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中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5-04-22 15:28 熱度:
[摘 要]實施生態課堂的核心是每個學生自主、自由且有個性地學習,生態課堂能促進師生和諧共長,提高課堂生活的質量、提高生命的質量。以“百分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設計為背景,闡述了由備課而帶來的教學思考:日常的數學課堂中,如何確立適切的教學目標要求,如何確立教學重點、難點?怎樣基于學生的學習起點組織教學,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言說“看見”課堂,意在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核心期刊,課堂,看見,生態課堂,學生,自己
市第十三屆課改展示月活動拉開了序幕。作為教研員我還申報了上課展示。確定“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題后,我似乎有點后悔了。想起黃愛華、錢守旺等特級名師的經典課“百分數的認識”,他們的精彩演繹令我“壓力山大”,怎樣才能上出自己的特色?
晚上研讀教材,“看見課堂”四個字跳入了我的視線――作為教研員,平時經常與教師一起磨課、研討、評課,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課堂,欣賞了不同教師的課堂教學風格,我常常對著這樣那樣的課堂“說三道四”、“指手畫腳”。但是,我真的“看見”課堂了嗎?“生態課堂”長什么樣子?我“看見”課堂里的學生嗎?“看見”課堂中的自己嗎?我陷入了沉思。
我決定采用先學后教的方式,設計了一份預習活動單,讓學生先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并嘗試說說它的含義,自己寫百分數,并提出一些問題。因為只有了解他們的學習起點在哪里,才能順學而導,清楚把他們帶到哪里去。
晚上在燈下,批閱著學生的預習作業,我像發現了“新大陸”!通過預習交流,學生有了自己的發現:
生活中處處有百分數。
百分數與分數有一定的聯系。
我發現物體中占的百分數越高,質量越好。(它主要指衣物上的羊毛成分)
……
學生還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
是不是所有的分數都可以用百分數表示?
百分數會超過100嗎?
百分數可以化成比嗎?
百分數=分母是100的分數?
為什么生活中有了分數,還要有百分數?
分數與百分數究竟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
看來,千萬不能小瞧了學生!學生有價值的問題成了可貴的教學資源,但怎樣讓學生依據生活中的百分數,真正理解百分數的具體含義,體會到百分數的優勢所在?
晚上散步,我發現附近的幾個小區里都有一些公共自行車,頓時想到這些素材也可以為我上課所用啊!我帶著本子和筆,騎車觀察了好幾個小區以及路邊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情況,作了認真記錄。課堂上,我出示了圖表,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比較后說說:哪個地方公共自行車使用率最高?根據哪一列數據很快就能得到結果?(一邊統計了正在使用的自行車占總數的幾分之幾;另一邊統計了正在使用的自行車占總數的百分之幾)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來了興趣,他們邊觀察邊交流……百分數的優勢顯而易見!
在體會百分數的意義環節,我還上網搜集了一些相關信息:“2011年北京市的綠化率達到了45%,張家港市市區的綠化率達到了45.6%,城北小學綠化率達到了75.6%。”讓學生辨別思考:是不是城北小學的綠化面積比北京還大?……最后,我讓學生對自己課前提出的問題,自問自答,看看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
公開課結束后,我發現這次大膽的嘗試很有價值。怎樣的數學課是學生喜歡的?作為教師,應該讓學生主動走到臺前,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問題解決經驗嘗試先學,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退居“幕后”,巧妙利用來自生活中的、學生身邊的素材,創設有效情境,使學生對新舊知識主動建立鏈接。課堂上的問題不都是教師的預設,而應該來自于學生,學生難理解的地方就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只有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后,自己動手探索,嘗試解決問題,才能不斷累積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帶著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觀察生活,他們才會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提升問題解決能力。這樣的學習才是主動積極的,這樣的課堂才是生態的。
我決定循著這樣的線索不斷探索,上學生喜歡的數學課,上讓學生感到有趣、簡單、有用的數學課,上老師看得見的數學課。以后每學期,我都選擇一些課例進行研究,在“分數的認識”“軸對稱圖形”“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釘子板上的多邊形”“用字母表示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等課例中,我在課前精心設計預習單,讓學生自覺對話文本,發現和提出問題,或進行新課前測,或找學生做問卷調查,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課堂上,通過有效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取豐富的感性經驗,建立正確的表象,幫助學生順利經歷“形象――表象――抽象”的轉化過程。課堂總結環節,則讓學生學會回顧梳理、自我對話。
我漸漸明白,生態課堂不是一個“標簽”,它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強調營造舒適安全的生態場,倡導經濟適用的教學環境,追求低碳高質的課堂生活,倡導師生在對話中和諧共長,實現共同進步,其核心是每個學生自主、自由且有個性地學習。
這樣的實踐與探索,使我真正“看見”了課堂,看見了課堂上各抒己見的學生、大膽表達的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生。通過學生的眼睛和嘴巴,我看見了“我自己”,遇見了未知的“自己”!
