1、 圓形水廣場設計
在中軸線的終點是以直徑為158.5米的圓形水廣場,中心的五個水柱噴泉,將中軸線引至湖心。噴泉水柱以高壓管道將上坪水庫的水引至湖心形成噴泉水柱。圓形水廣場在人工湖東北方向開口,湖面沿伸至內環(huán)路與鹽梅高速公路連接的丁字路口與東水系相連。游客到達大梅沙,即可看到美麗的湖面與湖心高柱噴泉,給人以強烈的第一視覺感受,又給游人以山水相連,意猶未盡,欲罷不能之意。
2、 湖岸及湖底設計
湖心島東面湖區(qū)以溢流壩的塔柱為前景形成開闊水面,與引入海濱公園的水面渾然一體。湖岸線為優(yōu)美曲線,以草坡綠色為底色,飾以大小石塊,營造天然湖感覺,湖面開合有序。東岸為直線條曲折的人工水岸廣場、林蔭步道,為開發(fā)水岸餐飲、商業(yè)、花園酒店創(chuàng)造條件,并與對岸湖心島的風格氣氛相呼應。東岸建筑盡可能遵循廣場邊緣線,外形有方有圓,建筑布局與景觀設計一氣呵成。圓形水廣場西面為狹長的湖面,追求蘇州水街空間尺度,北岸是曲折直線構成的城市化水岸,南岸為舒展自然式草坡水岸,形成自然水岸和人工水岸對比和交融。人工湖擋墻結構根據(jù)不同功能要求分5種型式,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擋墻臨水面均以花崗巖石材飾面。擋墻基礎一般按天然地基條形基礎設計,要求置于穩(wěn)定的持力層上,地基承載力設計值應大于150KPa。軟弱地基需進行基礎加固處理,根據(jù)不同地段地基形式,采用了拋石擠淤、攪拌樁、強夯等處理措施。
人工湖湖底從湖岸擋墻邊起按1:5放坡至水平距離12.5m,然后以i=2%縱坡延伸至與對岸坡線相交。為防止湖底滲漏,湖底鋪設0.5m厚粘土,土料為花崗巖或頁巖全風化粘土,呈硬塑—可塑,滲透系數(shù)要求小于1×10-4。為游人安全及便于下湖戲水,靠湖岸4m范圍內鋪設80mm厚C10混凝土,1m內稀嵌卵石裝點。湖底開挖至設計高程后應清除基底樹根、雜草、雜物,并經(jīng)碾壓夯實,方可進行粘土鋪蓋施工,粘土鋪蓋施工應分層碾壓密實,要求密實度達95%以上,靠湖岸擋墻、拱橋、花架等建筑物附近應人工或手動機械夯實,以避免機械損傷建筑物結構。
3、 溢流壩設計
溢流壩為人工湖泄水建筑物,設計師摒棄傳統(tǒng)設計的規(guī)則體型,溢流壩平面如一只展翅欲飛的大鵬。溢流壩體型在保證穩(wěn)定的前提下,盡可能追求流線美、簡潔美。溢流壩表面鋪貼西麗紅面磚以柔化城市人群對鋼筋混凝土叢林的困倦之意。汛期時,站在下游人行走道或鹽梅橋上,可欣賞到寬達120m,高3m多的人工瀑布將人工湖與大梅沙海濱連成一體。溢流壩基礎為淤泥質粘土層,呈流塑~軟塑狀態(tài),工程地質條件差,經(jīng)設計比較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PC樁AB型,樁徑φ500mm),間排距2m。根據(jù)試樁及高應變檢測結果,管樁的收錘標準為最后貫入度不得大于50mm/10擊。
4、 園林拱橋設計
園林式拱橋為大梅沙人工湖的一大亮點,小橋高低錯落有致點綴在人工湖面上。設計師在園林橋設計時,平面上布置與湖岸開合有序,立面上高低錯落有致,體型上追求輕巧別致。人工湖區(qū)共布置15座拱橋,分A、B、C、D四種型式,拱橋凈跨12m,橋面寬5m,A、B、C型拱橋平面上為直線布置,D型拱橋平面上為圓弧線布置。A、D型拱橋為等截面圓弧線雙鉸拱,B型拱橋為等截面圓弧線無鉸拱,C型拱橋為變截面懸臂曲梁拱。拱橋基礎根據(jù)不同地質條件,采用了天然淺基礎、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
5、 東、西水系設計
東、西水系主要包括截洪渠、東沉砂池、西沉砂池、東溪流及西溪流五部分。截洪渠將山坡雨水及溪溝水截至東、西沉砂池,防止水土流失。在滿足傳統(tǒng)沉砂池功能要求基礎上,東、西沉砂池平面布置采用流線型曲線。東西溪流將山澗溪水引至人工湖,設計師在東西溪流的設計中,盡量營造出山澗小溪的氛圍,小溪兩岸以自然水岸為主,岸坡以草坡綠色為底色,林蔭小道沿溪布置。
四、 結語
(一) 隨著人類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人性化設計在工程設計中地位越來越重要。
(二) 人工湖工程設計要結合當?shù)厝宋摹⒆匀痪坝^等條件綜合考慮,力求與大自然協(xié)調。
(三) 人工湖設計需綜合考慮景觀的觀賞性、功能性、經(jīng)濟性、可操作性以及與整體風貌的關系,做到水資源與旅游觀光兩相宜。
參考文獻
1 Atkins顧問公司.深圳市大梅沙片區(qū)詳細規(guī)劃。
2 美國SWAGROUP.鹽梅海濱觀景路發(fā)展規(guī)劃與初步設計。
文章標題:深圳市大梅沙人工湖景觀與工程設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397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理工論文范文
建筑設計論文 城市規(guī)劃論文 礦業(yè)論文 機電一體化論文 包裝論文 交通運輸論文 化工論文 電力論文 水力論文 自動化論文 車輛論文 冶金論文 工業(yè)設計論文 機械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