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導演論文 發布日期:2014-09-10 17:30 熱度:
由宮崎駿編劇并監制的動畫電影《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微觀的“大世界”。身高只有10公分的少女“阿莉埃蒂”與她的族人,必須靠借用人類的生活用品來生活。我們隨著小人兒族的視角,來到一個我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平時并不受到注意,如今被放大百倍擺在眼前,這種新奇的觀感刺激著觀者的探索欲望。
[摘 要] 一切藝術創作的過程都離不開對世間萬物的觀察,更離不開對生活的感悟,把對事物的第一感覺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呈現出來,是整個作品的靈魂所在。我們要想進入自由的思維狀態,不妨去向兒童們學習,擺脫現有的束縛,感悟童心。
[關鍵詞] 影視論文投稿,思維定式,兒童視角,第一觀感
人們面對熟知的領域,通常熱情就變得平淡,喜歡追求新鮮刺激感覺的事物。不過對于創作來說,有時不一定非要探索研究一些未知領域,以顯示出人意料,這只是一種手段。也可以用一種新穎的視角,把原來眾所周知的事物重新呈現給觀眾,給人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當然,這時候,陌生的感受成分會更高一些,這時觀眾就會產生一種以前怎么沒有發覺這點的共鳴。
動畫電影《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藝術創作需要這種新奇觀感,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并帶給觀者新穎的感受。
一、以兒童的視點觀察生活
馬蒂斯說:“創造是美術家真正的職責……這種勇氣對于要像頭一次看東西時那樣看每一事物……他應該像他是孩子時那樣去觀察生活。”[1]
在觀看《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時,觀眾會不由自主地被鏡頭中的場景所吸引,因為這種吸引來源于“陌生”,像是頭一次看到的事物一樣。這些場景有一些我們平時是看不到的,比如小人生活的環境:他們的家建造在正常人類房屋的地板下面,他們有自己的活動通道,比如管道井、天花板內部、墻壁等;在這個生活環境下,小人兒們要時刻小心蟑螂或者各種甲蟲的襲擊,有時甚至還要與比他們身體大許多倍的老鼠過招。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生活環境是平時常見的事物,不過在影片里換了一種觀察手法――用小人兒的眼睛引領觀眾,使觀眾身臨其境一樣。平時我們伸手可得的廚房灶臺旁邊罐子里的方糖,小人兒們要經過一番周折努力才可獲取:由爸爸從壁櫥的一端向對面拋繩索,金屬抓鉤抓到了對面的物體,爸爸覺得安全了,便用一種自己制作的工具,順繩索滑到對面,安全著陸,然后放下背包,開始收集方糖、鹽、味精等生活用品。同樣的方式,小女孩幫助爸爸獲取紙巾。而這個獲取的過程,使觀者猶如在做冒險游戲一樣,與小人兒們共同完成目標,這個完成目標的快感和趣味性才是吸引人們的關鍵所在。
而正是這種快感和趣味性,往往被平時的我們所忽視,但是兒童卻在時刻進行著。因為對于兒童來說,一切都是新奇的,之前沒有經歷過的事物是最容易引起他們的探索興趣的。他們在實現自己的目標或者說任務的時候,是帶著快感和趣味性的,這些也是成年人缺少的東西,如果對某件事物已經缺少興趣,處于麻木狀態,那么對于藝術創作來說,容易枯燥無味,或者重復過去,缺少一種讓人感動的元素,那樣就無法與觀眾達到共鳴。
而且兒童容易發現一些成人不注意的事情,一些事物細微的變化,成人都覺得沒什么新奇的,所以不會注意,從自身的興趣來講,這些信息就已經被不自覺“屏蔽”了。但是兒童就不會,他們熱衷于發現一些微妙的變化,如同發現新大陸一般的興奮與喜悅,這種情感正是成人匱乏的。一些優秀的藝術作品,往往會細致地體現這一點,比如本影片中,葉子和鮮花隨著時間變化而產生的微妙區別,還有受到天氣影響,小人們生存的周圍環境的微妙變幻,無不細致入微地體現出來。
二、好作品需要有冒險精神
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最求之不得的就是一種創新的冒險精神。敢于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如果不創新,不冒險,那就會陷入永遠重復過去,重復自我的境地,導致作品停滯不前,創作者毫無靈感,觀眾覺得沒有新意,進入死循環。
通常藝術創作者口中的瓶頸期正是這個表現,沒有突破和進展的創作是沒有生命力的,也許光是技法上的成熟,但是靈魂和內涵的東西往往不再震撼人心。
這時候需要有一種對未知事物的冒險和探索的精神,嘗試平時不熟悉的領域,或者改變原有知識結構的體現,用第一觀感去感受世界,從心出發。兒童的創造性是最強的,因為沒有一些固定的經驗和知識結構的束縛,在兒童的世界里,天空不一定是藍色的,樹葉不全是綠色。而且兒童的觀察能力特強,會發現一些常常被成人忽略的事物,這些事物充滿了兒童對生活的探索,這種心態和觀察方法是藝術創作最需要的。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這部影片最大的冒險,就是重現我們熟知的生活領域――用另一種視角呈現――這也是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說它冒險是因為,它所展現的事物跟過去宮崎駿的影片完全不一樣,過去宮崎駿執導的影片都是建構一個極具夢幻的假想世界,如《天空之城》《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等,使人們向往他所搭建的美好的世界。而這部影片里呈現的世界,是我們熟知的領域,就在人們的生活里。正由于人們熟知,所以在觀看影片時,時刻會蹦出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刺激感,比如把水壺當成小船,在河水中漂流等,這才是成功的最大原因。
