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職業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5-03-09 16:32 熱度:
摘要: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經歷了從效仿西方到獨立探索、從單一到系統的發展階段,目前主要存在內部層次及結構不完善、職普溝通不順暢、保障條件不健全等問題。構建職業教育體系應立足于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本質,并遵循系統方法論,重點在中高職銜接、職普融通以及保障體系建設三個方面采取相應措施以完善職業教育體系。
關鍵詞:畢業論文網,職業教育體系,中高職銜接,職普融通
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對職業教育體系進行研究,從理論上給予引導與支持,有助于促進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就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歷史發展現狀、含義及特征、現行存在問題進行描述分析,并從規范研究角度探討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理論依據、方法論以及應采取的相應措施。
一、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歷史發展
關于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歷史發展。不同學者對其歷史發展階段的劃分各有不同,但均認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端于19世紀下半葉。
自19世紀60年代起。中國通過變革以求自強,為應對西方列強的侵略行為,軍事工業最先獲得發展,面向此類企業培養技術人員的學校教育隨之出現;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變革擴大到教育領域,政府仿效日本建立近代新教育體制,實業教育成為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一戰之后,主張培養個人生存能力的美國教育對中國影響加劇;至1922年,職業教育取代實業教育,并且滲透到普通中學教育之中,最終奠定了現代中國教育體系的基礎。
至民國時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初步形成,且具備了某些與當代職業教育相似的特點,例如,專業依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設置,職業教育增強了與農村的聯系,尤其重視學生實習等等,這些做法對后來的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20世紀50年代,舊的職業教育體系被新職業教育體系所取代,形成了按照專業進行人才培養的職業教育格局,以培養初、中級技術工人為主,以滿足大規模工業建設的人才需要。但是,由于當時是依據計劃經濟模式構建的職業教育體系,忽略了職業教育體系結構的整體性,專業類型雖然多樣,但層次和形式都比較單一。
20世紀80年代是中等職業教育恢復并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為我國現代職教體系的初步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至90年代,職教體系初步建立并得到發展,國家明確提出了建立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包括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職業教育建設。
總體說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初始階段(19世紀下半葉至1922年)、探索階段(1922年-1949年)、單一發展階段(1949年-1978年)和系統發展階段(1978年至今)。
二、職業教育體系的含義及特征
(一)職業教育體系的含義
關于“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涵解析意見并不統一。有學者認為,“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個同家或地區職業教育層次、類別、階段、形式和分布等要素組成的具有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結構和功能的整體”。也有學者認為,職業教育體系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它是由多個系統構成的整體:職業教育學制體系、職業培訓體系、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體系、人才預測體系、職業教育管理體系、職業教育科研體系等;從狹義來講,職業教育體系僅指職業教育學制體系,它是職業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
由以上觀點可以明晰,職業教育體系的含義從不同的角度可以進行不同的界定。基于系統論觀點,職業教育體系是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其自身構成一個對外開放的整體。職業教育體系具備自己的內部構成要素,這些內部構成要素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成不同的部分。
(二)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特征
1.獨立性
無論是中等職業教育還是高等職業教育,其培養目標都是技能型人才,與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教育有顯著不同的目標指向:前者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后者注重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職業教育課程結構是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而普通教育課程結構是基于學科知識系統化的:由此表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育。職業教育是相對于普通教育而存在的重要類型,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以及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位相對獨立、內部自成體系的國民教育類型。
2.開放性
開放性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特征,這主要表現在其向普通教育(基礎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成人繼續教育的開放。職業教育體系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第一,學制學歷開放:第二,人才培養目標開放;第三,學習對象開放。
3.整體性
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個整體,應具備自身完整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對于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建立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對滿足社會多層次的應用型人才需求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協調性
所謂協調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協調:職業教育體系內部層次之間的銜接和職業教育體系和普通教育體系類型之間的融通。職業教育體系內部層次之間的銜接主要是指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協調,主要體現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招生考試、評價方式等方面;職業教育體系與普通教育體系類型之間的融通,是指在兩者之間具備相互溝通聯系的渠道,給學生以多種選擇,以滿足人的發展需要。
5.多樣性
職業教育應包括國民教育體系中各個階段的各種方式,既有學校教育又有社會培訓,既有正規教育又有非正規教育,職業教育不僅要關注經濟的發展還要關注個人生涯發展,要保證職業教育內容、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滿足經濟和個人發展的雙重需求。
三、我國現行職業教育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教育體系內部層次、結構不完善
首先,中高職銜接不暢。主要體現在中等、高等職業教育的各自定位區分度不足。包括:中高職的培養目標不夠明晰,無法體現人才的層次性;課程設置不銜接,中高職的文化基礎課出現脫節現象,專業課則出現內容缺失和重復等。
