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12-28 12:11 熱度:
目前,在我國關于“是否推遲退休年齡”的爭議頗多,本文是一篇2016論文征稿,主要從我國目前法定退休年齡現狀、推遲退休年齡的可行性因素及推遲退休年齡與就業壓力相關性三個方面對推遲退休年齡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
摘要: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的規定始于1951年,幾十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力供求狀況的變化、初始勞動年齡的上移、壽命的延長、健康狀況的改善等,這些都使推遲我國現行退休年齡具有了可行性。
關鍵詞:推遲退休年齡,可行性,就業壓力,2016論文征稿
2012年6月27日,《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到“十二五”期間中國將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此政策一出,再度引發公眾對“推遲退休年齡”的熱議。反對者認為,推遲退休年齡勢必擠壓年輕人的就業機會;而在擁護者看來,推遲退休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且城市化和人口老齡化給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帶來巨大壓力,不少老齡化國家普遍采取了逐年推遲退休年齡或者彈性推遲領取養老金的做法。面對這些爭議,對我國目前退休年齡現狀以及推遲退休年齡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研究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我國目前法定退休年齡現狀分析
1、我國法定退休年齡規定的演變
1951年政務院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規定:男職工的退休年齡為60周歲,女職工50周歲。1953年修改后的《勞動保險條例》對退休年齡的規定未做變動。195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暫行辦法》中,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齡提高到55周歲。這一法定退休年齡一直沿用至今。
1978年5月2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原則批準,現在仍然使用《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文件所規定的退休年齡。《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1999〕10號)重申了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10號文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1999年3月9日發布了《關于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1999〕8號)。
通知規定全民所有制食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第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第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于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干部。第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第四,因工致殘,醫院證明,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論文網]
按國家有關規定,提前退休的范圍僅限定為國務院確定的111個“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的國有破產工業企業中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職工和3年內有壓錠任務的國有紡織企業中符合規定條件的紡紗、織布工種的擋車工。但此項規定與前款規定不能同時用于同一名職工。對國家關于企業職工退休年齡和條件的規定,各地區、各部門和企業及職工必須認真執行,不得隨意降低,嚴禁擴大適用范圍。今后,凡是違反國家規定辦理提前退休、退職的企業,要追究有關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已辦理提前退休、退職的職工要清退回企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才資源的稀缺,國家根據當時的情況對部分高級人才的退休年齡進行適當的放寬。在《國務院關于延長部分骨干教師、醫生、科技人員退休年齡的通知》及《國務院關于高級專家離退休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中規定在教育、衛生、科技技術事業這類行業工作的講師、主治醫師、工程師、農藝師、助理研究員以及具有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含中等師范學校)和高中畢業學歷或經嚴格考核取得同等學歷的、教學經驗豐富的中、小學教師可以延長工作年齡,但是女同志最長不得超過六十周歲,男同志最長不得超過六十五周歲。副教授、副研究員以及相當這一級職稱的高級專家的離退休退休年齡最長不超過六十五周歲;教授、研究員以及相當于這一級職稱的高級專家的離退休年齡最長不超過七十周歲。
2、現行退休政策存在的一些弊端
一方面,提前退休操作不規范導致退休低齡化。近幾年來,由于管理不夠規范,制度不夠嚴密,一些企業為減員增效紛紛為職工辦理提前退休,使社會的穩步發展及養老保險改革受到嚴重沖擊。根據湖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一份最新調查,湖南省2002—2004年辦理的企業各類退休的25萬余人中,提前退休人員有9.4萬多人,占退休總數的37%以上。全省平均職工退休年齡只有52.3歲。提前退休人員已超出了正常范圍,既違背了國家的退休政策,也嚴重擾亂了養老保險工作的正常秩序,成為養老保險金嚴重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企業繳費率上升空間有限。我國企業20%的繳費率大大超過了美國的7.65%、德國的6.2%和日本的6.2%。高繳費率已經使企業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障負擔過重,繼續提高企業繳費率無疑會使企業的負擔更重,提高費率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
二、推遲退休年齡的可行性分析
1、人均預期壽命延長及健康狀況改善
我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始于1951年。當時人均壽命大約為50歲,所以,當時的退休年齡高于平均預期壽命。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國各地區的人均預期壽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00年全國平均預期壽命為71.40歲,比1990年增加了2.85歲。預計2050年中國人口預期壽命將達到80歲。因此,現行退休年齡明顯偏低,應當在法律上推遲退休年齡。我國人均壽命不斷延長的發展趨勢,為我國適當推遲退休年齡提供了毋庸置疑的可能性。
