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8 09:49 熱度: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住宅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住宅小區從簡單綠化向高品質的景觀住宅環境發展,小區的景觀設計也隨之成為小區建設中的重要部分。
關鍵詞: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理念
在實際過程中對住宅景觀環境設計的一些具體問題,設計者并未真正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如何將小區景觀進行綜合設計,保持人、景觀、自然之間的可持續性發展,是當代景觀設計師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內容。
1對當前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的反思
1.1設計中的主觀因素
1.1.1小區景觀是對居宅建筑自然環境的修復,是對城市環境的補充。在目前的小區景觀設計中,常常忽視了原有環境的價值信息,如水體、生物種類、地型地貌、景觀個質等。不論原基址自然條件如何,一律先填溝堆山,將原有的地型地貌自然特征一概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布局,使得原有的生態遭到破壞。
1.1.2小區景觀的設計要與特定的地域、地形、氣候、文化和生活習慣相符,不同的氣候、地形特征,會有不同的生態系統。不同的地域、文化習俗就會有不同的景觀元素,各地的小區景觀都有自己的個性特色。而有的卻違反這一自然規律,為追求“異域風情”大造觀賞草坪、模紋花壇、規則對稱的路網、羅馬柱廊、歐式線腳、噴泉、歐式雕像等,這種“崇洋媚外”的設計是對地域文化的否定。
1.1.3小區景觀偏重建筑材料的硬景營造,以破壞生態植被為代價,為了突出宏偉的人工硬質景觀,大理石、花崗巖、人造地磚等硬化鋪裝的運用應有盡有,過多的使用硬質材料對小區會產生溫室效應,不利于改善小區的區域小氣候。
1.1.4在小區的綠化設計中,設計過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視覺造型元素上,卻忽略了綠化“以人為本”的宗旨,使小區環境陷入了綠色誤區,大片的綠地不僅占用了人的休憩空間,更降低了樹木可以做為綠色屏障、減少環境污染和嘈音、改變小區氣候、改善環境質量的生態功能。
1.2設計中的客觀因素
1.2.1由于居宅區用地有限,開發商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在現有狹少的土地上,超負的建設住宅,使原有的景觀用地面積大大的減少,這樣的景觀空間不可能滿足整個住宅小區的需要,因此,設計自然難已體現景觀的特色和要求,就更不用說進行生態設計了。
1.2.2強調居住區環境資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規劃時應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創造人工景觀,讓所有的住戶能均勻享受這些優美環境;同時要強化圍合功能強、形態各異、環境要素豐富、安全安靜的院落空間,達到歸屬領域良好的效果,從而創造溫馨、樸素、祥和的小區環境。
2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內容
2.1公共區域景觀:指居住小區居民公共使用的區域景觀,根據居住小區規劃結構的形式,按級別不同可劃分為居住小區公園、小游園、組團綠地及其它面積較小的帶狀、塊狀公共綠地等。
2.2園路系統景觀:園路鋪裝造景及園路兩側的綠化造景,用地根據道路的分級、地形、交通情況等不同進行布置。
2.3專用地塊景觀:居住小區各類公共建筑和公用設施的環境綠地如:幼兒園、活動中心、停車場、配電房等,其景觀布置要滿足公共建筑和公用設施的功能要求,并考慮與整體設計的協調。
2.4宅旁和庭園景觀:住宅建筑四旁的綠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綠地,用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余的休息和觀賞。
3居住小區景觀設計運用的原理及原則
3.1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原理
3.1.1園林景觀藝術原理
運用園林景觀設計藝術原理,研究如何科學、合理組織各種景觀要素,因地制宜,同時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進而創造出優美、實用、具有特色的居住環境。
3.1.2景觀生態學原理
運用景觀生態學原理進行植物造景,研究如何創造出多層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態型、園林式居住小區。設計應以順應自然資源的循環為出發點,任意對自然資源斷章取義的設計手法都是對生態的破壞,設計應符合生態群落的自我調節功能。生態設計是使環境走向生態化并趨于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3.1.3環境行為學與心理學原理
運用環境行為學和心理學原理,研究小區居民行為產生與環境的關系及心理特征,從而創造出與之相符的小區環境。
3.2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原則
3.2.1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指導思想的確立,是環境設計理念的一次重要轉變,使居住區環境設計由單純的綠化及設施配置,向營造能夠全面滿足人的各層次需求的生活環境轉變。以人為本精神有著豐富的內涵,在居住區的生活空間內,對人的關懷則往往體現在近人的細致尺度上(如各種園境小品等),可謂于細微之處見匠心。因此,景觀設計更多的從人體工學、行為學以及人的需要出發研究人們的日常生活活動,并以此作為設計原則。要創造適于居住的生活環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實態的調查研究之上。
3.2.2生態設計原則
