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4-16 14:50 熱度:
摘 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服務“三農”的重要舉措,是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本文以福建省泉州市為例,深入分析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成效及存在的問題,以期對基層央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有益的思路及借鑒。
關鍵詞:商丘師范學院學報,農村信用體系,基層央行,實踐探索
改進農村金融服務,事關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大局。近年來,人民銀行以“信用建設服務農村金融”為目的及宗旨,強力推進以“信用宣傳、檔案建立、信用評價、產品創新、信貸支持”為一體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為緩解“三農”貸款難問題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文通過深入探索福建省泉州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踐,以期對基層央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有益的思路及借鑒。
一、福建省泉州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探索及實踐
(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機制有新突破
一是注重制度建設。印發《泉州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指導意見》,從推進電子建檔、改善授信管理、創新金融服務等方面,明確了泉州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二是注重協調聯動。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過抓執行、定標準、比實效,在各涉農金融機構之間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建設氛圍。三是注重配套設計。推動出臺《泉州市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的實施意見》,將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作為重要配套措施,重點推動轄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房屋產權等抵押融資工作,暢通農村資產進入金融市場的通道。四是注重信用增進。推動出臺《泉州市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規定》,在11個縣(市、區)共設立3150萬元的風險補償資金,按照“先建檔、后評級、再授信”的原則,用于支持缺乏抵(質)押物的一般農戶、專業大戶等農村經濟主體。
(二)農村信用體系“增量擴面”工作有新成果
一是注重增量擴面。積極引導各涉農金融機構把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作為金融服務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常抓不懈,實現信用戶、信用村及信用鄉(鎮)創建工作的增量擴面,營造全轄“涉農地帶”全覆蓋、金融支持全方位、信用激勵顯著、示范效應明顯的建設氛圍。截至2014年9月末,泉州市已建立了20個信用鄉(鎮)、437個信用村,對49.2萬戶農戶進行了信用等級評定,18.6萬戶農戶獲得金融機構貸款,貸款余額達231億元,比上年增加47億元。二是注重示范引領。重點指導泉州農商行借助農村信用體系平臺對泉港區惠嶼村(原泉州市人均收入最低的行政村和唯一的海上孤島行政村)加大“支農、支小”力度,該村獲評福建省農村信用系統首個“金牌信用村”。
(三)農戶信用評價成果應用有新成效
積極推動各涉農金融機構將評價結果納入農戶貸款審核、管理全過程,逐步形成“公司+組織+農戶+征信+信貸”等融資模式,促進金融機構建立健全信貸業務及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通過農戶信用評價模型,對農戶信用情況進行等級評定劃分,各涉農金融機構根據農戶信用的評定結果,對農戶分別核定不同檔次的信用貸款額度,并實行差別化利率政策,體現信用價值導向,促動廣大農戶識信、守信、增信,謀求金融扶持,獲得更好發展,并在此基礎上,由點及面推動信用戶、信用村和信用鄉(鎮)創建活動,顯著改善農村地區信用環境,促進“三農”又好又快發展。如南安農商銀行在前期二次精準建檔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簡流程,針對貸款需求10萬元以內、個人信用狀況良好、有實際生產(活)需求的農戶,創新推出僅需“三個一”手續,即“一張授信函、一張身份證、一位擔保人”的“容易貸”信貸產品,15分鐘內可實現放貸。
(四)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有新進展
隨著農戶信用評價和信用戶、青年信用示范戶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泉州全市農村信用環境得到逐步改善和優化,農戶的金融服務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并有效激發涉農領域金融服務創新。一是泉州農商行、晉江農商行、南安農商行、德化聯社創新“無還本續貸”信貸服務方式,累計發放419筆,累計金額8.32億元,切實解決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成本高等問題。二是泉州農商行采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財政補貼資金受益權作擔保,發放全省首筆設施農業補貼資金質押貸款授信600萬元。三是南安農商行積極開展信息建檔二期工程,推出“四個步驟、三張照片、三方評價、一張授信函”的“4331”建檔信息精細化管理模式。四是永春農聯社采用“信用+保證+政府補貼受益權質押”擔保方式,對購買農機具農戶授予購買價款70%以內的貸款額度,有效利用補貼受益權彌補風險敞口,獲得陳榮凱副省長肯定。五是德化農聯社主動對接福建省首個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德化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積極提供配套金融服務。
二、福建省泉州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困難及障礙
(一)扶持政策尚未形成合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2014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明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的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但是《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款仍明確規定土地所有權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因此作為農民最主要資產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在抵押設置上的法律障礙尚待突破。此外,在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試點中,由于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供求服務、評估機制尚未真正建立起來,多數農村資產在評估、抵押、流轉等環節面臨諸多障礙,影響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投放力度和社會資本進入“三農”的積極性。
