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國際政治論文 發布日期:2016-04-22 11:05 熱度:
本文是一篇國際政治研究論文,文章重點闡述當前巴基斯坦反恐形勢和特點,分析巴基斯坦反恐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并對我如何應對巴恐怖主義活動猖獗態勢,更好維護自身利益提出對策建議。
【摘 要】當前巴基斯坦反恐安全形勢復雜嚴峻。而受多重因素影響,巴政府反恐舉措不彰,甚至出現“越反越恐”的局面。
【關鍵詞】巴基斯坦,反恐,安全形勢,對策建議,國際政治研究論文
當前,巴基斯坦反恐安全形勢嚴峻復雜。一方面,巴基斯坦恐怖襲擊高發,不僅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甚至對巴政治穩定造成嚴重沖擊。但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反恐效果并不明顯,甚至“越反越恐”。作為我在南亞的重要支點國家,巴基斯坦反恐安全形勢將對我產生直接影響。積極應對巴基斯坦日益惡化的反恐形勢,無論對塑造于我有利的周邊安全形勢,還是我積極拓展利益“走出去”,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 日益嚴峻復雜的巴基斯坦反恐形勢
長期以來,巴基斯坦深受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之害。特別是在“9?11”事件后,由于巴基斯坦政府追隨美國“反恐戰爭”,與國內極端勢力決裂,巴基斯坦恐怖活動明顯抬頭。盡管在穆沙拉夫任總統期間,巴基斯坦積極配合美國反恐行動,嚴厲打擊國內恐怖分子,一度壓制了國內恐怖主義猖獗勢頭。但2007年以來,隨著巴基斯坦國內政治陷入動蕩,恐怖活動出現井噴,并一直持續至今。總的來看,目前巴反恐形勢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1.恐怖手段呈現多樣化發展態勢
2000年前后,巴基斯坦恐怖分子實施恐怖襲擊的手段還比較單一和簡陋,主要以放置爆炸物和槍擊為主,造成的傷亡也相對有限。但隨著恐怖襲擊數量增長,恐怖襲擊手段的烈度也明顯上升,如2003年,自殺式爆炸襲擊開始出現,并迅速成為巴基斯坦恐怖襲擊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7年以后,巴恐怖襲擊手段更加呈現多樣化發展,在巴境內發生的恐怖襲擊不再僅僅是單一的自殺式炸彈襲擊,而更多成為自殺性襲擊、綁架、劫持、突襲等“混合作戰”模式。巴基斯坦恐怖分子在對政府、軍警長期的恐怖襲擊中,甚至發展出了所謂“費太因”襲擊模式,即小股多路、層層遞進、分進襲擊,不惜以死相搏,以造成最大程度的傷亡。
2.恐怖襲擊原因更趨多元
“9?11”事件后,巴基斯坦恐怖襲擊主要原因是恐怖組織報復巴基斯坦政府在反恐問題上向美國靠攏。在此期間,恐怖組織的襲擊目標更多指向巴軍政高官,時任總統的穆沙拉夫都曾有兩次遭遇致命的自殺式爆炸襲擊,所幸都幸免于難。隨著巴基斯坦恐怖主義在國內的泛濫,恐怖組織更多將襲擊對象指向普通平民,一些遜尼派恐怖組織對什葉派、基督教徒實施恐怖襲擊,給巴基斯坦恐怖活動增添了更多教派沖突的因素。此外,巴基斯坦的一些少數民族和分裂勢力,如生活在俾路支斯坦的俾路支人,也將恐怖襲擊作為爭取“民族獨立”的重要方式,更加劇了巴基斯坦恐怖活動成因的復雜性。
二、 巴基斯坦反恐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
1.社會“伊斯蘭化”傾向嚴重,不易鏟除恐怖主義滋生蔓延土壤
1948年英國結束在南亞次大陸殖民統治后,印度和巴基斯坦根據宗教信仰的不同實施分治。由于穆斯林在南亞處于少數,因此巴基斯坦有著強烈的危機感和不安全感,以宗教立國的愿望更為強烈。巴基斯坦建國后的歷任政府,也均用伊斯蘭勢力和宗教鞏固自身執政地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巴國內伊斯蘭宗教傾向嚴重。特別是在齊亞?哈克執政期間,在巴基斯坦社會全盤推行“伊斯蘭化”,影響一直持續至今。目前,伊斯蘭教在巴基斯坦不僅僅是宗教信仰,更進入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為極端主義的侵蝕提供了土壤,甚至恐怖主義也在此基礎上滋生蔓延。
2.巴基斯坦部落區游離于國家體系之外,為政府管制制造阻礙
