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21-03-24 09:39 熱度:
“我國少數民族能歌善舞,長期以來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藝成果,這是我國文藝的瑰寶,要保護好、發展好,讓它們在祖國文藝百花園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2]民族文化要與時代接軌、向世界接軌,打造富有影響力的民族文化品牌,實現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創造、文化進步的歷史使命。蒙古族文化既是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又是世界性的文化象征與歷史結晶,蒙古族文化與各民族文化之間長期以來交織形成的精神紐帶是我國安定統一與民族團結的重要保障,以烏蘭牧騎為標志的蒙古族文化生產創新模式更是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前沿陣地。本文基于這一背景探討蒙古族動漫與蒙古族文化的綜合傳達問題。在融媒體飛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動漫以其靈活豐富的表現形式成為跨越傳統電影、電視劇、電視廣告、網視、游戲等視聽媒體的連結,同時又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持續發展,對人們的觀念世界產生深遠影響。近年來,國產動漫勃然而起,一掃頹勢,值此機遇,蒙古族動漫若能確立自身作品精神,守正創新,面向未來,著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則可成為豐富新時代中華文化多元性、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生力軍。因此,剖析蒙古族動漫與蒙古族文化傳達之關聯與進路也就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
一、我國蒙古族動漫藝術發展現狀
動漫是創造運動的藝術,富有活力的表現形式與獨特的藝術感染力使其成為了當今時代符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載體之一。動漫創作不受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創作者和觀眾之間往往能夠形成跨時空、跨民族、跨文化的對話,因而具有其特殊性。從世界的角度來看,動漫創作實踐歷史表明,要想將民族文化通過動漫這一載體來實現繼承、發展和傳揚,無法一蹴而就,也無法一勞永逸。上世紀我國民族動漫曾有過一段輝煌的“中國學派”時期,但是隨著“美術片”創作環境發生劇變和美日動漫的涌入,我國民族動漫受到較大沖擊,就此進入了相對茫然與失位的時期,隨著《大圣歸來》等商業動畫電影的成功,直到近年來才有再度崛起的跡象。
我國的蒙古族動漫在上世紀 50—80 年代“中國學派”的興旺發展時期同樣產生過膾炙人口的作品,有講述為拯救生產隊羊群而在暴雪中奔走的龍梅、玉榮故事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和講述能與動物對話、為民眾排憂解難的英雄故事《獵人海力布》。而進入新世紀以來,雖然蒙古族動漫作品產出較多,也收獲了一定榮譽,如 2006 年中央電視臺制作了長篇電視動漫《烏蘭其其格》,2007 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斥資制作的《勇士》獲得第十六屆金雞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3],2012 年網絡動漫《江格爾》以實驗動漫的形式講述民間史詩, 2017 年內蒙古動畫學院與安達文化傳媒公司聯合制作的《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獲得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最佳劇本獎[4]。但這些作品在市場上反響平平,其中長篇電影《勇士》票房僅有 925.9 萬元[5]。2018 年,安達文化傳媒公司“中國經典民間故事之蒙古族經典民間故事”網絡動畫制作項目被選為“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畫創作工程 ( 網絡動畫片) 重點扶持項目”[6],體現出我國對少數民族動漫事業的重視,也證明蒙古族動漫的制作經驗和制作水平并不差。
盡管我國蒙古族動漫在發展過程中的當下形勢不甚理想,但也同樣能夠辯證分析出,其中蘊藏著蒙古族民族動畫發展的脈絡與前景。就內容而言,蒙古族動漫的發展逐漸展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具體體現為:
( 一) 尋求風格形式上的創新從單純講述英雄事跡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到出場角色眾多、各具特色的《勇士》,可以看出新時代動漫創作者把握觀眾心理,將民族服飾、民族文化通過動漫手法表現出來的創作潛意識,然而作品總體而言缺乏去繁留簡、去粗留精的過程,例如人物外觀過于復雜、情節設計偏向古板等,未能充分發揮動漫獨特的抽象性、靈動性優勢,使得成品顯得精美有余,吸引力不足。