生態觀念的融入,賦予了居住區景觀設計更為深刻的內涵,使居住區景觀設計走出了狹義的視覺美學的概念范疇,使其研究對象從單純的物質空間環境走向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層面。基于生態的設計思想,不僅僅是追求如畫般的美學效果,還更注重居住區環境內部的生態效果。例如綠化不僅要有較高的綠地率,還要考慮植物群落的生態效應,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結構的科學配置;居住區環境的水環境則要考慮水系統的循環使用等。
3.2.3地域文脈原則
尊重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必然產生不同的文化,同樣,就小區規劃設計來講,小區所在的區位決定了規劃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規劃師在具體設計方案時,必須從小區所在的地理區位條件出發,充分處理好實體因素和精神性因素這兩者的關系,使小區既能滿足居民居住、工作、生活、學習等功能性需求,同時又能滿足居民的舒適、親切等心理性需求,進而產生具有認同感、地域感、歸宿感的心理情結。
4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創新理念
4.1強調居住小區景觀的共享性
使每套住房都獲得良好的景觀環境效果,是設計的首要目的。首先在規劃設計時應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創造景觀,讓人們都能夠享受這些優美環境,共享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資源,其次,加強院落空間的領域性,利用各種環境要素豐富空間的層次,為人們提供認識、交流的場所,從而創造靜謐、溫馨、優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環境。
4.2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向多元化發展
隨著設計水平不斷提高,居住區景觀設計開始關注人們的審美需求,設計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同時環境景觀不僅僅是為了營造人的視覺景觀效果,更重要還是為了居者的協能性使用。居住區環境是人們接觸自然、親近自然的場所,居住的參與使居住區環境成為人與自然交融的空間。因此,盡可能創造自然、舒適、親近、宜人的景觀空間,實現人與景觀有機融合。如親地空間,可以增加居民接觸地面的機會,創造適合各類人群活動的室外場地和各種形式的屋頂花園;親水空間,營造出人們親水、觀水、聽水、戲水的場所;親綠空間,充分利用車庫、臺地、坡地、宅前屋后營造出充滿活力和富具自然情調的環境,而兒童活動的場地和設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養兒童友好、合作、冒險的精神,創造良好的親子空間。
4.3居住小區景觀從形態設計向生態設計轉變
以往居住區景觀設計多從空間形態出發,小區的結構布局遵從形式、比例、尺度、軸線等形態設計的美學原則。新的理念應是美學原則與生態原則并重,并以生態原則為基礎,除了強調美觀、適用之外,更要關注安全、經濟、節能及綠色環保。目前,在這些方面設計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從優化小區生態環境的角度來指導小區的建筑布局,通過日照、采光、通風、隔噪防塵、吸附有害氣體等的有效設計,對居住區地域自然景觀、自然生態及除人之外物種的尊重與關懷,實現住區地域生物的多樣性。如在住區環境中還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間”,可以有效地調節住區的生態環境。而自然空間的生態功能主要體現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維持大氣成份穩定、調節氣溫、增加空氣濕度、改善住區氣候、凈化空氣、吸塵滯塵、消塵,對于居住區景觀生態環境而言,共生與再減噪音等方面。因此生態原則就要求我們特別注意和自然環境的結合與協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利用一切可以運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質因素和自然資源,減少人工層次而注意自然環境設計。
4.4居住小區景觀突出文脈的延續性
景觀設計要充分體現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國幅員遼闊,自然區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遠,居住區景觀設計要把握這些特點,營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環境。同時居住區景觀應充分利用區內的地形地貌特點,塑造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景觀空間。因此,在居住區居住的空間環境的規劃設計中要認識到文化特征對于住區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而營造居住區環境的文化氛圍,在具體規劃設計中,應注重住區所在地域自然環境及地方建筑景觀的特征挖掘、提煉和發揚住區地域的歷史文化傳統,并在規劃中予以體現。同時,還要注意到住區環境文化構成的豐富性、延續性與多元性,使居住區環境具有高層次的文化品位與特色。
總之,小區景觀設計理念所創造出來的景觀模式,能夠體現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的多元性、人文性、地域性和生態性,并對現代住宅小區景觀設計具有實踐性的指導意義。因此,對景觀設計師而言,更應該注重理念的設計,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生態和諧、環境優美的住宅景觀。
文章標題:住宅小區景觀設計創新理念探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86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