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8-17 14:17 熱度:
農業的發展也是現如今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國家也在對農業發展上做一些改革和調整。區域產業也是值得研究和關注的一個方向,本文是一篇農業論文發表范文,主要論述了如何發揮區域產業優勢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摘 要:農業如何發展是一個重要問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而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業勞動者——職業農民,本文以璜土的葡萄種植為例,闡述了如何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關鍵詞:產業優勢,新型,職業農民
晚清詩人(璜土人)金武祥曾吟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如今,璜土葡萄甲天下?璜土鎮,良渚文化發祥地,江陰市西大門,與常州毗鄰,北依長江,南接滬寧高速。工農業經濟發達,近年來特別是水果種植經營發展勢頭迅猛。“滿筐圓實驪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園知此味,露華應不乞金盤。”(元·鄭允端,《葡萄》)如今,璜土葡萄以個大、味鮮、汁甜美享譽華東、華南地區。每年七八月璜土葡萄上市時,全國各地的客商、游客絡繹不絕來到璜土收購、采摘、品嘗葡萄。葡萄小產業大,璜土以葡萄逐漸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一、發揮區域產業優勢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意義與價值
(一)引領產業發展呼喚現代職業農民。本區域果農以葡萄種植為主,雖然經過十多年發展,種植面積達到13 000多畝,從業人員超過5 000人,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尚屬發展的初級階段,只有鮮食葡萄的生產與銷售,只解決了“如何種”的問題,“種得好”與“賣得好”以及產業鏈的建設和延伸尚處在探索階段。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除政策層面的制約因素外,種植戶主體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一是設施種植面積不足,種植技術相對落后,導致葡萄品質低,抗災能力差。在萬畝種植面積中正真利用設施種植的面積僅占10%左右,抗災能力差,靠天吃飯。我們在調研中發現50%多的種植戶虧本,30%的種植戶保本,10%的種植戶略有盈余,10%的種植戶有較多的盈余,挫傷了種植戶的積極性,對葡萄產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
二是種植戶主體 “老齡化”日趨嚴重。把農業作為自己發展方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年齡層次跨度可以從三四十歲至七八十歲,其中年齡比率中占多數以五十歲以上為主,這一群體由于歷史原因文化層次普遍較低,接受科學技術的能力有限,其中部分農戶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固步自封較突出,主動參與培訓和更新種植技術的意識較差。
三是種植戶過于分散。萬畝種植面積分散在上千家種植戶中,缺少上規模的龍頭大戶,帶動能力不強。無論是新技術的推廣、品種的更新、銷售的策略都難以形成合力。要使我鎮葡萄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必須依靠現代職業農民引領。
(一)加快城鎮化化建設更需現代職業農民。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51.27%。這是具有轉折性、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性事件,必將給農業農村發展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本區域2013年被無錫市命名為“無錫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示范先導區”,青壯年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將越來越少,農村后備勞動力,大多不愿務農。將來“誰來種地”、靠誰建設現代農業,日益成為我們必須面對和破解的重大現實問題。要破解這一難題必須依靠現代職業農民。
(三)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民問題同樣呼喚現代職業農民。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這一名詞。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農業勞動力老齡化趨勢日趨嚴重,農業勞動力后繼乏人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乃至威脅農業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吸引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年輕人從事農業,并把農業生產作為終身職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點培養。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依托區域產業優勢,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轉變農業生產經營關系模式,以適應本區域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
二、發揮區域產業優勢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目標與內容
如今的農業只靠“臉朝黃土背朝天”肯定無法實現小康,靠地致富就必須要尋創新、找突破,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必須依靠新型職業農民。現代農業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的社會化農業。
