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9 10:09 熱度:
【摘要】結合山區農村特點,深入挖掘自己資源優勢,探索一條適合村莊生產發展的道路,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動力支持。
【關鍵詞】梅州;山區新農村:規劃
1、新農村規劃的必要性
1.1、城鄉一體化的要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之間的聯系日益交融,互為影響。但原有的規劃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鄉二元結構基礎上,就鄉村論鄉村,由于缺乏合理的規劃引導,出現盲目建設、無序建設的現象,造成了土地資源、社會資源的浪費。
1.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
近年來,隨著各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農民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農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但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還存在著較大差距,農民的生活質量不高,鄉村各項設施建設依然落后。改變現狀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莊規劃。
1.3、縮小城鄉差距的要求
解決我國城市問題的關鍵在農村,只有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建設起讓城里人向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讓農民過上令城里人羨慕、讓鄉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國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其中的關鍵在于縮小城鄉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農村城市化,而是切合農村實際將農村規劃好,建設好,使農村生活現代化,農民過上幸福的日子。
2、梅州山區新農村規劃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2.1、規劃不能從經濟上給農村發展注入活力
發展經濟是建設新農村活動的關鍵,歸根結底是要增加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態。但當前新農村規劃中大多未能在經濟發展上給農民提供切實可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結合當地農村實際情況,探索出有效的引導農民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途徑。
2.2、一些地方政府與基層官員過于搞政績工程
近幾年,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讓人目不暇接。廁所貼瓷磚、門前建噴泉、貸款建洋房、扛著鋤頭進電梯……這些看似夸張的現象,卻成為一些地方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樣板,成為當地政府大力宣傳的“小康村”,但地方百姓卻因此背上沉重的負擔和揮之不去的心病。地方某些政府官員為了“政績工程”,不問農民愿意不愿意,答應不答應,就逼著農民建樓房、蓋別墅,讓農民“舊債沒還又添新債,舊愁沒消又增新愁”,與其說是讓農民享受“新農村”的“新生活”,倒不如說是在逼著農民苦著腸胃活遭罪。
2.3、缺乏科學有效的引導措施
一些干部沒能正確地擺正政府引導與農民群眾為主體的關系,缺乏引導和激發農民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的有效措施,進而把農民群眾排斥在外,完全忽視了農民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主體作用的發揮。有很多縣鄉的新農村規劃,是規劃部門做出來的,農民沒有說話的機會,這一切都嚴重挫傷了一部分農民的積極性,在由政府主導的強勢作用下,一些農民也忽略了自身的存在,沒有把自己擺進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
2.4、新農村建設缺少體制保障
導致城鄉發展差距擴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重要因素是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體制。改革開放后雖然進行了一些調整,但是向城市傾斜的局面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3、雁洋鎮長教村規劃案例分析
梅縣雁洋鎮長教村座落在雁洋鎮的南面,東臨陰那山旅游區,西接梅縣丙村鎮,北與大坪、陰那村相連,南與三鄉鎮接壤。2006年村域總人口1068人。長教村總面積1186公頃,其中農業用地面積8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93%;山林地面積89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7.1%;建設用地2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4%。全村戶籍人口人均土地1.09公頃,人均耕地0.075公頃。長教村有豐富的茶葉、竹木等農副產品資源、是雁洋鎮的種茶專業村。
1995年,廣東省寶麗華集團于1995年1月總投資1.8億元動工興建梅縣雁南飛茶田,并成立雁南飛茶田有限公司,雁南飛充分利用茶田自然風貌,進行相配套的旅游項目建設,豐富了當地的旅游資源。目前,已種植以優質單叢茶為主的茗茶2000畝,優質水果500畝,綠化林900畝,種植馬占相思為主的速生豐產林1100畝,計劃再發展以優質單叢茶為主的茶葉基地3000畝,速生豐產林1000畝,馬占相思500畝。已建規劃設計說明有大型茶葉加工廠一座,以及旅游方面的旅游池、網球場、酒樓、客房等設施,以及用來品嘗茗茶的茶藝館一座,雁南飛茗茶成功地開發了系列茶,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具備了一定的市場競爭能力,被評為國家“四A”級旅游景區。
雁南飛茶田把現代農業與旅游業共同進行開發,通過大型企業的管理,成長為一流的農業生產基地。在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極大的拉動了長教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公司將開發的茶田實行集約化經營,茶園公司負責備耕、種苗、農藥、化肥、技術等,前三年請農戶管理,并支付管理費,后三年實行按產計酬的經營模式,使長教村成為專業的茶葉村,村民真正成為領工資的新型農民,村集體經濟也逐步壯大。除此之外,公司為了回報社會,還義務出資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幫助生活困難的農戶,給村民帶來很多實惠。為了徹底改變長教村面貌、改善村民生活條件、提高村民生活質量,2006年企業決定再次出資為村民投資規劃建設新村。
梅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擔任了該村莊整治規劃編制工作。
2007年,該村占地7.5公頃,可居住村民129戶的新村已落成,新村配套了村委會、小學、活動中心等公共配套設施;完善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另外其舊村環境也得到了較好的整治,舊村中原來保留較好的頗具特色的客家古民居建筑,也通過規劃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其中橋溪自然村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以“客家古村落建筑群”向游客推出且獲得好評。現如今長教村民已真正意義上過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生活。
4、結語
通過長教新農村規劃的成功案例,我們總結探索出了做好山區新農村規劃的幾條主要途徑:
1)結合山區農村特點,深入挖掘自己資源優勢,探索一條適合村莊生產發展的道路,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動力支持。這是做好山區新農村規劃的關鍵,農村經濟得不到改善,所有規劃建設都只能停留在“紙上畫畫,墻上掛掛”的尷尬階段。
2)注重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山區農村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3)挖掘農村特色,塑造農村形象,提高農村品位。在保持農村空間結構整體性和合理性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山區農村的文化積淀、人文底蘊和農村形象要素,以山水交融的山間盆地村莊特色為著眼點,合理改造舊村功能,保護有價值的古民居建筑,建設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農民新村。
3)處理好規劃近期與遠期、整體與局部、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做到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建設,使規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文章標題:山區新農村規劃探索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07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