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5-12 09:16 熱度:
在信息化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的背景下,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城市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要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就必須要能夠強化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的作用。通過將農產品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宣傳和服務等各個環節都與信息化平臺建設融合為一體,才能夠促進農產品生產水平不斷提升,為農業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從而為社會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1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內容和必要性
1.1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內容
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并不是簡單的將農產品信息放在信息化平臺上,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對傳統農產品生產、宣傳、交易、售后及質量控制體系進行重構,結合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將農產品產銷各個環節所對應的要素都納入到統一的平臺體系中,從而實現各方面信息的優化組織,實現農產品經濟效益水平的全面提升。
1.2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由于我國不同地區自然環境特征具有明顯差異,農業經濟發展類型多種多樣,不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公眾群體的信息化素養具有較大差異。傳統農產品種植、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模式和方法相對較為滯后,各個環節之間的貫通性明顯不足,尤其是銷售環節的信息不暢,使得農產品銷售價格難以有效提升,周轉環節過于復雜,造成農民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難以實現。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較好地突破這些方面限制,改變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通過新型技術應用、農產品質量提升、產品銷路拓展,不僅能夠推動農業經濟要素的重新整合,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還能夠使更多的人回歸到農業經濟生產體系,保障農業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2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意義
2.1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
新時代背景下,市場經濟與信息化技術應用已經密不可分,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正是這種體系結合的基本形式。農產品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能夠突破市場經濟發展原有模式的限制,讓農產品生產經營體系以一種更加便利、直接的方式融入到市場經濟體系中來,更好地成為市場經濟的基本組成部分。以此不僅能體現市場經濟應有的調節功能,還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實現農業經濟深層次改革,為實現農業經濟的同步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2.2改變農產品生產經營模式
農產品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基本載體,在傳統農產品生產經營模式中,主要是以封閉式的模式為主,農民在銷售農產品時,思路較為固化,渠道較為狹窄。例如某些偏僻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銷售中,雖然交通設施等方面的條件已經具備,但是農民的銷售思路依然沒有充分打開。通過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能夠利用網絡渠道加強特色農產品宣傳,借助現代物流體系進行運輸,從而形成新型的農產品銷售模式,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2.3提升農民群體生產素質
農民群體從事農產品產業的生產素質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影響,受到人力資源培養模式、學習環境及教學硬件等方面因素影響,農民在農業技能及其他方面的學習中,一直受到較多限制,各種新型農業技術推廣也受到明顯影響。在信息化平臺支撐下,借助遠程教育等方式,有效突破這些限制,引導農民以多種不同方式參與到農產品生產知識學習中來,實現農業技術應用更高層次的提升。以此不僅能夠提升農民繼續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商機。
3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在農業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3.1農產品生產理念滯后
農業產業一直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后,在工業和服務業高速發展的支撐下,農業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才逐步下降。尤其是近十多年以來,國家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各種新型種植技術深入推廣,使農業產業保持較為穩定的發展狀態。但是在農產品生產體系中,農民的經營管理理念依然較為滯后,傳統生產模式在農業生產中的比重依然較大。尤其是在信息化技術應用方面,農民對農產品新型生產技術的了解不足,缺乏有效的推行管理機制,使得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2農民信息化意識水平有待提升
信息化高速應用時代背景下,其在社會生產各個方面所能夠起到的促進作用已經展現出來,在農業經濟發展體系中,同樣需要深層次融入信息化技術。但是在目前農村年輕勞動力不斷流出的嚴峻形式下,從事農業生產的群體數量不斷減少、年齡偏大、知識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信息化技術的認識也不夠深入,實際應用方面存在多種不足。農民群體對信息化設備和產品缺乏應用認同感,對農業經濟信息管理的認識不夠深入。這就使得農村地區農產品生產體系較為滯后,新型農產品生產技術無法有效推廣,所蘊藏的經濟效益也無法轉化為農民的實際收益。
3.3適合農產品生產銷售的信息化技術發展緩慢
農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以信息化數據庫和運行平臺為基礎的,但是在目前的實際應用中,由于農業產業細分類型較為復雜,不同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對信息化內容建設要求也明顯不同。但是受制于農業生產管理部門自身技術發展水平、農民參與積極性等方面因素影響,雖然相關方面也開發出了不同形式的網站、APP等,為農產品生平、銷售等提供指導,但是在實際運行中,這些平臺運行更新速度較慢,所更新的內容和信息與農民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偏差,無法對農業經濟發展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不僅影響到信息化技術推廣,還對農業產業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3.4農產品信息化平臺應用經濟效益無法體現