(一)所謂“新型職業農民”與傳統農民、兼業農民不同,新型職業農民除了符合農民的一般條件,還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新型職業農民是市場主體。傳統農民主要追求維持生計,而新型職業農民則充分地進入市場,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選擇使報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較大的經營規模和較高的收入水平。
2.新型職業農民具有高度的穩定性,把務農作為終身職業,而且后繼有人。穩定性是農業特點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以區別于對農業的短期行為。
3.新型職業農民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現代觀念,新型職業農民不僅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還要求其行為對生態、環境、社會和后人承擔責任。
(二)引導年輕人進入葡萄產業發展,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中國人傳統思維“跳出農門”和農業的辛勞讓許多年輕人對農業望而止步,種植戶“老齡化”日趨嚴重,把農業作為自己發展方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既要政府大力引導年輕人積極投身葡萄產業發展,政府可在葡萄種植園區開辟“大學生農業創業基地”,給予政策、資金、技術的支持和幫扶,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同時,要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端科技人才,研發葡萄新品種,推廣種植新技術,為種植戶提供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確保葡萄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重點探索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方式和途徑。通過對我鎮已有的并相對成功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分析和研究,包括經營理念、經營技術、經營方式、產業發展等,尋找職業農民成長的一般規律。根據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要求開發課程。同時,在政策層面上就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得到政府層面的相關政策的扶持。
三、發揮區域產業優勢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探索與實踐
本著“服務主導產業,尊重農民意愿,突出培訓實效”的原則,依托省級“農科教”示范基地,以國家級實驗項目(《在“四合一”果農課堂,培養現代新型職業農民》的研究)為抓手,積極開展培養“現代新型職業農民”的嘗試。在對我鎮已有的并相對成功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分析和研究,包括經營理念、經營技術、經營方式、產業發展等,尋找職業農民成長的一般規律,并作為我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基本途徑。
案例1《老戴和他的環太湖精品葡萄合作聯社》
老戴,全名戴志泉, 1955年出生于江陰市璜土鎮,1973年高中畢業后投身軍伍保家衛國。2007年,璜土葡萄種植面積達到了8000畝,老戴也發起成立了迎香葡萄專業合作社,當時入戶農戶達100多戶。問他為何這樣做,老戴回答道“一是喜歡上了這一行業,二是也想為璜土農戶及農業產業做點事”。去年老戴在CCTV7上小秀了一把,現在他對農業發展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今年9月,老戴發起聯合九家合作社共同成立“江蘇省環太湖精品葡萄專業合作聯社”,合作聯社跨越江蘇、浙江和上海三地,合作聯社宗旨:一、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提升葡萄管理水平;二、加強葡萄營銷管理,均衡市場流通;三、利用好優勢資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帶領農戶共同致富。
案例2《要做一輩子的農民--吳谷峰》
吳谷峰,男,1974年生于江陰璜土,1990年高中畢業,麗豐果園負責人。種植面積從最初的3、4畝發展到40多畝,葡萄品種從單個擴大到了8個。由于吳谷峰種植技術精湛,為人也實誠,每年葡萄剛上市,其園中葡萄在一、兩個星期之內就銷售一空,而且大部分客戶都為老主顧。問其未來的目標,他說想建設一個幾百畝的果園,園中四季有花開,四季有果結。問其是否后悔進入這一行業,其回答“沒什么后悔不后悔之說,人只要問心無愧,對的起家人對得起社會,那就沒有白來這世上走一遭,我要做一輩子的農民。”
以上案例,基本具備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特征,他們的成長經歷成了我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活教材,他們的果園就成了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實踐基地。
農業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中國農民合作社》是我國第一份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專門期刊。本刊以宣傳合作理念、普及合作知識、推廣合作社經驗、促進合作社發展為辦刊方針。旨在為全國農民合作社建立有效的交流和展示平臺,在宣傳、服務、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刊物注重理論性、實用性、可讀性,使讀者在閱讀時盡享知識之愉悅,獲取重要之信息。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論職教課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結合點[J].職業技術教育,2004(13).
[2]周杏芳.職業技術教育中“模塊式”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
作者簡介:金平(1976-),男,江蘇江陰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現代農民培訓和社區的教學、管理和研究。
文章標題:農業論文發表發揮區域產業優勢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2772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