隨著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面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了長足的提高,平均健康壽命越來越長。所以,退休年齡只要是在健康期內做出調整不會對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2、初始勞動年齡的上移
我國規定初始勞動年齡為16歲。教育的普及和社會對知識的實際需求,使得越來越多已經到達法定勞動年齡的青年選擇繼續就學,而不是工作,那初始勞動年齡相應地推后。如本科應屆畢業生開始工作的年齡為24周歲,可以工作36年,研究生為26周歲,可以工作34年,博士為29周歲甚至更晚,最多能工作31年,如果為女性,那么工作的時間就更為短暫了。如果仍然執行現行的退休年齡制度,將導致人力資本的浪費,難以實現經濟學中所說的帕累托最優化資源配置,影響經濟效率。同時,也對我國社會統籌基金的收支平衡也形成不小的沖擊。因此,推遲退休年齡是一種客觀需要。
3、社會養老壓力和自我養老壓力的增大
從老年人口撫養比角度看,隨著老年人口壽命的不斷延長及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我國的老年人口撫養比逐步增大,社會養老壓力也隨之逐步增大。根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樣本數據,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2.71%。杜鵬在《中國人口老齡化過程研究》一書中預測:2030—2045年我國老年撫養比急劇上升,2050年將達到48.49%。這意味著如果勞動力人口仍然按照現行退休年齡退休,到了2050年一個勞動力至少要承擔兩個老年人的撫養費用。這種負擔是國家、社會和個人都無法承受的。推遲退休年齡,可以將老年撫養人口的一部分轉變為勞動力人口,以增加勞動力人口,同時減少老年撫養人口來降低老年撫養比,減輕社會養老壓力。
就自我養老來說,自我養老主要依靠個人的勞動收入和財產作為自己的養老支持,這就要求勞動者個人在工作期內為自己今后的養老進行如儲蓄等必要的準備。根據之前的分析,生命期限中工作年限縮短,這也就意味著儲蓄期的縮短,進而導致老年人消費能力的降低,自我養老壓力的加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推遲退休年齡成為必然。
三、推遲退休年齡與就業問題之間相關性的分析
短期來看,推遲退休年齡使我國目前就已經存在的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尖銳。我國現階段,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至少在未來30年內還不可能出現勞動力人口不足的情況。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00年我國15—60歲勞動力人口規模達到了8.16億。根據國家統計局人口與就業司的統計與預測,20l0—2050年我國勞動力人口仍將保持在7—8億之間,在2020年之前一直在不斷的增加,到2020年時達到峰值,之后才出現緩慢下降,但直到2050年仍多于7億。所以,就業形勢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將十分嚴峻,在這種壓力下,現行的退休政策都難以維持,社會上普遍存在提前退休現象,作為一項為年輕勞動力讓出就業崗位的緩沖措施,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默認。如若推遲退休年齡,企業內部的自然減員肯定會減少,也就造成了吸納新勞動力的能力不足,年輕人的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
如前所述,這似乎給我們推遲退休年齡帶來十分不利的制約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從現在起不考慮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狀況,一味推遲退休年齡,將引發勞動力供給的大規模增加,造成更大的就業壓力,養老保險的負擔似乎可以減輕,然而卻加大了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的開支,政府的負擔不但沒有減輕,而且還有可能加大,引發社會矛盾,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危機。
但從長遠看,鄭功成指出“退休年齡的延長是小步漸進的,對年輕人的就業影響非常有限”。從宏觀上來看,就業供求關系的變化取決于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就業崗位的多少。事實上,退休人員所占據的工作崗位往往不是新增勞動力可以替代的,特別是對于一些腦力勞動者及從事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的勞動者來講,退休后發揮他們的余熱,對于創造社會效益、創造就業崗位還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在我國,有些人提前退休但并沒有真正退出勞動力隊伍,“退休返聘”的現象比較普遍。正是因為社會上對這種人才有需求所以才能找到工作崗位。因此,推遲退休年齡與就業問題并沒有直接聯系,緩解就業問題關鍵在于調整我們的產業結構,盡可能創造新的崗位。
總之,雖然短期內推遲退休年齡會給就業問題帶來在一定程度上的負面效應,但從長遠來看,二者之間并沒有直接聯系,而且適時、恰當地推遲退休年齡還可以對于創造社會效益、創造就業崗位起到一些促進作用。因此,就業壓力問題不能構成拒絕推遲退休年齡的理由。
四、結語
推遲退休年齡與就業問題之間并無直接聯系,因此,從人均壽命的延長和健康狀況的改善、初始勞動年齡上移、社會養老能力與自我養老能力增大和男女就業年齡平等權利的要求等四個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即推遲我國退休年齡具有可行性。這些現實狀況都呼吁中國調整退休政策的出臺。推遲退休年齡利大于弊,它是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
人民論壇是由人民日報社主管、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國家百種重點社科期刊。1992年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2006年改成雙周刊。在各級黨政干部、企業管理者和知識分子群體中有著重要影響.自2006年改成雙周刊以來,人民論壇每期雜志50%以上文章為省部級官員、知名專家學者撰稿,99%的文章被各類媒體廣泛轉載或評論;其中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報刊轉載或評論的達30%;許多文章在海內外引起廣泛反響,被網友稱之為“最具影響力的政論期刊”。
文章標題:2016論文征稿關于推遲退休年齡的可行性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2938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