農產品信息化建設需要開發對應的平臺、充實數據信息內容、加大宣傳使用范圍、指導農民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等多個方面的投入。但是農業產業自身所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水平較低,農業管理部門能夠在這方面的投入極為有限,依靠農業企業及農民群體的投入,更無法有效支撐信息化技術應用的運行成本。在這種情形下,不僅信息化技術難以在農業發展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還使得農民對信息化技術應用出現排斥,影響到信息化技術在農產品生產銷售中的作用發揮。
3.5農產品信息化平臺人才建設滯后
在我國高等教育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技術人才培養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但是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比,這方面的人才建設依然存在一定欠缺。尤其是在從事農業信息化技術開發時,需要工作人員具有信息化技術和農業產業技術雙重背景,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社會、經濟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儲備。對人才素質的全方位需求,在個人收入及晉升空間方面的限制,使得高素質人才不愿意加入到農業信息化行業中來,限制了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
4提升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用水平的策略
4.1強化農產品信息化平臺應用宣傳
要全面提升信息化技術在農產品發展中的應用水平,首先是要能夠讓農民群體認識到信息化技術建設和應用的意義,認識到其應用能夠真正帶來的實效。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各種新媒體的出現,以及各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等,都為信息化技術宣傳工作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具體宣傳工作中,應當以縣級相關行政事業單位工作開展為基礎,在融媒體中心建設中,搭建專門的農村農業生產頻道。一方面,要積極發揮農業經濟管理部門和農技推廣部門在農業技術應用和農業信息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結合縣域境內農業經濟發展特征,制作不同形式又相互關聯的內容,為宣傳工作的開展提供內容支撐。另一方面,在融媒體平臺建設中,應當將農村農業頻道覆蓋至電視、廣播、網絡直播、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宣傳平臺,確保宣傳效果能夠達到最優水平。
4.2切實提升農民群體信息化素養
在農產品信息化發展體系中,提升農民群體信息化素養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一是信息化技術宣傳內容制作應當切合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覆蓋范圍廣,內容組織應當通俗易懂,能夠為農民所接受。二是應當結合文化下鄉和鄉村文化建設等活動,進行一些關于信息化技術應用的培訓、講座和教學工作,提升農民對農產品信息化平臺的應用水平,在農業生產和銷售等環節,能夠較為熟練地應用信息化平臺,真正將信息化平臺的作用發揮出來。三是強化農業生產部門之間的銜接,拓展信息內容傳輸途徑,為農民使用農產品信息化平臺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提升農民應用信息化技術的積極性,引導農民學會利用小視頻、微信等公眾平臺進行農產品宣傳,不斷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有效提升。
4.3完善農產品信息化內容支撐體系
完善農產品信息化內容建設支撐體系,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支撐,是農產品信息化應用推廣的基本保障。這方面具體工作可以采用如下模式:構建信息化內容建設團隊,由于農業經濟發展涉及部門較多,生產技術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和循環性特征,因此在組織團隊時,可以采用更加靈活的機制,以農業生產管理和技術推廣部門為基礎,制定完善的運行計劃,由縣級財政、商務、招商、氣象、農機、民政、婦聯、科技、教育等相關部門根據計劃要求,在網絡平臺完成對應的內容建設,充實信息化技術內容。同時,還應當結合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搭建完善的農產品信息數據庫,方便農民及時查找相關的信息內容,將更多的新型農產品生產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
4.4搭建農產品信息化經濟效益轉化平臺
農業經濟效益水平較低,各方在信息化技術方面的資金投入能力有限,是限制農業信息化技術應用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農業信息化發展較為缺失的關鍵環節。這方面工作可以從如下方面開展:一是由政府層面主導,在淘寶、天貓、阿里巴巴、京東等網絡銷售平臺建立官方店鋪,尤其是對于一些特色農產品,要全面做好品牌和質量保護工作,提升產品知名度,拓展產品銷售空間。二是以相關生產企業和農民個體為主體,搭建多元化的網絡銷售平臺,拓展農產品銷售途徑,促進農業經濟效益水平全面提升。三是積極利用網絡直播等新型媒體傳播平臺,加大特色農產品宣傳力度,建立全渠道銷售模式,將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4.5構建新型農業經濟人才體系
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最終還要落實在新型人才體系構建,尤其是新型信息化人才建設方面。針對農業信息化人才收入低、晉升空間不足、工作環境差等實際困難,要結合農業經濟發展實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將信息化內容創新與農業經濟收益聯系在一起,構建靈活的薪酬機制,完善工作人員收入機制,提升實際收入水平。二是加強定向人才培養,將農業經濟發展人才需求與當地中職、高職教育校企合作體系構建聯系在一起,全面提升工作人員技能水平。三是創新農業經營模式,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以政府為引導,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到農業經濟體系中來,充分發揮農業經營機構的靈活性,為農業經濟發展起到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
5結語
未來,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促進作用將更加重要,政府層面必須強化對這方面工作開展的重視程度,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建設,有效推動農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改革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謝蘇兵.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南方農機,2021,52(01):76-77.
[2]李秀梅.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01):160-161.
[3]范金旺.農村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0(12):14-15.
[4]孟翠玉.電商時代下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2):127-128.
[5]王新萍.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J].中國集體經濟,2020(32):48-49.
《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及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來源:《商展經濟》,作者:秦彥慧
文章標題: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及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jingji/4566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