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中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6-03-03 14:03 熱度:
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們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學科用到的教學手段也不相同。每個教師也會根據自己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教學。本文是一篇教師論文發表范文,主要論述了基于語用理念的語段教學策略。
摘 要:語段教學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當下語段教學仍舊停留在關注內容和知識信息的層面,而將語言的運用擱置一旁,導致閱讀教學高耗低效。因此,本文提出要憑借專業視角,挖掘語段的教學價值;言意交融,推進語段的感悟鑒賞;落實運用,踐行語段的遷移歷練,從而借助語段教學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開掘價值,感悟鑒賞,遷移歷練,語用理念,語段教學
筆者認為中年級語段教學應該走出內容和知識的誤區,以語用訓練為核心,充分開發文本中核心語段的教學價值,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在實處。
一、憑借專業視角,開發語段的教學價值
(一)聚焦語言表達,尋覓傳神精準的語段
閱讀教學的核心要指向文本的語言,習得基本的語言能力,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規律。教材文本中的語言都是作者深思熟慮經過提煉加工的產物,這就要求教師聚焦語段表達的特色,研讀語言描寫的內在規律和鮮明的語言現象,將教學的重心放在作者寫作的方法和策略上。
如《秋天的雨》中“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一語段在表達和言語形式上具有鮮明的特點:擬人化的修辭手法給予了事物生命活力、新穎獨到的句式極具藝術感染力,生動形象的語言讀來活潑有趣。因此,在教學這一段時,教師以內容感悟為輔,著重引導學生誦讀品味語言表達別致的形式,感知其表達的效果,為學生的感悟積累、內化運用提供了可挖掘的教學資源。
(二)聚焦層次結構,尋覓特色鮮明的語段
進入高年級,閱讀教學就要關注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以篇章的視角解讀文本。因此,為了給高年級教學奠定基礎,中年級除了要關注文本語段中的內容,還要關注語段表達的順序。中年級教材中文本的語段一般是并列式、因果式、總分式,閱讀教學引領學生從語段個性鮮明的結構入手,才能讓學生洞察、明晰語段內的層次。
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二自然段就是典型的因果式,作者先在開頭交代了結果――“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才在行文中交代了其內在的原因――“高低不平……色彩就不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整體理解語段內容的基礎上,厘清內在結構,這樣不僅可以明晰語段的“言之有物”,也可以感知語段的“言之有序”,并以此為線索引領學生進行語段內容的復述,從而落實語用訓練。
二、言意交融,推進語段的感悟鑒賞
(一)品悟探析,體悟語段內在情韻
富含深情的語句中總會有情韻深刻豐富的核心詞語。語段教學就應該緊扣文本中內在情韻深厚的語句,并引領學生逐步排查,探尋關鍵性詞語,以詞語為圓心,悟得詞語以及語段的言外之意。
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核心語段5、6、7自然段中,教師就緊扣語段中的第一個場景“鎖”字,引領學生深入感知懲罰的殘酷:1.看著這“鎖”字形成的畫面,你內心充滿怎樣的情感?2.圍繞這個“鎖”字,課文中哪些字眼深深地叩擊著你的心靈?相機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他無法動彈,也不能入眠,那能干些什么呢?長期如此,他還會經歷怎樣的天氣?3.總結提煉:這是一種怎樣的“鎖”?
