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3-05 16:32 熱度:
財產性收入,也稱資產性收入,指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進行了一些相關研究,文章是一篇經濟學論文范文。
【摘 要】 本文從財產性收入的內涵入手,分析了財產性收入的構成以及特點,并就實現財產性收入的前提條件和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意義進行深入探索。希望筆者對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相關研究能夠對財產性的更高層次的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居民收入,財產性收入,分配制度
引 言
2007年10月,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從此,關于財產性收入的研究主題在國內學術界引起廣泛重視。本文中,筆者主要對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內涵、構成、特點、實現條件、以及研究意義等做簡單的分析。
一、財產性收入的內涵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分配原則,伴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居民的勞動收入在不斷增長,財富也在不斷增長。那么,如何讓財富成為資本和收入的重要來源就成為一個全新的課題。
財產性收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之一。一般說來,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構成,這四部分按照所占比例大小分別是: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養老金、贍養捐贈、社保金、辭退金、出售房屋財產得到的資金等)、經營性收入(生產、商業買賣收入等)和財產性收入。總而言之,財產性收入是財產的所有者通過轉讓財產所有權或使用權而獲得的經濟利益,是財產所有權在經濟利益上的實現,是居民通過所擁有的財產參與收入分配體系而獲得的非勞動性收入,屬于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疇。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將呈現較快增長的趨勢。“財產性收入”的概念,應該至少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
第一,是對財產權的確認。財產性收益產生的基礎是財產權。當代的財產權比較分散,就其種類來說,財產權不再局限于私法領域的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而且包括股票、債券、商標、版權、商業秘密、特許經營權等非物質化的財產權。第二,是對財產的保值增值。這主要體現在財產的收益性上,也就是說進一步通過這些財產權來獲得收入。動產和不動產所獲得的收入,不但包含財產增值收益,同時也包含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股息、紅利等收益。這必然會涉及到各種投資。除了實業投資,還包括金融產品投資。簡單的講,財產性收入就是通過投資所獲得的收益。
二、財產性收入的構成及特點
(一)財產性收入的構成
從我國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構成來看,房屋出租收入占了很大比重。2008年我國居民人均出租房屋收入占全部財產性收入的62.3%,人均股息與紅利收入占31.2%,這說明我國居民獲得財產性收入的構成還比較單一。居民對財富進行處置需要有合適的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而目前來說,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中,股票和基金占主導地位,與發達國家居民財產性收入相比,投資渠道和理財產品很單一。
(二)財產性收入的特點
(1)國內上市公司質量不容樂觀,每年能得到分紅者位數太少,這就導致了許多投資有價證券的人不得不追求投機性收入;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些企業不得不依靠自有資金緩慢發展,還有的企業冒很大的風險借高利貸;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使得大部分人變成了房奴,很難通過不動產獲得財產性收入。
(2)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比例較小,一般都在3%以下。可是財產性收入在居民純收入當中并不占有主要的地位并不表明財產性收入不重要,根據國際經驗,財產性收入一般占居民當年純收入的30%左右。在美國,國民的財產性收入所占比重是46%,有92%以上的美國人擁有股票、基金等有價證券。然而,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所占比僅為2%左右,只有約1.3億戶(只占全國總人口10%)的中國人擁有股票、基金等有價證券。由此可以看出,今后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占居民純收入的比例有持續不斷增長的趨勢。
(3)增長速度大于純收入增長速度。2004至2009年間,我國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大于人均純收入的增長速度。2009年人均財產性收入增長率為21.12%,而純收入增長率僅為16.6%。這表面了居民財產性收入對居民純收入的增長的貢獻不斷變大,也說明居民財產性收入已成為提高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一個重要來源。
(4)財產分布極不均衡
在我國,“新貴家庭”數量以較快速度增長,同時我們面對的更多的是處于中低收入的普通民眾。對于這些普通低收入群體來說,因為資產規模較小,專業知識不夠,風險承受能力較差,財產性收入來源幾乎還是只有銀行儲蓄利息一種方式。多數老百姓只有少量財產收入,而少數高收入階層卻擁有財產性收入的絕大部分。居民財產性收入呈現出極不均衡的現象:少數居民財產收入基數大、增幅大;絕大多數居民財產收入基數小、增幅小。
(5)財產性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統計資料顯示,2005-2009年這5年期間高收入家庭的財產收入增幅明顯高于低收入家庭。2009年城鎮居民擁有財產收入的家庭占30.1%,20%最高收入家庭擁有的人均財產收入為2025.12元,2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財產收入僅為100.29元。2009年10%最高家庭的財產收入是2005年的5倍,而10%最低家庭的財產收入為2005年的2.11倍。
三、實現財產性收入的前提條件-建立公平正義發展為導向的科學分配觀
