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12-28 10:25 熱度:
水產養殖需要實時監測,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尤其是病害的發生,造發現早防治,以減少養殖戶的損失,本文主要探討水產養殖病害監測技術。
《廣西水產科技》水產養殖雜志,創刊于1972年,是由廣西水產研究所主辦的追求學術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水產科技期刊。本刊自創刊以來刊登了大量反映水產學科最新熱點技術與理論成果的文獻,推動了水產業科技的傳播與交流,促進了地域的經濟發展。
合理的密養、混養是養魚增產措施之一,如放養過密,代謝物、殘餌等有機物分解不及時,導致中毒或缺氧,造成飼料利用率降低,從而引起魚的生長快慢不勻,大小懸殊,瘦小的魚極易患病而死亡;其次投不潔或變質的飼料,如腐敗的水草、螺螄等就會引起草魚、青魚患病。
在全省設置測報縣(市、區)30個,共93個測報點,對121092.7畝養殖水面的12個養殖品種進行病害監測。一共監測到26種病害,其中細菌性疾病是主要水產養殖病害,占總數的46.2%,其次是寄生蟲性疾病,占總數的34.6%。5~9月是我省魚病綜合發病高峰期,,通過對2015年病害流行情況和發生特點進行分析,預測了2016年我省病害流行趨勢,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1監測方法
1.1監測點的設置由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牽頭,充分利用全省30個縣級防疫站建設項目,每個縣設3~4個測報點,共93個測報點,組成測報隊伍。同時,4-10月每個測報點采集養殖水樣一份,送省水產品質檢中心進行檢測,重點檢測參數為氨氮、亞硝酸鹽、COD(Mn)、PH等,為病害防控提供參考依據。
1.2測報方法和測報品種各有關縣(市、區)確定測報點,并指定專人作為測報員,1月到12月每月依次前往各個測報點取樣,實時監測病害發生情況,采用目檢和實驗室檢驗診斷,確定病害種類與病害面積并將數據匯總至省水產技術推廣站。指定測報品種為:草魚、鰱魚、鳙魚、鯽魚、鮰魚、鰻魚、鱖魚、黃鱔、中華鱉、池碟蚌、河蚌、河蟹等12個品種。重大疫病要隨時上報。取3月-11月的數據進行分析。
1.3計算方法發病率=發病面積/監測放養面積,死亡率=監測放養面積內某一種魚類某一種疾病的死亡率的死亡數量/監測放養面積內某一種魚類總放養數量,發病種類規格=發病魚體長cm或體重g,存塘量=放養數量/放養面積。
2監測結果與分析
2.1測報病害種類情況2015年,在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贛州、宜春、上饒、吉安、撫州等10個地市,對我省12萬多畝養殖水面進行監測,監測月份從3月到12月。其結果表明被監測品種中細菌性魚病是主要病害。如圖1,共測報到病害26種,其中病毒性2種、細菌性12種、真菌性1種、寄生蟲9種、不明原因及其他2種,其中細菌性和寄生蟲類疾病占主要地位,分別占46.2%和34.6%。
2.2主要養殖魚類病害流行情況及發生特點
2.2.1草魚2015年江西省草魚病害有17個種類,包括草魚出血病、水霉病、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細菌性敗血癥、白皮病、腐皮病、錨頭鳋、中華鳋、車輪蟲、指環蟲、鲺病、孢子蟲病、小瓜蟲病、頭槽絳蟲病、缺氧及水質惡化危害。4-9月為發病高峰,且5-8月最為嚴重,最高發病率達32.9%。6月死亡率最高,達11%。其中爛鰓病和腸炎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
2.2.2鰱鳙、鯽魚鰱鳙、鯽魚的細菌性敗血癥、腸炎病、暴發性出血病、錨頭鳋病感染較為嚴重,全年均有發生。其中,鰱、鳙疾病有細菌性敗血癥、腸炎病、赤皮病、白皮病、水霉病、爛鰓病、錨頭鳋、中華鳋、指環蟲、暴發性出血病10個種類。5-9月為各類疫病發病及死亡高峰期,其中暴發性出血病最為嚴重,9月份發病率最高,4月份死亡率最高。
2.2.3鰻魚鰻魚的主要疾病是寄生蟲病和爛鰓病,其中寄生蟲病主要是指環蟲病、小瓜蟲病發病率最高,發病區主要是資溪縣、上高縣和石城縣的鰻魚養殖區,資溪縣和上高縣以寄生蟲病為主,石城縣以爛鰓病為主,發病的高峰期在4-8月。鰻魚病害呈高發態勢,這與鰻魚的集約化養殖程度高、病原的耐藥性和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有關。
2.2.4斑點叉尾鮰斑點叉尾鮰疾病有愛德華氏病、腸炎病、腐皮病、爛鰓病,全年愛德華氏病和腸炎病均有發生,發病區主要在新干縣、崇義縣和峽江縣。其中,6月份時爛鰓病突發,非常嚴重,最高發病率都高達17.36%,這與6月天氣多變,養殖密度過高,水質惡化等因素有關。
