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新聞中心 發布日期:2010-12-11 10:07 熱度:
2010年11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在西安北郊發掘清理一座戰國時期的秦墓時,發現一個青銅鼎中竟然有半鼎骨頭湯,這是中國考古界首次發現2400多年前的“骨頭湯”。
11月25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考古工地一座古墓進行發掘時,從該墓的小龕中出土兩件保存完好的青銅器——銅鼎和銅鍾,另外還有一件僅剩下青銅底座的漆器。兩件青銅器從墓中取出時,考古工作者即發現里面好似有液體,遂將其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
考古隊隊長劉呆運打開銅鍾的蓋子,蓋子里面有鮮亮的青銅銹斑,鍾內的液體十分透亮,約有1000毫升,仔細聞才能聞到非常淡的酒糟味。古代銅鍾是酒器,因此初步判斷這些液體應該為戰國時期的酒,此后還將做實驗室分析進一步確定。
最讓考古工作者意想不到的是,在同一墓葬出土的銅鼎中竟然發現了骨頭湯。這件素面銅鼎高20厘米,當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揭開銅鼎的頂蓋時,發現鼎內保留有二分之一容積的液體,渾濁的液體內還漂浮著什么東西。
用鑷子將其拿起觀察,發現是類似于雞的禽類的骨頭。骨頭已經被浸漬得呈現銅綠色,數量應在10根以上。文獻記載鼎為煮肉的鍋,因此考古工作者初步判定這些湯應該為陪葬時放到墓中的骨頭湯。至于該湯中的骨頭為何種動物的,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實驗室研究。
據悉,該戰國墓為豎穴土坑墓,高5米,寬3米。從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距離秦王陵只有300多米等特征來看,屬于戰國時期秦王的陪葬墓,墓主為當時的“士族”。根據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殯葬制度,用“骨頭湯”陪葬應是當時的一種墓葬風俗,此前也曾出土過裝有骨頭的青銅器,但“帶湯”的還是第一次發現。
有專家指出,2400多年前的“酒”和“骨頭湯”能保存至今堪稱奇跡,這得益于墓葬良好的密閉條件,且沒有被盜擾。其墓道全部用夯土夯實,而且青銅器被放置在墓內的壁龕里,干燥情況遠勝坑底。
文章標題:咸陽出土戰國銅鼎 鼎內裝有2400年前骨頭湯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news/10/5817.html
相關問題解答
期刊論文發表常見問題排行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