三、新奇感的培養,需要藝術創作者
時刻提醒自己摒棄過去的固有知識結構 過于依賴固有的知識結構去創作,結果只能導致對事物觀察失去興趣,失去創新能力。如果馬奈按照透視原理精準作畫,那么就不會有《弗里――貝舍爾的酒吧間》的神作出現,當時有評論家說鏡子里的透視不合理,還給他進行一系列的指正。
然而,這幅作品最吸引我們的地方就是透視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嚴格遵守透視原理,那不會出錯,但是也不會出格,不出格就沒有創造,那些出格的錯誤之處就是能激起人們興奮點的地方。“藝術作品令人感興趣之處,通常正是我們努力試圖避免的錯誤。”[2]在影片《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最不合科學常理的就是拇指大的小人一族的存在。這是創作者的想象,設定出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和形象,營造出一個真實可信的生活空間,在影片架構里面,有理有據,使人信以為真。如果一切創作都依靠正常科學知識結構去進行,那么也不會產生如此吸引人的好作品。 四、打破思維定式
藝術工作者有時對于平時生活中的事物,大多已經具有思維定式。這跟平時的生活常識積累有關,生活常識越豐富,這種思維定式往往越強烈。比如平時的藍色轎車停在夜晚的黃色路燈下,雖然經過照射改變了顏色,但是在車主的思維里,潛意識里藍色轎車的顏色并沒有改變。
幼兒園的很多美術教師教孩子畫簡筆畫時候,經常用一些特定的步驟或特定的顏色,同樣也會使孩子的創造力減弱。這就是很多孩子在畫太陽時一定要涂成紅色,周圍用發散的短線條代表陽光,并且認為太陽就應該是這么畫。
所以說對于創作者來說,應該盡可能使自己避免被無形的枷鎖束縛思維,這樣才能擁有創造力。
宮崎駿大師所創造的世界都有一個共同點:帶給我們新奇感受,不拘泥于現有的知識和經驗。比如在動畫電影《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里,女主人公的發夾就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形式,那是一個我們日常用的曬衣物的小夾子,被小人兒“借走”做頭飾。這個有趣的小夾子在影片熱映之后,著實火了一次,很多飾品店都有銷售,是宮崎駿大師賦予了這個晾衣夾新的生命力。
當我們走進女主人公的家中,滿眼都是熟識的生活物品被小人兒一族改造他用:手表盤被高高掛起當成掛鐘,廢棄的簽字筆桿被當成花籃固定在墻上,餐桌上放垂下來的燈罩原來是個小鈴鐺,玻璃墨水瓶里插滿了剛采回來的鮮花,一些漂亮的紐扣、易拉罐開關之類的小物件都被掛在墻上做裝飾,粉色的碗架櫥柜原來是個廢棄的鐵盒改造而成……無不顯示出創作者的奇思妙想。
五、培養發散思維和想象力
富有創造力的人需要的特質是:有自己的獨立主張、批判地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斷通過實踐檢驗自己的觀點。
如果對現有的科學知識體系只知遵從,不知質疑,那么科學也不會進步發展,創作理念亦是如此,質疑的前提是自身的想象力要足夠,如此才能查找原有知識結構的漏洞,完成從想象到求證,再到去偽存真的過程。 “求異思維的核心是:生疑、存疑、質疑。并由此派生出帶有發展性、創造性、突破性的新構思、新思想、新想象。”[3]
在影片《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很多場景都是靠藝術家的想象建構而成的。影片的開頭,女主人公跟著爸爸第一次去借東西的過程最是吸引人的關注,他們所路過的每個地點,都顯示出由爸爸這些年一點一滴搭建出來的通道,他們在墻壁內部的木板上釘了無數排洋釘,這樣小人兒們可以自由踩在釘子上前行,有的地方是一豎排訂書釘,方便他們蹬梯子一樣上去高處。再看小人兒們的登高工具更是五花八門一應俱全,爸爸身上像變魔術一樣拿出各種繩索,勾子,堪比登山運動。
影片中的取景角度也十分有趣,為了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鏡頭視線會一直以小人的視平線一致,主要采用蠕蟲鏡頭以及地面鏡頭,類似這樣的仰視鏡頭會使周圍的環境顯得高大,有時甚至會有壓迫感,如此就很好與劇情相結合,根據不同的情景,營造出一種不安全的氛圍,從而帶給觀眾一種新奇的視角體驗。除了用各種仰視鏡頭,影片里也多次用了一些偷窺鏡頭,這樣的鏡頭也會增添一些冒險和探索新事物的情緒和欲望。比如女主人公剛剛出場時,在灌木從中,被敏感的男孩察覺到什么,低頭查看時,視角就是從藏在灌木葉子里面的女孩的眼睛里出發,看向外面的男孩,由于隱藏得比較到位,并沒有被男孩發現,然后鏡頭又隨著女孩的視角跑到地下通風口的鐵欄桿那里。這些鏡頭都使平淡的事件與環境一下子變得新奇起來,營造了一個比較神秘的空間,令人遐想。
一些我們平時根本觸及不到的領域,如果不通過合理的想象,是無法展現在觀眾面前的,而且通過想象建構的場景,必須有依據并且真實可信,這樣才會使觀眾有代入感,營造出一個可信的空間。這也是動畫電影的優勢,通過創作者的虛擬營造,這是一般類的影片難以達到的。
六、結 語
一切藝術創作的過程都離不開對世間萬物的觀察,更離不開對生活的感悟。所以我們不妨向兒童們學習,擺脫束縛,感悟童心,進入自由的思維狀態。
[參考文獻]
[1] 畢加索.現代藝術大師論藝術[M].常寧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3.
[2] 埃倫・蘭格.學學藝術家的減法創意[M].顏湘如,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75.
[3] 廖健荷.創新力與思維定式芻議[J].大理學院學報,2007(21).
文章標題:影視論文投稿論文范文參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daoyan/2264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