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基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9-01 11:57 熱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從開展以來,較大地促進了農村醫療水平的提高,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但該項制度推行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本文結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情況的審計調查,談談對此問題的思考。
《中國農村醫學》國家級期刊,創刊于1972年,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主辦,期刊榮譽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農村醫學》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期刊。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部分農民參與意愿不強。審計調查顯示,當前農民參與意愿不強,實際參與人數不多。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觀上,農民健康投資觀念、共濟觀念以及風險觀念淡薄;同時,存在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管理者不信任和對政策穩定性的懷疑。客觀上,農村醫療衛生設施、提供的服務不能滿足農民增長的衛生需求;新農合提供的保障程度低,補償過程中手續煩瑣。另外,農民的文化素質、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結構等各方面都對參與意愿有一定影響。各縣區自推行新農合以來,雖然歷年受益面逐步擴大,但實際未享受新農合待遇人數仍然占大多數,部分健康人群感覺自己不會得病,沒有必要參加新農合,而且新農合以年為單位繳費參合,什么時候有病了再參加也不晚。在這種思想的制約下,農民希望有新農合,但對醫療消費又存在著僥幸心理,與吃飯、穿衣、孩子上學等剛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錢是次要的、隨機的,對潛在的醫療風險缺乏足夠認識。
二是宣傳不到位,部分參合農民對政策了解不足。一些離市區較邊遠的農村,經濟相對落后,消息相對閉塞,農民實際支付能力不高,有病時也不去正規醫院住院,消費主要穩定在周邊的村衛生室。部分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為避免本身經濟利益的損害,也對周邊人群進行一些錯誤導向。更有部分特病人員,通過其他渠道得知某些外地專科病醫院療效突出,在不了解政策的前提下貿然去看病,消費了天價費用,卻得不到理想的補償,以致對新農合產生怨言。這些錯誤輿論又會導致周邊人群對新農合的錯誤了解,既不利于新農合的持續宣傳,也使得新農合管理更加的繁瑣。同時,新農合的部分定點醫療機構還不能及時墊付補償金,病人出院后再次聯系困難,補償費用難以按時發放,同時給新農合的宣傳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三是管理和監督不規范。審計調查發現,一些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監督不完善,如何利用起付點、共付比等技術方法來引導病人合理"消費"不到位。部分定點醫院重復檢查、超劑量用藥、診療項目不合理等現象屢有發生,統籌外用藥比例依然過高。對限價病種的收費以及治療上,仍有個別定點醫療機構執行不徹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缺乏行之有效的投訴及仲裁機制,醫療糾紛解決渠道有待加強。
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對策建議:
一是要正確引導農民自愿出資參加新農合。正確理解和處理好農民自愿出資參加新農合,是推行新農合的基礎性工作。農民參與新農合的意愿要靠社會方方面面去引導,要大力宣傳合作醫療的重大意義,使廣大農村居民了解發生在周圍的因病致貧后參加新農合優越性的典型事例,使新農合制度深入人心,不斷為農民群眾所理解和接受,形成自覺參加新農合的行動;在實際工作中,既要大力做好宣傳發動,又要輔以必要的行政動員,積極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加健康投入,但決不能以行政命令強制推行或搞簡單化的"一刀切"。同時,要通過宣傳教育,轉變單純"受益"的觀念,參加新農合不應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而應以長遠利益和社會利益為重,暫時的"不受益"意識著長遠的最大受益,要使新農合參加者消除思想疑慮,不斷強化風險共擔意識。
二是要加強對新農合的宣傳。政府要重視加強對新農合的宣傳力度,政策扶持、廣泛發動,使新農合深入人心。各鎮(街道)要組織包村包片干部,采取開辟電視專欄,報刊專載,辦墻報、黑板報、宣傳欄,發放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還要經常深入群眾,擺事實、講道理,由受益群眾現身說法,典型引路,引導他們增強健康投資意識,積極參加合作醫療。有條件的鎮(街道)爭取將鄉村醫生的報酬納入集體經濟分配范圍,使鄉村醫生的收入與業務工作脫鉤,以避免不規范醫療行為的發生,同時,積極推行一體化衛生室,堅持嚴格規范化衛生室達標制度,以便于更好的服務于新農合參合人員。
三是要完善新農合的管理和監督。要建立健全新農合管理組織、參保者和醫療單位三方制約機制,規范新農合保險的運作,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保護廣大農民的利益,減輕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對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為也要進行規范,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的增長,要制定保證資金保值、增值的政策措施,探索醫療費用支付結算的新路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深化農村醫療制度改革,必須引入契約共濟的保險機制,建立起社會化程度較高的醫療保障制度。解決好農村居民的基本醫療,特別是解決好當前各地普遍存在的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是農村廣大干部群眾的迫切愿望。由于傳統合作醫療目標定位低,舉辦形式以村、鄉辦為主,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居民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不具備抗御大病重病的能力。因此,必須引入保險機制,把解決農村居民因病致貧問題作為重點,通過多種合作形式,民辦公助,互助共濟,建立起滿足農民群眾基本醫療保健需求的農村健康保障制度,并逐步向農村醫療保險制度過渡。
文章標題:農村合作醫療背后的問題及對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jichu/3320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