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10-16 10:58 熱度:
政治效能感是指一個人認為他自己的參與行為影響政治體系和政府決策的能力。一般來說,政治效能感強的人比政治效能感弱的人會更多地參與政治。本文是一篇政法期刊論文發表范文,主要論述了政治效能感理論的前世今生。
【摘 要】政治效能感作為一種特殊的政治態度,對公民政治行為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更是測度公民政治參與水平的重要指標。經過多年的發展,對政治效能感影響因素的研究形成了眾多重要的命題。在文章中,結合前期的調研,筆者對社經地位、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及性別與年齡等西方共識理論的本土適用性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政治效能感,政治參與,影響因素
政治效能感是民眾在與政治系統相互作用基礎上形成的關于自身政治影響力和政治系統回應力的內在的、比較穩定的評價系統,是一種特殊的政治態度。作為一種特殊的政治態度,其形成變化與變化受到了社會經濟地位、受教育程度、年齡、性別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并形成了諸多共識理論。
一、社經地位影響論
已有研究表明,個人經濟收入水平的不同是導致其政治效能感差異的重要因素,個人經濟收入越高,其政治效能感越高。這是因為經濟發展能夠促進社會經濟地位的多樣化,并擴大高地位的比例,對于個人而言,高地位與較強的政治效能感相聯系,而這種政治效能感又能導致高水平的政治參與。然而,近些年也有一部分對于發展中國家的研究發現:那些經濟收入水平高的個體,其政治效能感并不見得比經濟收入低的個體有顯著的不同。以D社區的一位月收入在萬元以上居民為例,其政治效能感反而比該社區中的其他居民更低。筆者認為,由于這部分居民幾乎不參與社區事務,難以培養起穩定的政治認知和政治態度,更無法形成較高的政治效能感。而那些經常參與社區事務的居民稱得上是“近水樓臺”,自然了解更過、知道更多、經歷更多,因而往往會有更高的政治效能感。可見,社經地位并非影響我國居民政治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
二、政治知識影響論
影響因素研究中另一個備受矚目的命題是受教育程度與政治效能感的正相關關系。Abramson等學者發現,與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公民相比,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公民的政治練達程度更高,更傾向于、且更有能力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然而,陳陸輝、李蓉蓉的研究也證實,教育程度并未對民眾的政治效能感產生顯著的影響,這是因為民眾對公共事務了解越多,對政府的期待也越高,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使其更容易對現實產生不滿。筆者也發現,居民的政治效能感并沒有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甚至出現了負相關關系。大多數擁有高學歷的居民,其對自身的認知與影響能力的感知能力較低。而一些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居民表現出了較高的政治效能感。最典型的是W社區的一位退休阿姨,她不僅高度認同居委會的地位和作用,更是將搜集民意、建言獻策與傳達居委會的各項通知視為自己的重要義務與責任。由此可見,居民的政治效能感并沒有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三、政治面貌、年齡、性別影響論
我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這種強烈且近乎唯一的政黨認同使得其對政治態度的影響力遠遠大于西方多黨制下政黨認同所產生的影響力。這是因為,黨員不僅僅是一種政黨身份的象征,更是基層決策核心的代表。甚至在很多地方,人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黨員會議就是村/居民代表會議,黨員就是村/居民代表。通過這種經常地、固定的黨內的民主熏陶和民主訓練,使得黨員比一般群眾了解了更多地政治信息、掌握了更多地政治技能,政治效能感顯著提升。
Abramson和Chung-LI Wu等學者研究證實,年輕人的政治效能感水平高于老年人的政治效能感水平。但是,年齡與政治效能感之間的關系并非確定不移的,教育、時代背景等都會對某一年齡段的公民的政治效能感產生一定的影響。筆者發現,當前中國社區居民的政治效能感并沒有隨著年齡的變化而產生明顯的差異,無論是年長的居民還是年輕的居民,其政治效能感均未體現出一種明確的線性關系。由此可見,年齡對政治效能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有待考證。
此外,性別因素也被許多學者視為是影響民眾政治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一般認為,男性比女性擁有更高的政治認知和政治地位,因而其政治效能感也往往高于女性。然而,雖然女性對于政治參與的態度更為消極,但是其在政治效能感方面與男性并沒有顯著地差異。這一點與Chung-LI Wu對新奧爾良市市長選舉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
總而言之,中國不同于西方,西方共識理論對政治效能感的解釋可能更為適合發達國家的政治現實,而非中國的政治現實。然而,社區居民的政治效能感水平亦表現出了較高與較低兩種較為極端的分布。一方面,一小部分居民的效能感水平比較高,他們大多以退休賦閑在家的老年人為主,并常常協助居委會合作完成社區事務。另一方面,大部分社區居民的政治效能感則很低。他們是擁有相對固定的工作的居民,其日常生活主要是以各自的工作為主,參與社區活動的時間和機會都很少。那么,與居委會的親密程度是否就是影響中國民眾政治效能感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呢?它對中國民眾政治效能感的解釋力是否充足呢?這將是筆者后續研究的重點內容。
參考文獻
[1] 耿曙,陳奕伶.中國大陸的社區治理與轉型前景:發展促轉或政權維穩[J].遠景基金會季刊,2007(1):87-122.
[2] [美]加布里埃爾・A.,西德尼・維巴著,徐湘林譯.公民文化―五個國家的政治態度和民主制[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
政法期刊推薦《民族學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薈萃學術思想,追蹤學術前沿,展示民族學研究成果,突出西南民族研究特色,為繁榮民族科學文化、增強民族團結、加快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步伐和實現民族地區科學發展服務。 我們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探討,關注熱點難點問題,倡導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鼓勵研究現實問題,特別歡迎大型田野調查報告和各類基金課題階段性論文。
文章標題:政法期刊論文發表政治效能感理論的前世今生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2838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