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5-11-18 11:38 熱度:
很多大學都會對學生進行一些問卷調查,網絡行動問卷和西我認識調查問卷是常見的兩種問卷形式,針對研究結果很多專家也會進行分析研究。本文是一篇教師論文發表范文,主要論述了大學生網絡行動與社會自我認識的關系。
[摘要]采用大學生網絡行動問卷和社會自我認識調查問卷對在校大學生的網絡行動與社會自我認識的關系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分析的結果表明:大學生網絡行動與社會自我認識之間不僅存在顯著相關并且網絡行動對社會自我認識的總體影響顯著。進一步分析可得到以下結論:大學生的社會自我評價的高低受上網學習動機、網絡涉入程度、網上娛樂行為的影響,其中上網學習動機影響最大,網絡涉入程度其次,影響最小的是網上娛樂行為。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行動,社會自我認識
一、引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傳播工具已經深深地影響到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引起我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也給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帶來許多沖擊。我們知道,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而身處于信息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的同時,對自己的實際能力和現實狀況又缺乏足夠認識,難免產生心理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大學生轉而在網絡上尋求“精神寄托”,那么網絡對大學生的社會自我認識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探討大學生網絡行動對社會自我認識的影響。
(二)概念的界定
1.網絡行動
在界定網絡行動之前,首先讓我們對“行動”進行定義。對此不同的人給出不同的看法。吉登斯將其定義為:“肉體存在者在世上事件進行過程中的實際上或想象中的一系列具有因果意義的干預所組成的流”。韋伯依據是否賦予了“意義”來區分行為和行動,即行動是被賦予了主觀意義的行為,相對而言行為是沒有賦予主觀意義的。
本研究在參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將網絡行動界定為“網絡主體的網民有意識,有目的地運用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在電腦網絡空間中進行的一切的行為活動以及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習慣和行為方式”。進一步可以將網絡行為操作化為:網絡涉人程度、網上越軌行為、網上行為和上網動機。
2.社會自我認識
談及自我認識,不得不首先對自我意識進行介紹與解釋。在自我意識概念的界定問題上,普通觀點認為:“自我意識是人對自身以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系的意識,是一種多層次的心理系統”。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本研究隨機抽取了安徽地區280名大學生作為問卷調查的對象,共收回251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9.6%。包括男生110名,女生141名;本科一年級76名,二年級35名,三年級75名,四年級65名。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調查研究中心編制的大學生網絡行動調查問卷。該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試者的個人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級、專業性質、任職情況、政治面貌、是否獨生子女、計算機水平等;第二部分是個人使用網絡的基本情況,包括包括網齡、平均每次上網時間、平均上網頻率、網上行為五個維度;第三部分是對自我意識的調查(本研究僅選用社會自我認識的相關調查題項)。經檢驗,問卷第二部分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87.6%,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都大于75%;社會自我認識部分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82.3%。
三、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網絡行動與自我認識之間的關系研究
1.大學生網絡行動與社會自我認識的相關性研究
本研究中的自變量為:網絡涉入程度、網絡越軌行為、網上行為和上網動機,因變量為:社會自我認識(社會自我評價)。研究首先對自變量、因變量做交叉分類,運用獨立性卡方檢驗的方法(檢驗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各種分類之間是否有關聯或是否有獨立性的問題)研究大學生網絡行動與社會自我認識的相關性。統計結果表明:網絡涉入程度、網上越軌行為程度、網上行為、上網動機與自我評價存在顯著相關。
2.大學生網絡行動對社會自我認識的影響
為進一步研究大學生網絡行動對社會自我認識的影響,本文采用多元回歸分析的方法進行,自變量為網絡涉入程度、網上越軌行為程度、網上行為、上網動機,因變量為大學生社會自我認識。其中,由于網上行為和上網動機是類別變量不符合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的要求,為了統計分析需要,將網上行為和上網動機合并為三項:上網學習動機(網上行為:查找資料、瀏覽新聞、學習和運用各種電腦知識,上網動機:獲得各種信息資源、學習需要)、網上娛樂行為(網上行為:玩網絡游戲、聽音樂看電影,上網動機:打發時間、休閑娛樂)、網絡交流溝通(網上行為:收發電子郵件、聊天交友、上各大論壇發帖子,上網動機:與同學朋友聯絡、交流感情需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并將三項定類變量進行0、l編碼變為虛擬變量,再做統計分析。
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1)從回歸分析的總體檢驗來看,大學生網絡行動對社會自我認識的影響十分顯著;(2)上網學習動機、網絡涉人程度、網絡交流溝通三個因素對于大學生社會自我評價高低的影響最為明顯,共同解釋了大學生自我評價高低的12. 6%,其中上網學習動機影響最大,其次是網絡涉人程度和網絡交流溝通,影響最小的是網上娛樂行為;(3)在影響方向上,正向影響方向上,和其他上網動機相比較,上網學習動機和網絡交流與溝通的獲得的自我評價較高,同時,隨著大學生網絡涉入程度的增強加,大學生自我意識增強。負向影響方向上,和其他動機相比較,網上娛樂行為使大學生獲得的自我評價較低。
四、討論
大學生網絡行動與社會自我認識的關系。處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有以下心理特點:一是他們的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缺乏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對外界環境的影響缺乏抵抗力;二是他們的個性和心理還未完全成熟,獨立性差,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三,他們的角色扮演仍在學習當中,需要模仿和參照的對象。而網絡卻可以為大學生的心理成長提供一個有效而又快捷的鍛煉平臺。
在大學生的網絡行為中,上網學習動機、網上娛樂行為、網絡交流溝通、網絡涉入程度對大學生的社會自我評價影響最大。具體來分析,這是由于:上網學習不僅使大學生收獲了知識,而且使其體驗到充實感和成就感;在網絡娛樂過程中,網絡游戲角色的扮演為大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在游戲、娛樂中實現自我;網絡具有虛擬性,是對現實社會的模擬,在網絡人際交往過程中,大學生能夠獲得平等、自由的交往。當然,網絡的涉入對大學生的自我認識是有影響的,這與大學生的網絡行為是息息相關的。
五、結論
本研究通過分析大學生網絡行動和社會自我認識的關系得到以下結論:
大學生社會自我評價的高低主要受網絡涉入程度、網上娛樂行為、網絡交流溝通、上網學習動機四個變量的影響;其中,上網學習動機的影響最大,其次是網絡涉入程度和網絡交流溝通,影響最小的是網上娛樂行為。
教師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創刊于1958年,現為“中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云南省優秀社科期刊”。主要刊載哲學、宗教學、美學、歷史學、文學、語言文字學、教育學、旅游文化等學術論文及理論文章,有較高的轉載率和文摘率。編輯均具有高級職稱,有較強的編輯力量和研究能力。
文章標題:教師論文發表大學生網絡行動與社會自我認識的關系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2877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