巴基斯坦恐怖組織大多盤踞在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開普省的部落區(Tribal Area)。部落區的主體民族是普什圖人,歷史上也曾經屬于阿富汗。但1893年,英國迫使阿富汗政府簽訂《杜蘭協議》,將部分部落區劃入當時的英屬印度。1947年分治后,這些部落區也隨之成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部落區依然維持著自治制度。據統計,巴基斯坦的600多條法律只有44條在部落區適用,對部落區普什圖人的生活幾乎沒有影響。
普什圖部落區極為特殊的社情,為巴基斯坦政府的管制制造了極大的阻礙。普什圖人對于部落、宗教的認同超過國家。巴基斯坦主要通過設立“政治代表”、任命“馬立克”(政治專員)的方式實施管理和統治。但實際上,這些“馬立克”影響力非常有限,其官邸通常都不設在部落區。即便是在巴基斯坦擁有極大影響力的軍隊,也只是在2001年后才以反恐戰爭為名第一次開進部落區。
巴基斯坦對于部落區管控的失控,產生了一系列負面效應。首先,部落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特別是教育程度低下。部落區人口雖然占巴基斯坦總人口的2.4%,但對于巴基斯坦經濟的貢獻只有1.5%,2010年人均年收入只有663美元,僅有34%的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之上。美國著名智庫對外關系委員會也曾發表報告稱,巴部落區識字率僅有17%,婦女識字率更只有3%。由于教育程度低,當地人缺少擺脫貧困的機會。而部落區的恐怖分子,則利用提供工作機會、金錢等小恩小惠拉攏人心,甚至吸收部落區民眾直接參與恐怖組織。其次,各類“圣戰”思想在部落區泛濫成災。19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后,全世界大批伊斯蘭圣戰分子前往阿富汗參與對異教徒“圣戰”。其中一些就以巴基斯坦部落區為基地,對阿富汗的蘇軍發動襲擊。當時的巴基斯坦一度成為全球“圣戰”大本營。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后,一些“圣戰”分子就留在了部落區。而更多的恐怖分子離開阿富汗后,又于1990年代中期返回阿富汗,并帶回了更為激進的“圣戰”主張和大量武器,直接推動了普什圖族激進化,造成恐怖主義思想在地區抬頭。第三,普什圖人獨特的“普什圖瓦利”文化,也在客觀上造成了恐怖分子在部落區尋求庇護的現狀。“普什圖瓦利”是普什圖人的生活法則,也是普什圖部落社會不成文的“憲法”。“普什圖瓦利”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殷勤好客,不會出賣客人。普什圖人認為,將客人招待好并保護好是其道德和社會責任。正因為此,一大批恐怖分子在部落區扎根,并逐漸形成了嚴密的恐怖網絡。
3.宗教學校泛濫,成為孵化恐怖分子“溫床”
從字面意思理解,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馬德拉薩”僅僅是學校而已。但是在巴基斯坦宗教氛圍極為濃厚的社會環境下,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扮演了政治―宗教復合體的角色。巴基斯坦的宗教學校現有注冊學生80萬-100萬人,與凋敝的公立教育體系形成鮮明對比。由于宗教學校由宗教機構和私人組織管理,接受來自沙特等中東國家大量各類宗教捐款,無償提供課本、食宿和醫療,很受下層民眾歡迎。而一些宗教學院被恐怖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滲透,成為恐怖分子訓練營地,培養大量恐怖分子參加“圣戰”。統計顯示,目前在巴基斯坦、阿富汗活動的恐怖分子,很多都有在巴基斯坦宗教學校學習的經歷。美國就直接指出,巴基斯坦宗教學校是恐怖分子的“溫床”和“孵化器”。
4.缺少反恐戰略,軍政、朝野意見不一
巴基斯坦多年來多次開展反恐行動,很多都是因為遭受嚴重恐怖襲擊后的“應急反應”,往往小勝即安,對于恐怖分子的軍事打擊也多打成“擊潰戰”而非“殲滅戰”,導致無法對恐怖組織“斬草除根”。再加之巴基斯坦打恐一味突出軍事手段,缺少社會治理、經濟等綜合手段,致使始終無法從本質上解決恐怖主義問題。同時,巴國內各股政治勢力對于打恐意見也有分歧。民選政府傾向通過行政和法律手段,通過談判方式解決問題,但軍方則著重強調使用武力打擊,力主軍事清剿。另外,巴基斯坦恐怖組織種類繁多,訴求不一,既有以巴基斯坦軍政目標為主要打擊目標的巴基斯坦塔利班,也有以印度為主要襲擊目標的虔誠軍,巴政府在應對這些恐怖組織時也標準不一,也導致反恐收效有限。此外,一些巴基斯坦宗教政黨為巴部分恐怖組織提供支持,在其羽翼庇護下,巴政府根除恐怖組織更為困難。