( 二) 不斷深入挖掘傳統故事與動漫媒介相結合的可能性從當前蒙古族動漫作品的選材即可看出,無論是蒙古族人民膾炙人口的成吉思汗的故事,還是流傳于蒙古族地區的民間傳說,都仍然能夠保持其文化魅力。然而傳統故事若想煥發新活力,就勢必要適應新的媒介載體。動漫既非歷史電影電視劇,更非紀錄片,其非實拍的特性決定了其無法以紀實的方式打動觀眾,動漫制作也并非借配音演員之口將傳統故事轉述即可。動漫《成吉思汗的兩匹白馬》從某種程度上看到了傳統故事在文化傳達方面的局限性,力求從“白馬”這一活潑忠誠、惹人喜愛的傳說動物形象引出草原人民踏實肯干的精神傳統,從而引發觀眾的共鳴,然而仍舊過于鋪陳直敘,使得傳說應有的瑰麗色彩和動漫媒介的靈韻張力未能形成較好的交融升華。
( 三) 體現出我國蒙古族文化對當代中國社會、當代媒介的適應力無論如何,蒙古族動漫的不斷創新發展都表明了蒙古族文化能夠與當代視聽媒介相接軌,承擔起新時代文化傳承進步的使命,因此也就必然能與當代社會相連接。蒙古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當代中華民族文化蓬勃發展的源泉之一,如果將蒙古族文化單純視作一種“傳統”或一種“遺產”,本身都窄化了其定義,縮減了其內涵。蒙古族動漫若要打造自身品牌,就應積極打破現有的思維定勢。從目前來看,蒙古族動漫的發展現狀反映出當前蒙古族動漫的蒙古族文化傳達仍然處于不斷實踐探索階段之中。
二、從當代蒙古族文化視野觀照蒙古族動漫發展
民族藝術是民族文化的豐碑,民族文化是民族藝術的源泉。可以預見,隨著當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民眾生活日益復雜多元,當代民族藝術越要發展自身,就越要深深根植于社會生活土壤中。而動漫藝術相對于其他藝術門類而言影響力較小,起步較晚,行業發展經驗積累不充分,若要奮起直追,就愈發不能將視野局限于對傳統藝術的附和,而應著眼與創造和發展新的精神與內核。從美國的《花木蘭》、《功夫熊貓》到我國《大圣歸來》和《哪吒·魔童降世》的成功都印證了民族精神是藝術創新的不竭動力。《花木蘭》、《功夫熊貓》充斥著美式幽默和樂觀主義精神,而《大圣歸來》和《哪吒·魔童降世》則講述了新一代中青年所面臨的生存壓力和抉擇難題。動漫以奇趣的主題、獨特的視覺語言、天馬行空的敘事方式展現了迥異于傳統電影的線性時空,拓寬了傳統傳媒的表現邊界,因而具有獨樹一幟的傳達效力,從而成為了橫跨電影、游戲、廣告等行業的獨特媒介。因此,當代蒙古族動漫的發展勢必追隨民族藝術文化整體發展的道路,追隨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大方向,蒙古族文化的文化意象,也正應是如同傳統游牧生活所啟示的一般實地取材、寬容自由、兼收并蓄,而非墨守成規、不善變通,這深深反映在當今人民的文化生活之中。
一) 傳統蒙古族服飾的都市化蒙古族服飾是我國蒙古族動漫中最鮮明的文化符號之一,也是傳統蒙古族文化的重要內容。歷史上的草原各地區、民族間交流頻繁,其服飾也千差萬別。這一點在我國蒙古族動漫角色設計中亦有體現。《勇士》男主角巴特爾“造型類似土默特蒙古族服飾,腳穿翹尖牛皮靴,頸部綁護身結”[7],而《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中尚未成就大業的年輕鐵木真則僅僅身著象征質樸的灰白色長袍,而沒有象征權力地位的“答忽”( 坎肩) [8]。 2015 年的三維系列動漫《英雄江格爾》主角江格爾身著王公貴族華貴的虎裘,富有神性。然而,在現代都市生活中,蒙古族服飾向輕便易著形式發展的趨勢是當代民族文化生活化、常態化的必然趨勢,這是我國動漫創作者傳統上容易忽略的部分。相較于我國,以日本動漫中重要的元素和服為參照,大和民族的傳統服裝和服著裝程序復雜,成本高昂,今天廣泛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的日本民族特色服裝并非和服,而是江戶時期隨著日本城市化的發展和都市大眾文化萌芽[9]衍生而出的輕便、廉價而不失美觀的現代化服飾[10]。在都市化進程中,當代蒙古族服飾一方面同樣需要通過去繁求簡的實踐過程,來進入人們日常生活,實現美觀蔽體的核心功能,使傳統服飾煥發出新的生機; 另一方面也需要適應不同地區現實經濟社會發展客觀現狀,不同歷史部落服飾間的多樣性仍然發揮著維系蒙古族文化多元特性的重要功能,具體體現在動漫角色設計上,同樣要兼顧服飾美觀性與實用性的統一,根植于當代人民生活,根植于當代中華民族共同體,而并非旨在提供一種精致、繁復、和諧與完美的“理想民族服飾”,若是一名角色的服飾繁雜到連當代本國本民族觀眾都難以記住、難以產生深入了解的興趣時,即使融入民族傳統元素再多,傳達也是無效的。
二) 蒙古族音樂文化傳統的多元化歷史上作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蒙古語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漫長的口述時代。為了便于背誦和傳播,蒙古族傳統文學中簡短的詩歌形式十分發達,詩歌成為民眾精神生活的重要載體。長期以來,蒙古族文學與蒙古族音樂呈現彼此交融、互不分離的狀態,蒙古族音樂因此體現出豐富的文學性。例如傳統蒙古語說書形式“好力寶”,以四胡伴奏進行說唱,旋律明快優美,臺詞簡單易懂,內容常常以小見大,表現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至于《江格爾》等長篇史詩,則說唱形式更為豐富,常常使用更多樂器、出演人數更多,有時亦不乏依據情節編排的舞蹈。原始粗獷的音樂文學交融形式充滿包容性與開放性,亦成為我國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三、蒙古族動漫的蒙古族文化傳達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當代蒙古族動漫產品若想實現民族文化傳達,既要考察當代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話語權問題,又應反思傳統民族族文化在歷史演進過程中的批判繼承問題,還要將問題的核心回歸于動漫這一具體藝術形式上。因此在下文中,從橫向傳播、縱向傳承和作品有效信息量三方面對其進行解析。
