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2-17 10:54 熱度:
關鍵詞特糧特經作物論文;生產概況論文;發展思路;江蘇南通;通州區
摘要介紹了南通市通州區特糧特經作物的生產概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思路,以期為通州區特糧特經作物的發展提供參考論文
一是生產面積穩中有升。由于往年特糧特經生產效益較好,受市場因素的影響,2009年秋熟作物生產結構略有調整,大豆和玉米種植面積分別增加了93.33hm2和53.33hm2,增幅分別為1.52%和0.61%,而花生面積減少了80hm2,減幅為1.84%。二是鮮食面積呈增勢。由于鮮食特糧特經市場行情好,同時也是“放心”食品,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歡迎。2009年鮮食玉米種植面積1333hm2左右,鮮食大豆種植面積2000hm2左右,鮮食花生種植面積667hm2左右。鮮食面積占20%以上。三是產值情況。玉米產值提高,而大豆、花生產值降低。2009年玉米價格1.9~2.0元/kg,比2008年增加0.20元/kg左右,產值近1.5萬元/hm2,比2008年增加22.5%。2009年大豆價格3.6~4.0元/kg,比2008年減少2元/kg左右,產值8520元/hm2左右,比2008年減少35%左右。2009年花生價格3.0元/kg左右,比2008年減少2元/kg左右,產值7875元/hm2左右,比2008年減少40%左右。據調查,收青作物產值較高,大豆鮮莢產量達9660kg/hm2,產值達2.7~3.0萬元/hm2;青玉米棒產量達12t/hm2左右,產值達2.25~3.00萬元/hm2。青花生產量達6165kg/hm2,產值達2.25~2.70萬元/hm2。四是良種應用情況。玉米的良種覆蓋率較高,基本普及應用高產優質良種,主要品種有蘇玉19、蘇玉9號等蘇玉系列以及農大108、東單60、登海11、鄭單958、江玉403等,鮮食玉米品種有蘇玉糯1號、蘇玉糯2號、黃玉糯、成糯2號、江南花糯等。大豆的良種應用相對較少,多數農戶習慣使用自留種,良種覆蓋率50%左右,品種主要有遼鮮一號、臺灣292、早生白鳥、七月白、蘇雜一號、春綠60、通豆5號、通豆6號等,而花生的良種應用則很少,絕大多數農戶使用自留種。五是產業化開發情況。隨著市場農業的不斷發展及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特糧特經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得到提高,已成為農業增效的生長點。組織形式有: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農民經紀人+基地+農戶以及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基地+農戶等。訂單生產在一些地方初具規模,如劉橋鎮出口訂單產業通過10多年的發展、摸索,已具一定規模,主要品種有小白花荷仁豆、青毛豆、刀豆等,基地主要分布于新聯片的5個村及十總鎮柏樹墩村,基地訂單生產的蔬菜主要由龍頭企業嘉安食品有限公司實行保護價收購,經速凍加工后出口銷售。在基地建設中,涌現出不少規模種植大戶。其他的龍頭企業有南通光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平潮)、三余泰成果蔬冷藏公司、平潮綠潤冷凍食品廠、平潮綠久食品公司、東社明琴農副產品公司、西亭玉林糧油食品加工廠、西亭松林油料加工廠、五甲南通杰玉農產品有限公司、西亭洪達豆瓣廠、川姜大熱帶食品有限公司等,產品主要銷往南通、蘇州、上海及鄰近省市,甚至出口;全區特糧特經龍頭企業年產值達1.8億元以上。通州區農民經紀人隊伍也蓬勃發展,他們從事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營銷,活躍了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流通,促進了種植效益的提高。
[3]殷定華.擴種特經作物須謹慎[J].中國老區建設,2002(9):25.
南通市通州區秋熟特糧特經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花生,近年來農戶生產積極性越來越高,市場越發活躍,生產效益趨升,產業特色與亮點紛呈,發展前景看好。2009年通州區種植玉米6233.33hm2,產量為7455kg/hm2,總產為4.65萬t;種植大豆8746.67hm2,產量為2130kg/hm2,總產為1.86萬t;種植花生4260hm2,產量為2625kg/hm2,總產為1.12萬t,F將其生產概況及發展思路介紹如下論文。
今后通州區特糧特經產業的發展,要以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實施為契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猛攻快上,積極爭取或創造能夠更好更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全面營造發展新優勢,努力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加速推進特糧特經產業上檔次、上水平,使其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成為規模農業、高效農業、外向型農業的新亮點。一是提高服務水平,拓展服務領域。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力求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強良種服務,搞好新品種的開發、推廣;加強信息服務,為農戶、生產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市場行情信息,拓展市場空間。發展經紀人隊伍,建立營銷組織,搞活產品流通,使農戶、經紀人、消費者各方均得益[1-3]。二是提高產業化水平,壯大種植規模。發展專業合作社,形成一村一品的生產格局;扶持、加強龍頭企業建設,發展訂單生產,壯大基地規模[4];發展特糧特經專業市場、專業超市,從而拉動農戶種植,生產系列化的特色產品。三是提高機械化水平,發展生產力。目前特糧特經機械化作業還較少,在其機械化生產、加工方面發展空間還很大,如機械化播種、機械化施肥治蟲、機械化產后加工(收青作物剝殼、保鮮等)等。
1生產概況
2發展思路
3參考文獻
文章標題:特糧特經作物的發展提供參考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1126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