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2-04 15:09 熱度:
腹股溝疝手術是常見手術,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疝手術方式不斷改進,復發率越來越低,目前更多的學者傾向于關注手術的精細操作和術后的舒適性[1]。現將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進行的183例腹股溝疝手術的10例損傷病例報告如下,由此總結經驗,并提出預防措施。
【摘 要】 目的:討論腹股溝疝手術常見損傷情況,提出預防措施,減少腹股溝疝手術并發癥。方法:2008年1月一2013年12月我院183例腹股溝疝手術,對發生損傷的10例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手術損傷原因。結果:10例手術經過正確處置均獲治愈,術后未見明顯并發癥及后遺癥。結論:術者要充分熟悉腹股溝區解剖結構,術中精細操作是減少損傷的關鍵。
【關鍵詞】 中華高血壓雜志,腹股溝疝,損傷,預防措施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183例,男167例,女16例,平均年齡58.3歲。腹股溝斜疝168例,腹股溝直疝15例,加強腹股溝管前壁6例,加強腹股溝管后壁 55例,無張力修補術122例。腹股溝疝手術損傷10例,其中損傷髂腹下及髂腹股溝神經2例,損傷腸管1例,損傷膀胱2例,術后陰囊血腫、水腫或遠端疝囊積液5例。
1.2 診療過程:神經損傷者行神經鞘膜縫合;小腸損傷行腸管修補術,膀胱損傷行膀胱修補術,術后留置導尿;精索血管損傷結扎止血,陰囊血腫、水腫患者行穿刺抽吸并抬高陰囊。10例均治愈,無明顯并發癥及后遺癥。
2 討論
2.1 損傷髂腹下及髂腹股溝神經:此二神經沿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下行。切開腹外斜肌腱膜時,很容易損傷。
預防措施:①腹外斜肌腱膜切口不可過高,可通過外環口來確定切口位置。在腹股溝管中間用小刀沿腱膜纖維的方向先作一小切口,然后伸入彎鉗緊貼腱膜的后面分離,這樣可保證只切開腱膜而不傷及其下的任何組織。切開腹外斜肌腱膜后,將此二神經與腹內斜肌分開后拉向外側,使神經離開術野[2]。
2.2 損傷腸管:本例患者見于切開嵌頓疝的疝囊時,由于疝囊中的腸袢緊貼疝囊,切開疝囊時不慎傷及腸壁。另外,缺乏對滑動疝的認識,將腸管作為疝囊打開。
預防措施:對切開嵌頓疝的疝囊時,要先用鑷子提起疝囊后再小心切開,伸入血管鉗,在其間將疝囊切開。對于滑動疝,應有充分的預見和認識。
2.3 損傷膀胱:多數發生于小兒疝,切口小,尋找疝囊不順利。另外是縫針穿過聯合腱過深也可損傷膀胱。
預防措施:①術前不要忘記讓患者排空膀胱。②疝囊位于精索的前方,尋找疝囊不需往恥骨結節外方,此區已接近膀胱。③遇到疝囊內有較多脂肪組織時,應警惕膀胱滑動疝[3]的可能,不可盲目切開。④修補腹股溝管后壁時,縫針不宜過深。
2.4 術后陰囊血腫、水腫或遠端疝囊積液:多見于巨大疝囊,剝離面較廣泛時。或游離精索時止血不嚴。
預防措施:①一般無須作遠端疝囊切除,只需行“開窗術”。②剝離疝囊與精索的粘連時,盡量不要損傷精索血管。遇有損傷時,應徹底止血。③術后抬高陰囊,沙袋壓迫腹股溝區,對防止術后血腫也有一定的好處。
3 結論
腹股溝疝并不是可以忽視的小手術,對于修補術中的損傷,需有充分的估計。只要熟悉解剖結構,精細操作,在手術過程中不斷檢查周圍器官,很多失誤是可以避免的。而一旦發現損傷,經及時補救后,一般不會有明顯的并發癥及后遺癥。
參考文獻
[1]張啟瑜.錢禮腹部外科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07
[2]武正炎.普通外科手術并發癥預防與處理[M].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146
[3]陳繼峰.腹股溝疝手術致膀胱損傷防治的探討[J].中華實用外科雜志.2011.1:141
文章標題:中華高血壓雜志投稿腹股溝疝手術常見損傷與預防措施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2414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