( 一) 從“文化折扣”看當代蒙古族動漫的橫向傳播 “文化折扣”是霍斯金斯( Colin Hoskins) 于 1988 年提出的概念,用于解釋美國文化產品能夠通行世界的原因。霍斯金斯認為,由于文化差異和文化認知程度的不同,受眾在接受不熟悉的文化產品時,其興趣、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會大打折扣[13]。這一概念解釋了少數族群文化產品受到市場自發性抵制的重要原因。“文化折扣”雖然揭示出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在全球市場占有過程中的兩極分化現象,但是全球文化市場的格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若是能夠盡力擺脫“文化折扣”帶來的消極影響,就可以轉而利用這一現象來占領文化市場,獲取傳播過程中的主動權。
( 二) 在傳統文化與當代價值結合中實現蒙古族動漫的縱向傳承當前蒙古族動漫所存在的一個共同問題,就在于沒有把動漫與當代創作者自身的生活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創作者成為了史詩傳說的傳聲筒,使得動漫僅僅成為被動地復述經典故事的媒介,而不是一門表現運動的藝術。在《鐵木真被困山中九天九夜》中,被敵人趕入山中孤獨躲藏的鐵木真擔心家人,尋找道路逃離時,連續兩天發現白色巨石堵住了谷口,這一情節本是塑造鐵木真這一人物、表現蒙古族文化內涵的極佳時機,然而動漫中的鐵木真卻僅僅只是不厭其煩地重復“這一定是長生天的警示,我還是回去吧”等臺詞,顯得荒謬而不近人情。在人物形象設計過程中,多數蒙古族動漫呈現出盲目還原歷史形象或盲目學習外國創作手法的極端化趨勢。《勇士》的人物形象設計較為出色,不同人物的服飾各有依據,然而總體而言仍然偏向保守,沿用我國傳統美術片的統一風格。大量的實踐證明,舊有的道路無法走出“文化折扣”帶來的負面影響,蒙古族動漫若要繼續前進,就須要探索民族文化傳統價值與當代價值的有機結合。
( 三) 從作品信息承載規律探索當代蒙古族動漫的有效傳達川上量生的《龍貓的肚子為什么軟綿綿》是一本分析吉卜力動畫的學術性專著,通過分析宮崎駿的成功模式,川上量生指出,宮崎駿的天賦正在于把握成片畫面內容,使其“符合人腦對事物運動信息的簡化規律”,使兒童和成年觀眾都接收到有效信息量。作者通過對視覺產生過程的分析得出,動漫之所以能夠為人所接受,正是因為其對現實人物環境的簡化符合了大腦對視網膜接收到的影像的抽象化認識過程。
但是,正如西方古典主義繪畫和日本浮世繪有著迥異的風格一般,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的觀眾對于視聽材料的認識過程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體現出多元化的審美特征。川上量生在書中記錄了與鈴木敏夫、庵野秀明、押井守等日本動漫從業者的交流過程并從中得知,宮崎駿注重畫面表現,“先畫出分鏡,再修改劇情”,庵野秀明注重聲音,制作電影的方法“很像是制作音樂 MV”,押井守則注重描述別具一格的作品世界觀。川上量生在后文中同樣記錄了當代美國動漫制作前是“先用 3D 模型全部模擬一遍”,再由創作團隊進行評價修改,”所耗費的成本是日本動漫制作時難以想象的”[14],因此日本動漫要和美國動漫競爭,只能夠依賴能夠恰當把握畫面的天才動漫導演。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40.
[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J].美術,2015 ( 11) : 4-10.
[3]第 26 屆電影金雞獎獲獎名單.[EB/OL].[2019-12- 14]. http: / /www.cfa1949.com/xbpjb /xbdyjjj /.
[4]內蒙古這部動畫短片獲“動畫學院獎”最佳劇本獎[EB/OL].[2019-01-20]. http: / /inews. nmgnews. com. cn /system/2019 /01 /20 /012639309.shtml.
[5]CBO 中國票房.勇士( 2007) [EB/OL].[2019-12-24]. http: / /www.cbooo.cn /m/559801.
作者:包樂爾
蒙古族動漫與蒙古族文化綜合傳達相關推薦中國傳統文化在動漫設計的應用
文章標題:蒙古族動漫與蒙古族文化綜合傳達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donghua/4529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