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職業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11-20 16:34 熱度:
摘要:在我校“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指導下,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對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體系和過程進行了部分改革。通過改革,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學科競賽、實習基地建設、畢業實習及就業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關鍵詞:職業教育論文發表,三位一體,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改革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是廣東省省屬高等本科院校,具有60年的辦學歷史,所培養的各種專業技術人才在各行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校自 2000年升格省屬本科院校以來,學校的定位是教學型的本科院校,因此,人才培養是我校的主要任務。我校一直都在努力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各種方案、措施以及評價體系等,根據廣東省相關文件,[1]并在我校總結幾十年人才培養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三位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我校“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基于培養目標、培養體系以及培養過程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我校“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是:知識體系重構、專業技能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培養體系是: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拓展體系;培養過程是:研究式導學型教學方法、產學研合作培養機制和多層次多元化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2]
為了適應社會對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為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以下簡稱:我校能動專業)人才培養的快速發展,需要優化專業結構,全面改革培養模式,將我校能動專業建設成省級乃至國家級的名牌專業,故需要對我校能動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建立新型的“三位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大批具有高知識水平,高專業技能以及高素質的能動專業的技術人才,滿足我們廣東省對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為廣東省的經濟再次高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為此,我校在“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現有能源與動力工程人才培養方式的總體方案指導下,對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進行改革,主要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體系和培養過程三個“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來進行了改革。通過改革,我校能動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學科競賽、實習基地建設、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以及就業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
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前身是“制冷與空調專業”,1994年開辦專科專業,2004年升為現在的能源與動力工程本科專業。包括即將畢業的共培養了6屆本科學生,學生就業均為100%,就業前景非常好,許多學生已經成長為相關單位的技術骨干。而且,包括之前畢業的專科學生在內,已經有多名學生創業成功。為了適應當今社會和能動專業的發展及學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及要求,開展了對“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結合該專業各方面的優勢與特點,以及對將來發展的需要,對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改革,期望充分利用并整合能動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提高辦學水平,將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建成省級乃至國家級的名牌專業。
基于“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是知識體系重構、專業技能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我校能動專業首先進行了知識體系重構改革,為此重新制定了我校能動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能源工程、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動力工程等方面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在能源、電力、石油化工、建筑、交通等領域從事能源開發與利用、火電廠的熱能系統及其熱力設備、制冷空調的設備及工程、供熱工程等的設計、制造、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高綜合素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動力機械與動力工程、新能源工程、電力、制冷與空調、供暖與通風、石油化工、交通運輸、建筑工程、實驗及科學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能源動力工程、制冷空調、新能源、電力等及其相關設備的設計制造、技術開發、運行管理、安裝施工、生產管理、營銷、科學研究及教學等方面工作。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由原來的單一制冷空調方向改為兩個方向,即一個專業兩個方向,一是制冷與空調方向,另外一個是電廠動力方向。因此,對培養計劃相關課程安排做了較大的調整,調整后主要學習課程:工程制圖、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原理與設計、機械制造工藝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鍋爐原理、汽輪機原理、熱力發電廠、空氣調節、制冷原理與設備、熱工測量與自動控制、供熱工程、新能源與節能技術及建筑設備等。
我校能動專業特點及培養要求是: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的基礎理論,學習各種能量轉換及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受到現代動力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火電廠及熱力設備、制冷空調的設備及工程、供熱工程、能源開發等熱力工程設備的設計、制造、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我校能動專業的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具有較好的自然科學基礎及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2)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3)獲得本專業領域的工程實踐訓練,了解本專業領域的現狀、科學前沿和發展趨勢;(4)具備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5)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及協作精神和自學能力;(6)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及在相關領域的創新能力。為此,我們制定了專業技能培養和提高綜合素質的相關實踐課程,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有軍訓、金工實習、制圖集中測繪、電工實習、社會實踐、機泵拆裝及性能測試實訓、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以及鍋爐、空調、制冷、熱工等專業實驗課程。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三位一體”: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拓展體系。課程改革與建設是培養目標和實現教學計劃的基礎,[3]根據我校對各專業教學學時的要求及我校能動專業人才改革培養目標的要求,對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各門課程的理論課時進行了調整,如將原來的機械設計基礎由76學時調整為 56學時。課程培養計劃的設置緊緊圍繞一個專業兩個方向的設置,即電廠動力方向的主要專業課程設置有鍋爐原理、汽輪機原理、熱力發電廠等,另一個制冷與空調方向設置有制冷原理與設備、空氣調節以及供熱工程等。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主要體現在增強學生校外實踐過程中的授課強度,如在生產實習的實踐教學過程中,主要由生產一線的工程師進行授課與講解。如我校能動專業學生在廣東茂名石化公司的自備熱電廠410t/h的循環流床鍋爐車間實習時,全部由鍋爐車間的工程師負責教學講解,使學生學習到書本上沒有的實踐知識。