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7-30 09:48 熱度:
環境科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安全與環境學報》,《安全與環境學報》辦刊宗旨:交流安全與環境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發展安全與環境科學技術,培育安全與環境科研隊伍,為中國和全球的工業安全和環境保護服務。《安全與環境學報》讀者對象:相關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中專院校相關師生,政府部門管理及決策者,廠礦企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本刊特別注重為博士生、碩士生科研服務。
摘要:21世紀人類共同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對于城市建筑來說亦必須由傳統高消耗型發展模式轉向低消耗低污染的發展模式,綠色建筑正是實施這一轉變的必由之路,也是當今世界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以綠色建筑節能的特點為切入點,重點從節能角度分析了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必要性指出進行綠色建筑設計要考慮到居住環境的氣候條件,進行綠色建筑設計要考慮到應用環保節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術。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和諧統一,環保節能材料施工技術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口劇增、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資源過渡消耗等問題嚴重威脅著世界各國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每年的新房建設中有80%為高耗能建筑,2010年數據顯示,中國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耗總量的比例從1978年的10%上升到現在的28%,在交通、工業、建筑三大高能耗領域中,建筑能耗所占比重不斷上升,而我國又是一個人均資源短缺的國家。要想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就必須綜合利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及環境保護技術等。但近些年來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和索取已經超越了自然環境的承受范圍和自凈能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將可再生能源與建筑相結合,已經成為綠色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目前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
(1)對綠色建筑的含義模糊不清。有些人認為綠色建筑設計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對建筑物內外進行綠化,這個理解只是綠色建筑的含義之一。綠色建筑首先應該是為人類提供安全、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其次,能夠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的條件下,高效率的使用資源和能源,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節能環保建筑,使其為我們提供一種先進的生活方式。
(2)綠色建筑需要大眾化設計。當代之所以提出綠色建筑概念是為了更好的使人類和自然環境長期共存發展下去。但這并不意味著高成本、大投入、高綠化,也不一定非是高科技相反,為了更快推廣綠色建筑理念,實施可持續性發展,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應更多采用經濟;實用的大眾化元素,如外窗遮陽裝置室內采用無污染健康的裝飾材料等,這樣才能將綠色建筑理念快速普及
(3)綠色建筑理念不僅局限于新建建筑,同時也適用于既有建筑。目前我國既有建筑近400億平方米,能源利用率僅為33%,且一般建筑的使用年限為50年,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戶,如僅在新建建筑中推行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收益極為有限。
(4)我國缺乏綠色建筑的實例。目前大部分都停留在綠色建筑的理論上,而實際建成的優秀綠色建筑案例較少,缺乏可供參考的經驗。
二、綠色建筑設計
進行綠色建筑設計要考慮到居住環境的氣候條件綠色建筑是一種氣候適宜性建筑,即遵循氣候特點設計出低耗能建筑。
1、進行綠色建筑設計要考慮到應用環保節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術
綠色建筑是一個能積極地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調節系統。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層的材料和結構,一方面作為能源轉換的界面,需要收集轉換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層必須具備調節氣候的能力,以消除減緩甚至改變氣候的波動,使室內氣候趨于穩定,而實現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須有賴于未來高新技術在建筑中的廣泛運用
(1)綠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主要是木材),盡量使用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無放射、低揮發、低活性材料;另外,對油漆、膠水、粘合劑、地板磚、地毯、木板和絕緣物的選擇,除了要考慮性能優良外,還開始強調沒有毒性物質的釋放。
(2)注重對外墻保溫節能材料的使用;外墻保溫節能材料屬于保溫絕熱材料,僅就一般的居民采暖的空調而言,通過使用絕熱維護材料,可在現有的基礎上節能50%-80%。