在這一片段的教學中,教師緊緊圍繞著“鎖”這一關鍵性詞語,引領學生深入品味、聯想補充,強化了普羅米修斯不屈不撓的精神。學生在品味中感受到了語段語言的豐富意味,感受到了文本語言的意蘊。
(二)對比品鑒,揣摩語段創作策略
語段教學關注內容,僅僅是停留在“寫了什么”上,只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完全可以自主讀懂,無需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師還要引領學生關注“怎么寫”,將閱讀教學從關注文本信息的表層向洞察作者的寫作構思轉變。而教材中經典文本中的典型語段,則是學生進行寫作的極好資源。在學生具備了一定閱讀量之后,教師就可以對教材文本進行前后調遣,通過整合、聯系,為學生對比、辨析、品鑒提供第一手教學資源。
人教版四上中的《白公鵝》是一篇略讀課文,以前的一篇精讀文本是我國著名作家豐子愷的作品《白鵝》。同樣都是寫鵝的文章,為什么編者要將其編排在一起?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將兩篇課文前后聯系起來進行對比教學,這樣才能深入感知作者運用的寫作方法有何不同。如同樣都是“步態”,教師引領學生深入比較:兩個片段中,相同的是什么?不同之處又在哪里?在學生深入辨析中體悟到:一個是借助鴨的步態進行對比,讓白鵝步態深入讀者眼簾;另一個則著重描寫了白鵝的落步、走泥濘小道等細節,在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中將動物行走的特點刻畫出來。
三、落實運用,踐行語段的遷移歷練
(一)仿語言,提升語言情趣
入選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質兼備的典范之作,很多語言的運用充滿了情趣。在關注文本語言時,應該開掘語言描摹的生動趣味性,也可以體悟其深刻內涵,引領學生從教材文本的核心語段中“借”語言,從而在模仿中提升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如《絕招》一文中描寫“比試絕招”的核心語段中,對三胖的動作描寫可謂生動傳神,在深入感知課文之后,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隨文練筆:(1)觀察教材中的插圖,以描寫三胖的方法,描寫二福可能會怎么做;(2)在學習第二次比試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想象小柱子是如何刻苦練習的,并設置了“上課時、下課時、上學前、放學后”,實施語言遷移訓練。
在這一片段的教學中,教師以文本語段中獨特的表達特色為基礎,積極運用、整合教材中的插圖,為學生的隨文練筆提供了有效的資源和情境,學生內在意識中的動詞資源被充分激活,語言的模仿表達充滿了情趣,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二)仿形式,豐富語言內容
核心語段的典型性不僅僅在于少數詞語運用的靈動、形象,也在于與眾不同的表達形式。相同的表達內容,相同的語言詞匯,往往由于語言結構和形式的不同形成完全不同的表達效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在引領學生關注關鍵性詞語后,就要將關注力聚焦在獨到的語言形式上,在提煉言語范式的基礎上為學生深入模仿奠定基礎。
如葉圣陶的經典散文《荷花》一文中,對白荷花不同的姿態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描繪,不僅語言生動形象,層次也異常清晰。這種語段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運用和駕馭是一種良好的示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進行了這樣的練筆遷移:( )已經開了不少,( )葉( ),( )花( )。有的( ),有的( ),有的( )……
學生在感知文本語言形式后,充分調動激活內在記憶中的花朵印象,將各種姿態綻放在內心之中。這就為學生模仿文本的語言形式提供了適合的言語內容。而根據教師提煉的語言形式進行填空的訓練,則為學生的模仿提供了“扶手”,學生的語段模仿中實現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其語言能力的提升水到渠成。
(三)仿層次,調整表達順序
構建語段是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語段教學中,教師在引領學生深入了解語段中語句的內在聯系之后,就應該為學生打開思維空間,在感知、鑒賞、模仿中,構建出結構嚴謹、主旨集中的語段。
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趙州橋》首次出現了典型的過渡段“這座橋不僅堅固而且美觀”,將前后內容設置成為彼此相對獨立的并列語段。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借助過渡的語言形式組織語言訓練,讓學生明晰作者描寫了趙州橋的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自然地穿插片段練習,為學生的讀與寫搭建認知通道,讓學生逐漸從仿寫走向創造,從而充分發揮例子的示范作用。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應該秉承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堅持語言為本位核心,只有在教學中強化學生文本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遷移訓練,才能促進閱讀教學效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徐虹.中年級如何加強“段”的有效訓練[J].教學月刊,2012,(4).
[2]陳昌發.中段閱讀教學“教什么”[J].小學教學參考,2013,(7).
教師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ofJiamusiEducationInstitute),主辦:佳木斯教育學院,周期:雙月,出版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語種:中文,開本:16開,國際刊號ISSN1000-9795國內刊號CN23-1130/G4,郵發代號:14-215,歷史沿革:現用刊名-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創刊時間:1984。
文章標題:教師論文發表基于語用理念的語段教學策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ongxue/3029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