(二)評價指標體系亟需完善
當前,農村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并未充分體現農戶的差異性。一方面,轄區農戶已演化為三類群體:第一類是分布于城鄉結合部的農戶,其利用宅基地自建房或擁有多套拆遷房,以收取房租為主要收入來源;第二類是兼業農戶,此類農戶一般為小微企業主或個體工商戶,不以務農為主要經濟來源;第三類是純務農農戶。另一方面,目前涉農金融機構所采集的農戶信息主要包括了家庭收入和財產、道德品質、健康狀況、農戶借貸的信用記錄以及在其他方面的遵紀守法情況等,但這些指標的設置不盡科學完善,并未根據不同類型農戶特征進一步的細致分類和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信用評價的準確性及科學性。 (三)農村擔保體系有待健全
一方面農戶和勞動密集型為特點的農村經濟組織的增收和發展離不開信貸資源,另一方面由于經營規模一般較小,負債能力普遍較弱,農戶和涉農經濟組織往往無法提供足額的抵押資產。目前,轄區尚未成立專門針對農村市場的擔保公司,另有33家融資性擔保公司處于展業狀態,注冊資金總額32.56億元,擔保貸款余額25.14億元,累計為5768戶經營主體提供擔保,其中涉及“三農”的融資擔保客戶僅2戶。因此,農村金融市場亟需引入第三方保證人,借助專業化的信用擔保機構介入金融機構與涉農經濟組織和農戶之間的交易,從而暢通“三農”的融資渠道。
(四)農業保險機制亟待完善
一方面,作為省內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地級市之一,泉州市的農業生產受到自然條件等因素(如種植業易受臺風、干旱、病蟲害影響,養殖業易受臺風、動物疫情影響)的影響較大。另一方面,農業的生產周期相對較長,導致農戶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并繼而造成失信情況的發生,農戶亟需通過保險分散、化解風險。此外,保險機制是控制信貸風險的重要手段,在不健全的農業保險體系下,一旦出現重大疫情、自然災害等極端情況,可能導致農業風險通過融資鏈條蔓延至金融機構。盡管目前泉州市轄內保險業主體已發展到43 家,但僅人保財險泉州分公司1家開展了農業保險業務,且承包領域局限,主要集中于水稻、養豬業和漁業捕撈等少數3個領域,不利于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推進福建省泉州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思考及建議
(一)營造有利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法制和政策環境,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得以有效開展的關鍵前提
一是加快立法,進一步明確農村經濟資源的物權屬性,明確可作為信貸擔保物價值,增強農民的融資能力。二是完善土地流轉二級市場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規范統一、交易靈活、開放有序的農業生產要素的二級流轉市場,既要實現農業生產要素、農業資源、信貸資源的優化配置,也要便于金融機構及時有效處置貸款風險抵押物,保障金融信貸資產安全。三是把農村信用體系與農村金融市場機制、涉農信貸機制、農村支付體系、支農惠農綜合服務體系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強化信貸窗口指導作用,靈活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合意貸款額度傾斜、存款準備金動態調整等貨幣政策工具和手段,積極引導資金流向農村地區,并有效激發地方政府投入專項經費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積極性[1]。
(二)建立科學完善的農村信用體系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是高效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制度基礎
根據農戶情況的不同,信用考核指標也要有所區分和側重:第一類是城郊農戶,其硬件條件比較好,收入比較豐厚,但不排除已申請貸款或者相關資產己抵押,信用評價應著重農戶的道德品質、年齡、健康狀況、獎懲情況、農戶醫療養老保險情況、家庭資產、抵押擔保負債情況等[2];第二類是兼業農戶,其一般常年在外打工或做生意,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基本相同,適用城鎮居民的信用評價模式,信用評價應側重于農戶的年齡和健康狀況、教育程度、以往投資項目情況及收益、獎懲情況、農戶醫療養老保險情況等;第三類是純務農農戶,由于家庭資產相對較少,務農收入波動性相對較大,在信用評價應重點分析農戶的道德品質、健康狀況、年齡、教育程度、收入情況、獎懲情況、農戶醫療養老保險情況、農戶個人及家庭抵押擔保負債等。
(三)構建針對農村市場的融資擔保體系,是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之舉
完善的融資擔保體系能夠有效減少農戶與正規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提高農戶融資效率和成功率的關鍵。一是盡快推動設立專門的涉農政策性擔保公司,切實降低擔保門檻和擔保費用,為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融資提供有效擔保。二是成立由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合作社出資成立的擔保公司,為產業鏈上的農戶和農業合作組織提供擔保,借助農業合作社的地理和圈內信息優勢以及農業龍頭企業的渠道和價格等市場信息優勢,監督防控農戶的違約行為。三是針對涉農經濟組織和農戶的特點,大力發展農戶聯保、村級大聯保體以及農村市場箱式信用共同體等信用擔保類型,強化擔保組織內部個體間的信用共生和信用嵌制關系,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主體的守信意識。四是采取切實可行的財稅措施,鼓勵擔保機構加大對農戶和農業合作社等涉農經濟組織的支持,并適時評價和考核農村信用擔保的實際效果。
(四)建立健全的農業保險體系,是構建農村信用體系的內生需求
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是農村融資問題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一是要逐步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切實解決金融機構后顧之憂,從根本上保障農業金融服務的高效有序投放及農村經濟的正常運轉。二是推動農戶小額信貸與農業保險的有機結合,使保險責任及承保領域逐步擴大覆蓋至農戶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對投保農作物造成的各類損失,為農業生產所需貸款提供保險保障,商業銀行借此對農戶提供優惠利率的信用貸款。三是建立政策性的再保險機制,有效分散涉農保險公司的承保風險,進一步提高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服務及創新的積極性[3]。四是重點加大對農業保險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農民參保意識,對保費較高的農業承保項目,進行合理、適當的保險補貼,進一步減輕農民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李丹兒.在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J].南方金融,2013(12).
[2]張鈺.上海市農村信用體系研究[D].江蘇:南京農業大學,2011.
[3]李新耀.農村金融改革的有益嘗試――廣東梅州、浙江麗水的實踐與啟示[J].南方金融,2014(1).
文章標題:商丘師范學院學報投稿基層央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實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jingjixue/2628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