(3)綠色建筑主張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利用空調冷凝熱作為生活熱水的輔助熱源,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能產生的熱水作為日常生活用熱水。利用太陽能光電系統來支持日常生活用電;在混凝土中埋設光導纖維,可以經常地監視構件在荷載作用下的受力狀況,自我修復混凝土可得到實際應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過多功能的組織進行呼吸,可凈化建筑物內部的空氣,并降低溫度、形狀記憶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頁窗的調整或空調系統風口的開闊,自動調節太陽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陽能電池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無論使用何種技術,綠色建筑總是立足于對資源的節約(reduce)再利用(reuse)循環生產(recycle)等幾個方面其次,綠色建筑的形式必須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層將不再是內部與外部的分界線,而將逐步成為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界面綠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將是多樣的,尤其是外層材料將是高度綜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建筑行業將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種先進技術,創造一種能更加適合居民生活的與大自然高度和諧的高科技建筑環境
2、綠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間和諧統一
綠色建筑核心內容是盡量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并盡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質的新技術新材料:要有合理的選址與規劃,盡量保護原有的生態系統,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并且充分考慮自然通風、日照、交通等因素要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盡量使用再生資源盡可能采取太陽能、風能、地、熱生物能等自然能源;盡量減少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排放,采用生態技術實現廢物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控制室內空氣中各種化學污染物質的含量,保證室內通風日照條件良好。
三.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
隨著綠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世界各國相應制定各類建筑環保評估、建筑可持續性評估、綠色建筑評估等,其中美國的LEED標準被認為是最完美、最具影響力的評估標準。主要從可持續建筑場址、水資源利用、建筑節能與大氣、資源與材料、室內空氣質量等進行綜合考察,分為白金、金、銀和證書四個認證級別。中國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主要從建筑物的節能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等方面進行評價,分為三個級別綠色建筑理念的提出是為了讓人們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態系統抱著關心和尊重的態度去處理長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在建筑設計中樹立綠色理念,從多方面出發,運用各種設計方法,達到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繼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四、實行限制性和鼓勵性政策并舉的方針,大力推行綠色建筑
1、綠色建筑的回報相對滯后于投入
綠色建筑是在經濟方面需要更多的前期費用、而利益回收速度又相對緩慢的項目。更重要的是,用于綠色建筑體系方面的投資所帶來的回報,最終并不一定能使開發商受益,而多由使用者和社會所分享。即使這樣,一般也是在若干年之后才會見到節約資源的價值大于用于生態方面投資的價值。所有這一切都有可能使決策者和開發商望而卻步,或者力不從心。這似乎已成為一種規律,即如果一種新的思想或者技術所產生的短期效益(如投資回報比)并不明顯高于傳統思想或技術的效益,那么即使它會有更好的長期效益(如低廉的建筑管理與維修費用、長壽命、節約資源等),也很難為人們所接受。在建筑、城市以及社會各方面的任何變革都有可能出現這類問題。
2、政府應實行限制性和鼓勵性政策并舉的方針
要使人們接受綠色建筑,就要實行限制性和鼓勵性政策并舉的方針,對于達不到節能設計標準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等強制性措施加以限制;對于按標準節能設計或采用可再生資源的建筑,給予減免稅收、貼息貸款、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從而增強綠色建筑項目開發的經濟可行性。特別是在開始階段,如果沒有好的經濟、社會和道德方面的激勵機制用于補償開發商額外投資的損失,綠色建筑的推廣就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因此,應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總體水平,盡快確定目標并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體系,將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公正合理地分享社會資源。總之,在倡導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今天,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但在發展中的中國,如何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道路,需要擴大建筑師不斷探索,任重而道遠。
五結語
綠色建筑是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斷瀕臨失衡的危險現狀所尋求的理智戰略,它告誡人們必須重建人與自然有機和諧的統一體,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生態高水平的協調發展,建立人與自然共生共息生態與經濟共繁榮的持續發展的文明關系。
參考文獻:
[1]仇保新.建立五大創新體系,促進綠色建筑發展[J].建筑學報,2006,(8):5-7.
[2]林憲堂.綠色建筑生態·節能·減廢·健康[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307.
[3]李百戰.綠色建筑概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4]劉煜.國際綠色生態建筑評價方法介紹與分析[J].建筑學報,2003,(3):58-60.:
[5]葉青,卜增文.本土、低耗、精細———中國綠色建筑的設計策略[J].建筑學報,2006,(11):15-17.
文章標題:環境科學論文綠色建筑節能方向論文范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huanjing/1810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