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基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6-21 13:58 熱度:
病毒性腦炎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常常伴有腦電圖(EEG)的異常,以青少年多見,起病急驟,病變直接損害腦細胞功能。在不同的病期可有不同的EEG表現,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尤其在早期沒有特異性。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原《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志)是由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濟寧醫學院主辦的國家級學術期刊。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亞洲行為醫學領域唯一學術期刊,也是中國首份以腦科學命名的學術期刊。2009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變更為現刊名(ISSN 1674-6554,CN 37-1468/R)。
腦電圖(EEG)在病毒性腦炎的診斷與預后估計方面的臨床價值。方法 本文對43例病毒性腦炎患者的異常EEG和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在43例病毒性腦炎患者中,31例為EEG異常,異常率為72.1%。其中,輕度異常13例(41.9%),中度異常11例(35.5%),重度異常7例(22.6%)。治療1個月后,13例輕度異常EEG全部恢復正常;18例中、重度EEG異常者,有13例復查EEG,其中恢復正常11例,輕度異常和中度異常各1例。結論 EEG作為一種實驗室檢查手段,對病毒性腦炎的臨床診斷和預后估計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腦電圖應用為臨床上病毒性腦炎的診斷提供了參考,由于它無創、安全、方便、價格適中,也易被患者接受,可作為臨床診斷和觀察病情變化的一種有效的檢查評價方法。現將200801~200902我院收治并確診為病毒性腦炎的患者共43例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齡3~22歲,4~14歲35例,>14歲8例。臨床上有發熱、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陽性,以及表情淡漠、反應遲鈍、煩躁不安、嗜睡、昏迷、抽搐及肢體癱瘓等不同表現。本組病例中,有4例伴有精神癥狀,大部分有感冒、發熱前驅癥狀,均經實驗室血象、腦脊液檢查,確診為病毒性腦炎。
1.2 方法 本組采用國產16導聯EEG儀,按國際EEG學會標定的10~20系統電極安放法,時間常數為0.3,慮波為60Hz,標準電壓50UV=5MM。每例進行單極和雙極導聯記錄,單極導聯描記以平均電極作為參考電極,清醒患者作睜閉眼三次,過度換氣3min,描記時間不少于20min。
2 結果
EEG 43例中,正常EEG 12例,占27.9%,在31例(72.1%)異常EEG中,輕度異常13例(41.9%),表現為α波節律性減弱,5~7 Hzθ波呈短程發放,偶有局灶性2~3 Hzδ波活動,以前半球明顯;中度異常11例(35.5%),表現為α波節律解體,4~7 Hzθ波活動呈廣泛性、彌漫性出現,部分雜以少量2~3 Hz δ波活動及少量局限性棘波、尖波、棘(尖)慢復合波;重度異常7例(22.6%),表現為廣泛持續性1~3 Hz中或高波幅多形性δ波活動,其中,暴發性棘波、尖波、棘(尖)慢復合波4例,局限性、不對稱性高波幅δ波活動3例。異常腦電波散布部位大多局限于大腦額部、顳部,以中央區為主,頂枕部次之。轉歸治療1個月后,18例中重度EEG異常者,有13例復查EEG,其中,恢復正常11例,輕度異常和中度異常各1例。
3 討論
腦電圖是反映大腦功能狀態的指標,是對腦功能最直接的反應,但它只能反映腦功能的一個方面。腦電圖是對腦細胞所產生的電位差通過儀器放大10萬倍后經頭皮記錄下來[1],所以對臨床診斷有實用意義。EEG是一項經濟、簡單方便、可重復檢查而又對人體無創傷的高靈敏度檢查方法,能客觀地、動態地反映大腦的功能狀態。
病毒性腦炎是由多種病毒引起,以兒童居多的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的感染性疾病[2],病變大部分以彌漫性為主,少數為局限性,主要病理改變為腦實質。文獻報道:病毒性腦炎的EEG異常率極高,病毒性腦炎急性期主要表現為α波減少,頻率減慢和有時可出現連續性或陣發性發作波,散在θ波,最后形成4~7 Hzθ波為基本節率。病情發作較重時表現為廣泛或彌漫性高波幅δ波和θ波,部分患者可出現陣發性δ高波幅節率,極期也可在腦部病變最嚴重的部位出現間歇性平坦波或暴發性抑制電活動[3]。這種局限性慢波和特殊性電活動可呈游走性出現,有時表現這一側為重,而有時表現另一側為重,往往隨著治療好轉EEG有相應改變。本組7例EEG重度異常患者臨床癥狀都比較重,伴有意識障礙,其中4例反復發作抽搐。有報道認為意識狀態越差,病情越重,EEG異常率越高,異常程度愈明顯。病情越輕,EEG異常率越低,異常程度愈低,越易痊愈,預后較好。即EEG結果與臨床癥狀、大腦病變的嚴重程度成正比,對預后評估有參考價值。
病毒性腦炎其病理變化多為彌慢性或局限性組織水腫,一般病程在2周左右,隨著臨床癥狀恢復,腦電圖亦逐漸恢復正常。病毒性腦炎的異常EEG改變隨著病情的轉歸大部分能恢復正常,本組13例輕度異常EEG全部恢復正常,18例中、重度EEG異常者有13例復查EEG,其中,11例恢復正常,2例分別存在輕度異常和中度異常。這進一步說明病毒侵犯中樞神經的嚴重性和長期性,也說明EEG比臨床癥狀敏感,有必要做長時間的EEG追蹤觀察。
EEG作為腦功能最直接的反映,對于腦細胞功能的測定比任何其他方法都優越,它較早、較準確地反映了腦組織受損情況,可作為了解腦細胞損害的指標,頭顱影像學檢查的費用昂貴且早期陽性率低,不適宜作為病毒性腦炎早期診斷的常規檢查手段。EEG檢查費用低廉,而且EEG檢查無創傷性,無痛苦,患者容易接受。EEG雖然不能作為直接確診的手段,但對疑似病例及早行EEG檢查有助于確診,治療過程和恢復期的動態觀察有助于臨床醫生更好地實施治療,對患者能及時治療,減少后遺癥的發生有著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梅歐醫院神經科. 梅歐醫院神經科檢查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379380.
[2] 蔡方成.關于小兒腦電圖的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4):260268.
[3] 黃遠桂,吳聲伶.臨床腦電圖學[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243246.
文章標題:病毒性腦炎異常腦電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jichu/3186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