【案例1】黑板上,那一串省略號……
早晨,去A校試教。
今天的新課內容是“倍數與因數”。學生都很有禮貌,一位學生從我的講臺前經過時還特意對我說:“老師,歡迎你來到我們學校上課!”我很感動。
在教學例題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來研究。在探索完求一個數的倍數后,學生發現了一個數的倍數的特點。接著,我學生嘗試寫出“36所有的因數”。 我在教室里巡視著,發現有好幾個學生已經完成了,忙把幾塊卡片遞了過去:“請你寫在這里好嗎?”邀請了三個學生板演在小卡片上,其余的學生做完后,先在小組里交流著。
全班交流時,我把三塊卡片貼在了大黑板上。“同學們,一起來聽聽這些同學是怎么思考的,看看他們的對不對。”
第一個學生:36的因數有1,2,3,4,6,9,12,18,36。
第二個學生:36的因數有1,36,2,18,3,12,4,9,6。
盡管寫的順序不同,但大家都認為是對的,我也朝兩個學生點點頭。
接著,看第三個學生寫的,還真有點與眾不同:2,3,4,9,……,36。中間用了省略號,似乎有點亂。本想問問其他學生有什么想法,轉念一想:何不聽聽學生自己的想法呢?“請你來說說為什么中間加上了省略號?”“我是這樣思考的,因為現在用36除以幾,比如說,36÷1=36,找到了1和36,但是,也可以用36÷5,還有小數除法呢。”他說得很誠懇。我笑了:“你想得真周全!你認為36的因數有很多很多,是吧?呵呵,剛才老師有個友情提醒:今天研究的倍數與因數,所說的數都是指非零自然數。現在,你認為36的因數多不多,有幾個?”“那把省略號去掉吧。”“那再想一想,36的因數一共有幾個?”他繼續思考著,并動手修改著卡片上的數字。(課后了解到,這個學生很聰明,愛思考,非常喜歡數學課)
幾天后,我在B校上課。
相同的教學環節,同樣指名三位學生將36的因數寫在小卡片上。
講評時,如出一轍。
第三個學生的卡片上寫著:36的因數:6,4,9,12,……不知今天這個學生是怎么想的?“你說說,剛才是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寫完加了省略號,還是指36的因數有很多很多個?”我追問著。“剛才來不及寫了,所以寫了省略號,應該是還有幾個。”學生怯怯地說。
“不好意思,老師沒等你寫完就收了卡片。現在你口答吧,36的因數除了這幾個,還有哪些?”學生慢慢地說著,我擦掉了省略號,補充了學生的答案。
“現在,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剛才三位同學的作業,你覺得找一個數的因數怎么找才能既不重復,又不遺漏?”我又拋出了問題,希望學生能從剛才的省略號中得到啟發。
……
其實,黑板上的省略號,很多時候我都忽視了。沒有等學生說清楚狀況就判斷對錯,沒有等學生充分爭辯就下結論,更沒有等學生之間充分交流就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腦兒塞給他們……備好的課講完了,課件播放結束了,數學課就下課了。
傾聽,等待,指點,導引……說起來往往很輕松,很動聽,執行起來卻有點難。
黑板上的省略號,其實是一種驚醒。學生的問題、學生的煩惱、學生的糾結、學生的困惑,值得教師慎思: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會?
黑板上的省略號,也是一種驚喜。那是學生原生態的想法,小小的一個細節,綻放的是他們數學思維的靈感火花。怎么想?怎么導?怎么引?