三、 相關建議和思考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企業在巴基斯坦投資增多,巴反恐形勢惡化對中國的影響也在顯現。自2007年開始,就有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巴基斯坦遭襲的報道。目前,隨著我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巴基斯坦也是其中重要一環。可以說,巴基斯坦的安全穩定直接關系到“一帶一路”戰略的成敗,于我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我也應積極采取措施,在反恐領域給予巴基斯坦更多支持,助其實現安全穩定。
首先,應樹立中巴反恐一體的概念。近年來,我國內面臨的恐怖威脅迅速上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盤踞在巴基斯坦的“東伊運”分子不斷向我境內實施滲透、破壞,特別是煽動我新疆的恐怖分子發動襲擊,對我安全造成很大威脅。我在制定我國內反恐舉措,開展反恐行動時,也應將觸角適當延伸至巴基斯坦,幫助其更好的應對恐怖主義威脅,既可以助其穩定局勢,也可更好鏟除我國內暴恐根源。
其次,要綜合施策,助巴反恐。應多管齊下,多措并舉。政治上,堅定不移的支持巴反恐,在國際及地區舞臺上給予其更多支持。經濟上,大力推動“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帶動巴基斯坦經濟發展,提升其綜合實力,以及解決安全問題的能力。社會政策上,重點加大對巴基斯坦教育和就業的扶持力度和支持水平,重點助其改善教育水平和民生,以鏟除恐怖主義滋生土壤。
第三,要積極探索主動構建我周邊安全形勢的方式。目前看,我構建周邊安全形勢,維護海外利益的手段方式還不夠多,更多停留在外交交涉等策略手段上。如何以我為主,從政策主張和政策工具配套的角度出發,積極主動的塑造周邊安全形勢,似乎還沒有找到可靠好用的方式方法,導致我在應對一些涉我安全突發事件時容易陷入被動。因此,可以考慮以巴基斯坦為“試驗田”,綜合配套采取各種政策手段,更加積極主動的構建我周邊安全形勢,以更好的維護我海外人員機構安全以及戰略利益。
參考文獻:
[1] Lawrence Ziring :“Pakisitan: At the Crosscurrent Of History”,Vanguard Books,2004.
[2] 佩爾韋茲?穆沙拉夫:《在火線上:穆沙拉夫回憶錄》,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
[3] Ahmed Rashid:“Pakistan On The Brink”,Penguin Books,2012.
[4] Daniel Markey: “Securing Pakistan’s Tribal Belt”,CSR NO.36,Sep 5,2008.
《國際社會科學雜志》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49年創辦的綜合性社會科學期刊(季刊),使用英、法、德、俄、中、西班牙六種語言在世界范圍內發行。其中文版創刊于1983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負責翻譯、編輯、出版。本雜志最突出的地方是,每期圍繞一個話題展開。這些話題通常具有現實性、針對性和普遍性,如文化、社會、貧困、醫療、犯罪、人權、法治、政府角色、教育、全球化、婦女、青年、農民、移民等等。作者為不同國家和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從不同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同一個主題。這種研究,體現了知識界對某一公共話題最新、最深同時也是最全面的思考與表達。
文章標題:國際政治研究論文巴基斯坦反恐安全形勢的分析看法及對策建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zf/guoji/3106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