其次,職業培訓J推進不足。職業培訓是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其他社會系統有著廣泛密切的聯系。雖然國家近年來一再強調推行職業培訓和就業準入等制度,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就業準入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執行,職業培訓的有效推進力度遠遠不夠;同時,雖然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共同構成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但是兩者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和融合。
(二)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聯系不暢通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不暢,兩個教育領域各自獨立,雙軌并行,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很難轉入普通教育,而接受普通教育的學生也沒有參與職業教育的機會,兩個體系之間缺乏溝通渠道,呈現封閉狀態。在高中階段,中考成為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的分水嶺,由于中考比例受限,中職教育成為大多數中職生學歷教育的終點站;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由于升學比例受限以及職業教育體系自身不完善等原因,高職教育也成為大多數高職生學校教育的終點站。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導致職業教育成為終結性教育,始終得不到社會認同。
(三)職業教育體系的保障條件不健全
職業教育體系的正常運行,必須具有與其相適應的保障條件,從國際經驗看,主要保障條件包括法律制度保障、經費保障以及科研條件保障三個方面。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保障條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我國職業教育法律制度不足。雖然我國已初步形成以職業教育法為核心、以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規章為配套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但是各部分缺乏完整性、統一性和協調性,同時以政策性文件代替法律,降低了法律效力和約束力。
其次,我國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有學者通過對2002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狀況數據的分析,認為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和質量逐步提升,但是職業教育辦學經費占教育經費總量的比例卻在下降。
再次,我國職業教育科研力量薄弱,無法為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提供理論支持。據有關資料分析,德國8200萬余人口,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擁有400余名科研人員;法國近6000萬人口,其國家職教研究所有200余名科研人員,韓國4700萬人口,其國家職教研究院擁有100多名科研人員,而我國近13億人口,但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僅有科研人員20多人,難以為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提供有效的科研保障。
四、構建職業教育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中高職銜接對策
第一,明確定位中高職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依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修訂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做好專業設置的銜接。專業目錄中應明確體現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性,這是中高職協調發展的基礎。
第二,構建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國家應組織多方專家從宏觀角度制定中高職銜接的分類課程標準體系,明確界定課程目標、內容框架、教學要求,在課程設置、教材選用、內容銜接上進行統籌規劃,使之形成有序連貫的有機整體:中等職業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課程建設,規范專業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在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源實施分別教育,避免課程重復等。
第三,構建有利于中高職銜接的相應制度。應建立適應中高職銜接的高職招生制度,擴大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比例,試行中高職銜接的自主招生制度和保送制度,拓展中高職銜接的升學渠道,以滿足學生個人發展需求:建立靈活的課程學習制度,例如建立中高職學校之間的學分互認制度等。
(二)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通對策
第一,明確普職規模結構問題的性質。普職規模結構問題首先是一個教育問題(適應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其次才是經濟問題(滿足市場需求和就業需求)和社會問題(促進階層流動);普職溝通應在“以人為本”的教育性價值統領下,為學生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和多樣的發展途徑選擇。基于個性發展理念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育人目標是一脈相承的,只有著眼于受教育者的個性發展,普職溝通才能變得更有意義,并得到不斷的完善。
第二,構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立交橋”。包括中職與高職之間的銜接渠道;高職與技術型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之間的通道:技術教育與普通本科工程教育之間的通道。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形式上的溝通主要體現在學制構建,內容上的溝通則主要體現在課程建設。
第三,構建促進職普融通的相關制度。職普融通需要政策及制度保障,首先應打通教育部門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之間的通道,進而應從改革學籍管理制度、改革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招生考試制度、完善職業資格制度以及就業準入制度等著手,為職普融通提供制度保障。
(三)職業教育保障體系建設
第一,完善職業教育法制建設。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法律制度體系,促進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以憲法為依據、圍繞新版職業教育法,規范法律法規文本,及時完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以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其次,依據《職業教育法》,圍繞職業教育辦學的內外部管理,建立各項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和執行機制相互銜接的職業教育管理制度體系。
第二,建立穩定增長的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首先,依據國家現行的財政體制,按照各級政府財政的具體情況,合理劃分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投入的比例,建立職業教育投入的各級政府責任機制,保障職業教育經費的正常投入;其次,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提高預算內教育經費的比例,保證職業教育經費不低于同級普通教育經費,以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再次,建立職業教育經費保障制度,包括職業教育管理制度建設、職業教育教師薪資制度建設以及職業教育經費使用督導制度建設等。
第三,構建職業教育科研支撐系統。構建職業教育科研系統,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供理論支撐。國家可以建立職業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職業教育科研工作的統籌管理:依托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加強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研究:要求地方建立職業教育科研機構,為當地職業教育發展提供理論支撐;鼓勵高校、行業組織和勞動部門開展職業教育的相關研究,從而建立一支緊跟時展、研究水平先進的科研隊伍。
文章標題:畢業論文網投稿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iye/2560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