黑板上的省略號,傳遞的也是一個理念,它是一個對話點、生長點。試想:如果教師上課還是“一言堂”“滿堂灌”,或僅有幾個早已在課件上設計好的“36的全部因數”的“標準答案”,學生就只有隨聲附和的份。或者教師有意選擇正確的板演出來,那么,卡片上都將是正確的數字和符號,不會出現省略號,就根本談不上彼此之間敞開心扉,實現平等、民主的對話。
布盧姆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之外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小小省略號,教師應該敏銳地捕捉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學生有一個交流和爭辯的機會,從而超越教師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形成新知的生長點,也是“拓展點”和“超越點”。課堂上,教師應不惜為偶爾出現的一個小小的符號付出一定的教學時間,等待、傾聽、指點,通過真誠對話,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換來學生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釋放!
【案例2】學生,你慢慢來
公開課正在進行中……
在幾位學生交流收集的百分數后,我安排了小組交流活動,讓每個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自己摘錄的百分數,并試著說說它表示什么含義。
教室里的五十一個學生頓時熱鬧開了,七嘴八舌地談論著。我走到學生中,順手拿起一位女學生的“預習活動單”,她在上面只填寫了兩行字:
信息來源:書本。
摘錄的含有百分數的信息:我們班有50%的同學會游泳。
以下一片空白。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早上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時,我記得這份特殊的作業,正不知道是哪個學生的呢。
于是,我側下身,輕輕問她:“下面的兩行字‘這個百分數是( )和( )比較得到的結果,這個百分數表示 ( )是( )的( )。’你怎么不填寫?”
“我不會。”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
“哦,好的。預習時不會很正常,先聽聽小組里同學的交流,你再想想,好嗎?”我安慰她。
小組活動結束了,我又安排了幾位學生上臺交流。
“我是在衣服的標簽上找的百分數:100%棉。這個百分數表示棉材料是衣服材料的100%。”“媽媽買了一件衣服365元,占全家總支出的20%。這個百分數表示一件毛衣的價錢是全家總支出的20%。”兩個學生充滿自信地講解著。
“他們說得好不好?覺得好的請給他們一點掌聲!”我帶頭鼓掌起來。
抬起頭,我與剛才那個女學生的目光相遇,我微笑地走上前,對她說:“來,剛才你不是不會填寫嗎?現在能說說你摘錄的百分數的意思嗎?”她猶豫了一下,終于不緊不慢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很好,預習時遇到不會、不懂很正常,經過小組的交流、分享,現在明白了百分數表示什么具體的含義,這就是你的收獲、進步。”我看著她,故意大聲說給全班學生聽,她似乎有點羞怯地坐下了。
龍應臺在《學生你慢慢來》一文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學生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這是一個多么溫暖的場面,多么溫馨的記憶啊。“老師,我不會。”學生多么單純,絲毫不曾有做作的樣子,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你看她多么直接,不用轉彎抹角地揣摩老師的心思。多好!
當學生回答“我不會”時,也許這是個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甚至還不會自學,但她夠誠實。透過她清澈的眼神,我分明感到她對新知的渴望,她渴望同學的幫助,渴望老師的指點,渴望充滿溫暖的讀書生活,希望在課堂里把不明白的百分數去弄懂。
當我細細品味“我不會”這三個字時,我又很感動和欣慰。感動于學生對我這個陌生老師的信任,感動于學生的坦誠。這個學生很簡單,讓她預習,她不知道自學的方法,她只會簡單地抄書,抄寫了書上的信息,但不知道具體的百分數的含義。于是,她留下了一片空白。我知道,很多時候我為了趕時間,完全會忽略了這樣一些學生。于是,一節又一節數學課,對于這些學生,他們會在教室里無聲地傾聽著,沒有言語交流,沒有表達欲望,沒有對話,他們漸漸成為被冷落的人群。許久的沉默后,他們就走在了班級隊伍的后面……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致和細膩;慢,需要耐心和耐性。”誠哉斯言!
學生,你慢慢來。我愿意陪著你,慢慢走,慢慢地享受成長著的快樂!
文章標題:核心期刊投稿“生態課堂”研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ongxue/2639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