同時也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現場的實際設備與運行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意圖。素質拓展體系方面,主要采取鼓勵學生參加與本專業有關的各類各級的學科競賽,如參加“MDV中央空調設計應用大賽”,參賽計入素質拓展學分,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參賽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學習到了如何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方法。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的改革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的“三位一體”是研究式導學型教學方法、產學研合作培養機制和多層次多元化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2]結合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程的設置要求,在研究式導學型教學方法改革方面我們的做法是,在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進一步思考,撰寫綜述性論文,如能動專業的專業課程介紹,采取每位專業老師講解一個專題,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通過查閱大量文獻撰寫出質量較高的綜述性論文,而且要求綜述文章里面體現當今最新最先進的知識。當然,在學生撰寫綜述性論文時,每個教師要對自己所指導的學生論文撰寫等方面進行指導。在《新能源與節能技術》的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根據現在新能源與節能技術最新發展狀況,結合自己的思考,提出在新能源某一領域自己的見解,并對該見解進行深入思考研究,撰寫出較高質量的綜述性論文。同時,將這些想法與學科競賽結合起來,參加各類本專業的學科競賽。開展專業與競賽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其核心是將實踐教學內容任務化,以競賽的形式完成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完成專業學科競賽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的方法。因此,每年我校能動專業均有許多學生參加本專業的行業大賽,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通過競賽促進了專業知識的積累。產學研合作培養機制方面的做法主要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師與企業實際的工程科研項目中來,使學生通過實際工程項目研究訓練,培養其現代能動工程師所具備的解決實踐工程問題的能力。多層次多元化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在能動專業的體現,除了按照學校提出的對教學、實驗、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進行重點監控之外,我們在學生的畢業實習方面還采取了由實習單位對實習學生進行評價的機制,這樣可以督促學生在畢業實習時,按照實習單位的要求來完成相關的實習任務,同時也督促了實習單位對學生專業實習教學的指導。
四、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果
通過幾年的改革實踐,“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中改革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學生的各種基本素質都得到很大提高,為學生今后取得創新成果打下了基礎。在教學效果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工程應用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對畢業生進行的隨機調查表明,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普遍感到滿意,一次性就業率居我校前列。
(1)在珠三角熱能多家相關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戰略協議。通過能動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開發新技術,并且在這個新技術開發過程中,讓學生全程參與,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研究水平,如能動11屆級學生鄧志坤申請兩項實用新型專利并獲得授權。
(2)在茂名及珠三角地區的與熱能相關的企業建立了多個學生生產實習基地、畢業見習基地,如珠海市冷源匯空調工程有限公司就是我們能動專業學生的一個生產實習基地、畢業見習基地。在這些實踐基地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工程相結合應用的能力,為培養能動專業高級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已經納入我校“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的建設內容。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是一級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學校也非常重視能動專業學生的培養。學科建設可以促進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也可以促進學科的建設,二者是相互促進的。
(4)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教材的選用,通過引導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和合理的多媒體手段等措施來提高教學質量,如能動專業徐娓老師獲得學校第十屆本科教學觀摩競賽一等獎。
(5)在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等教學實踐中,我校能動專業學生及老師在全國性專業大賽中屢屢獲獎,近幾年取得的獎項有:2010年、2011年、 2012年、2013年,每年均有學生參加并獲得“艾默生杯”空調與冷凍設計應用大賽院校學生組優勝獎或未來之星獎。2011年、2012年、2013 年,每年均有學生參加并獲得MDV中央空調設計應用大賽學生組優秀設計獎和杰出設計獎,指導老師田紅每年均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2012年,2013年,學生均獲得第六、七屆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華南賽區)二等獎。2013年,能動專業學生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本科組三等獎,以及獲得第七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杯全國大學生電工數學建模三等獎。
(6)專業文化素質建設及專業獎學金的設置。專業文化素質建設是能動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為此,創辦了《熱動之聲》報紙,成為聯系畢業生和在校生的紐帶。在專業獎學金的設置上,積極與畢業校友聯系,在 2011年,設立了我校第一個由珠海市冷源匯空調工程有限公司資助的“冷源匯”專業獎學金,用于獎勵優秀的能動專業大三的學生;2012年,由珠海佳一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在我校設立“珠海佳一創新獎學金”,獎學金將用于資助機電學院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實踐)項目和獎勵優秀的、創新性強的機電學院本專科學生(主要是我校能動專業學生);2013年,由深圳市莊合智能產業科技有限公司設立莊合“莊合創新獎學金”,該獎學金獎勵我校在讀能源與動力工程本科專業一至四年級學生。
(7)積極培養拔尖人才。對于學習潛力好的學生,我們鼓勵他們去報考985或211等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并進一步深造。我們主要從大學第一學期開始的專業介紹就提出了如何考研,隨時解答學生的考研疑惑,引導學生積極備戰考研。每年四月份,我們將組織考研經驗交流會,讓考研學生與考取了研究生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使即將考研的學生獲得最直接的考研經驗。自2008年以來,我校能動專業共有20多名學生考取中山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碩士研究生。
五、總結
在我校“三位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總體方案指導下,對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人才培養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體系和培養過程三個“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來進行了改革。通過改革,與珠三角多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戰略協議并建立了多個實習基地。通過“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一級學科的建設提高了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指導學生參加本專業學科競賽并在全國性專業大賽中屢獲大獎,專業文化素質建設取得很好成績并設立了多個針對我校能動專業的專業獎學金,并為國內重點高校輸送了大量的拔尖人才。今后我們將繼續進行改革,希望將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建設成省級乃至國家級的名牌專業。
參考文獻:
[1]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優化調研工作的通知(粵教高[2009]44號)[EB/OL].(2009-05-21).http//www.gdhed.edu.cn/main/www/132 /2009-05/78350.html.
文章標題:職業教育論文發表范文下載參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zhiye/2384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