2.2.5鱖魚危害鱖魚的主要有爛鰓病、指環蟲病、車輪蟲病、腐皮病、水霉病,其中以爛鰓病和指環蟲病發病最為嚴重,全年均有發生,發病區主要在余干縣和萬安縣,發病高峰期在4-8月。5月因洪水泛濫,網箱養殖的鱖魚爛鰓病較嚴重。
2.2.6黃鱔黃鱔的主要病害是線蟲病、腐皮病、腸炎病、暴發性出血病,全年線蟲病和腐皮病發病最為嚴重,最高發病月份為5、6月,發病率為66.7%。該病高發地區在玉山縣,5月份發病率高達100%。由于該地區多為高密度靜水養殖的土質鱔池,且沒有徹底清塘,加上天氣多變,致使鱔魚受損傷引起而引起。
2.2.7貝類、中華鱉貝類除偶有病因不明的死亡情況外極少發生病害;但對于養殖貝類的病害來說,目前了解甚少,應加強病害調查和研究。中華鱉主要是腐皮病、潰瘍病和癤瘡病,發病高峰期在6-8月份。癤瘡病隨著氣溫上升在甲魚上危害呈現加重趨勢,但死亡率較低。
3討論
3.1關于2015年漁業病害特點分析根據全年病害測報的統計顯示,2015年全省水產養殖病害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傳染性疾病流行趨勢擴大。在監測到的26種病害種類中侵襲性疾病的危害大、發病率高、流行地域廣,遍及全省各個養殖場,包括錨頭蚤病、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等。其次,發病率有所降低,但病程期長。再次,發病時間早,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病害蟲發病的時間越來越早,往年在水溫比較低的1-4月份,通常只發生少量的水霉病和寄生蟲病,而這幾年,不僅水霉病和寄生蟲病發病,還伴有細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發生。再次,病害種類增多,致病因子日趨復雜,涉及到水域環境、苗種、飼料、管理、漁藥使用等。特別是6、7、8、9月份魚病綜合發病高峰期,其間各種暴發性魚病不斷,間或出現一些不明病因的病害。第五,發病情況總體穩定,某些地區突發性、暴發性疫病增多,流行范圍擴大。如草魚、鰱鳙魚、鯽魚、鰻魚、鱖魚、鮰魚、黃鱔主養品種。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表現為發病區域越來越廣,發病頻率趨高,流行時間延長,發病時間發展到全年發病。
3.2關于2015年疾病發生原因的分析
3.2.1環境因素(1)如外界水溫突然劇變,魚類難以適應發生疾病進而死亡,或是魚苗運輸過程中和魚苗下塘時,溫差過大,也會引起魚苗大量死亡。(2)機械性損傷,拉網捕魚、魚種運輸和人工授精時操作不當,常使魚體受傷,引起組織、細胞的變性、壞死,同時伴有出血現象,易被致病細菌、水霉菌所感染。(3)由于大量投飼、廢水造成的污染致使水質中各類化學成份發生變化也會引起魚類發病,如溶解氧、酸堿度、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重金屬鹽類等。
3.2.2人為因素放養密度不當和混養比例不合理。如果人工投餌不均,時投時停、時飽時饑,這樣攝食不勻,也會導致養殖水體環境因素的變化,可引起魚類發病;還有病急亂投醫、不注意藥物禁忌、不管水質好壞隨時用藥,易造成病原體的耐藥性,增大治療的難度。
3.2.3各種病原菌的侵入及魚體自身免疫力下降由于不重視養殖水體的調控,導到各種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以及養殖對象免疫力下降而致病,如白頭白嘴病一般只在體長一寸半以下的草魚發生。另外,還有些直接吞食或間接危害魚類的敵害生物,如水蛇、水鳥、水蛭、水生昆蟲、水綿、青坭苔、湖淀等要及時捕殺和清除。
42016年水產疾病流行預測
根據2015年的發病情況以及2016年氣候預測,2016年我省水產養殖病害流行總體趨勢如下:魚類疾病仍以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為主;2016年初的雨雪天氣,對寄生蟲病有抑制作用,但對病毒性疾病的影響不大,要當心病毒性疾病的發生,不可輕視;在4月份氣溫變化劇烈的時段,特別要注意水溫的落差變化,也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關鍵時段,要注意養水;在疾病流行的高峰期(7-9月)要注意合理投飼,確保水體中溶氧量滿足需求;整個養殖過程中加大養水技術的管理,也是抵制病害發生的關鍵點之一。
文章標題:水產養殖病害監測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3748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