鄧小平的第一個戰略構想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總體來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較成功地破除了計劃經濟體制和平均主義觀念的束縛,有力地推動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如個體戶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自由職業人員階層相繼出現,中國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階層結構已基本形成。從全國范圍范圍來看,第一戰略任務已基本完成。
然而,從鄧小平的第二個戰略構想:消除社會不公正現象、實現共同富裕的角度來看,我們的任務仍然比較艱巨。十七大報告對收入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做了最新的注解和要求即建立和完善“更加注重公平”的收入分配機制,以實現居民收入水平與收入差距形成機制符合社會認同的基本規范,保障社會成員共享發展成果。由此可見,建立以公平發展為導向的科學分配觀成為新一輪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強調發展導向科學分配觀,與片面強調增長導向的分配觀有很大不同,它不但強調了收入公平公正,更強調了人們參與社會、經濟活動能力的公平公正。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民群眾積極地認同改革與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改革和發展成為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共同事業,從而真正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諧社會。
那么,應該如何實現分配領域改革的新目標呢?十七大報告中有如下的初步闡述: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轉移支付,強化稅收調節,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曾經出現的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普調工資,離退休人員連續提高待遇,以及各地最低工資線的連續調整,就是這一思想的現實體現。
四、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研究意義
目前,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不斷增加,雖然基數很小,但是增長速度很快。2008年增幅為23.6%,2009年為31.3%。2010年由于股市和金融市場活躍,滬深兩市投資者開戶數超過2.3億戶,基金資產凈值總計已超過5萬億元,基金投資賬戶數超過16000萬個。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已經使得股票、基金、債券、期貨等投資都進入了普通居民家。由此可以預見,人們的財產性收入會更上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在,國家從政策層面關注我國人們的財產性收入,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要求
在社會進行進步的過程中,貧富分化始終起著阻礙的作用。如果貧窮的群體只能通過簡單的勞動,而不能參與社會財富的其他分配方式,那么他們就很有可能會一直處于不利的地位。并且,通過勞動所得的收入如果不能轉化為資本并升值,那么他們與投資人的財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國家建立和諧社會就是為了讓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
(二)擴大內需的現實基礎
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特別是財產性收入,將幫助更多的人成為中等收入者。如果普遍居民都有一定的財產性收時,這就意味著整個經濟的消費結構處于比較合理的狀態。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是內需,而中等收入階層是拉動消費的重要力量之一。增加人們的財產性收入需要國家創造良好的政策條件、制定相應的政策來保證收入可以轉化為財產,與此同時要規定通過財產可以獲得收入。國家還要創造良好的市場條件,包括市場的公平交易機制、抗風險機制、價格形成機制等;此外,還包括完善相關市場的監管,對投資者進行相應的風險教育。
總而言之,在創造社會財富過程中,既需要資本、勞動土地、技術等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同時要與其他生產要素一起進入到生產之中,以產生多種多樣的生產力,比如知識資本生產力、人力資本生產力等。人們通過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物質資本、社會資本等所獲得的收入是所有權收入。所以,在我國現階段,應該大力鼓勵人們進行財產性創收,提升財產性收入,從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社會的整體消費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爽.完善制度和機制讓“財變錢”[J].人民論壇,2007,(12).
[2] 嚴先溥.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比重雖小潛力巨大[J].經濟觀察,2007,(24).
[3] 吳彥艷,丁志卿.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幾個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07,(11).
[4] 高敏雪等:《“群眾”所擁有的財產性收入》,《中國統計》,2008(1),第24頁。
經濟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城市發展研究》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主辦的刊發探討如何應對我國城市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挑戰的研究成果的學術性刊物,刊載城市規劃、城市地理、城市經濟、生態學以及相關學科的文章。
文章標題:經濟學論文范文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相關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jingjixue/3034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