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礦業論文 發布日期:2018-11-07 11:39 熱度:
摘 要:廣東省信宜市北界地區鈾礦預查區位于華夏地塊之云開隆起區腹地,即華南褶皺系云開后加里東隆起區之云開大山隆起核部。通過預查工作,預測了新的成礦遠景區,對區內成礦作用及成礦規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展示了北界地區有較大的找礦空間和找礦潛力。
關鍵詞:北界地區;鈾礦;找礦遠景
1 地質背景
礦區位于華夏地塊之云開隆起區腹地。即華南褶皺系云開后加里東隆起區之云開大山隆起核部(廣東省地質志,1984)。云開隆起位于相毗鄰的廣東西部和廣西東南部。
1.1 地層
礦區位于北界花崗巖體中部,地層出露極少。地層區劃屬于云開地層分區,分布元古系云開群蘭坑組和沙灣坪組。蓋層普遍缺失,僅見第四系的溝谷、山間沉積。
1.1.1 元古系云開群
蘭坑組:以灰綠色石英云母片巖、云母片巖及含云母變質粉砂巖為主,夾炭質云母片巖、微粒石英巖組成。
沙灣坪組一段:以灰、灰綠色云母石英片巖、含長石黑云母片巖、含石榴石云母石英巖、變質砂巖為主,底部以厚層狀石英巖為標志,平行不整合于蘭坑組之上。頂部夾薄層硅質巖及灰黑色含炭質云母片巖。
沙灣坪組二段:底部以中厚層—塊狀云母石英巖為標志,整合于沙灣坪組一段黑云母長英角巖及薄層硅質巖之上。其主要巖性是灰綠色云母石英巖、云母石英片巖、石英云母片巖,偶夾灰黑色含炭質片巖。
1.1.2 第四系(Q)
第四系分布于水系、溝谷和山間地帶,由近代河湖及陸地混合巖相沉積作用形成,主要由礫石、砂、砂質粘土、粘土等組成。
1.2 構造
受北北東向信宜—廉江大斷裂帶影響,勘查區內主要發育北北東向斷裂帶,其中洋魯山硅化斷裂帶、北界硅化斷裂帶、俊耀硅化斷裂帶是勘查區3條主要的北北東向構造。
1.2.1 洋魯山硅化斷裂帶
該斷裂帶北起良帥垌,往南經洋魯山、平山坡、倉地延出圖外,長約33km,寬1~50m不等,產狀20°~30° SE∠60°~80°。斷裂帶內巖石具有分帶性,由中心向外依次為硅化巖、絹云母化硅化花崗壓碎巖和硅化花崗碎裂巖,地表表現為白色團塊狀石英、硅化碎裂巖等。在長塘村附近前人施工有3條坑道揭露到該帶,其中在 KD1、KD2都揭露到該帶,其成分主要為硅化碎裂巖、蝕變碎裂巖等,見白色、煙灰色團塊狀微晶石英、斷層泥等,且高嶺土化、粘土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硅化等蝕變較強。在KD1、KD2中見到工業鈾礦化,礦化連續性較好。為區內主要的控礦構造。
1.2.2 北界硅化斷裂帶
在北界鎮附近出露,與洋魯山斷裂帶平行往西南貫穿勘查區。地表斷續出露長約 20km,產狀 10°NW ∠70°~78°,寬1.5~5m,局部寬大于15m。成分主要為白色團塊狀石英和硅化碎裂巖,見后期白色梳狀石英,蝕變主要有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褐鐵礦化、赤鐵礦化等。沿帶見鈾異常點分布。
1.2.3 俊耀硅化斷裂帶
在礦區東南的俊耀村一帶出露。地表斷續出露長約6km,寬3~5m。走向約30°,傾向北西,傾角65°。成分主要為硅化碎裂巖、硅化碎裂花崗巖等,褐鐵礦化較強。
1.3 巖漿巖
巖石以印支期片麻狀黑云母花崗巖為主,其次見片麻狀混合花崗巖和少量燕山期花崗巖、輝綠巖脈。
1.3.1 片麻狀(條紋狀)混合花崗巖
在礦區南部小面積出露。礦物定向排列,呈黑白相間的條帶,片麻狀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由長石、石英、黑云母等組成。偶見長石、石英斑晶,呈橢圓或次圓狀。其與中粒黑云母花崗巖的接觸部位往往見較強的偉晶巖化和較強的蝕變現象。
1.3.2 印支期片麻狀黑云母花崗巖
印支期片麻狀花崗巖是礦區內出露最廣的巖石,以中粗粒、粗粒片麻狀黑云母花崗巖(γ5 1a ),中細粒、中粒片麻狀黑云母花崗巖(γ5 1b )和細粒片麻狀黑云母花崗巖(γ5 1c )組成,其中以中粒片麻狀黑云母花崗巖為主。巖石呈灰白色,由長石、石英、黑云母組成,礦物呈定向排列,片麻狀花崗結構,塊狀構造。巖石風化后一般呈白色—淺黃色,部分地段巖石風化后呈紅色—紫紅色,白云母變多。
1.3.3 燕山期花崗巖
燕山期花崗巖由早期的中粒、中粗粒二云母花崗巖(γ5 2 )和晚期的細粒二云母花崗巖[γ5 3(2) ]組成,早期巖石在礦區北部出露較多,南部主要見少量呈小巖體形式出露的燕山晚期細粒二云母花崗巖[γ5 3(2) ]。巖石由長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組成,其中黑云母較白云母多,灰白色,中粒、中粗粒、細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
1.3.4 輝綠巖脈
輝綠巖脈主要出露于礦區南部柴沖村—新田村一帶,地表斷續出露長約 3~4km,呈薄層狀成組產出。層狀輝綠巖厚 0.2~1.2m,一般厚約 0.5m;走向 15°,傾向 E 或 SE,傾角 15°~30°,一般為 20°左右。新鮮巖石呈灰綠色,輝綠結構,塊狀構造,巖石中見細粒狀黃鐵礦。風化后呈紅棕色或土黃色。在柴沖地段發現的輝綠巖脈地表露頭多有鈾異常反映,個別見工業鈾礦化現象,如柴沖A547礦點。
1.4 地球物理特征
1.4.1 區域伽瑪場特征
根據前人1∶5萬航空放射性測量結果表明,北界巖體航測伽馬背景值為13~27γ,伽馬趨勢高場展布形態與北界巖體基本吻合 ;異常場主要分布在趨勢高場內,且其長軸方向與主構造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反映異常場與構造、異常和礦化的產出有一定的成生關系。
1.4.2 巖礦石物性參數特征對礦區內巖礦石進行放射性元素定量分析,結果見表1。
從表1可看出,區內礦石及近礦圍巖間鈾釷鉀元素含量差異較大,能夠反映出地表異常。另外,與構造相關的巖石,如硅化碎裂巖、硅化帶、硅化輝綠巖氡濃度極高,說明構造內放射性元素的活動較強烈,有利氡的存儲富集和遷移,巖石視電阻率與圍巖呈相對低阻特征,這為AMT測量提供物性差異的前提。
2 找礦前景分析
2.1 鈾礦化特征
礦區發現的鈾礦化類型由硅化帶型、蝕變碎裂巖型和蝕變輝綠巖型( 亦俗稱“交點”型,為輝綠巖脈與構造交匯部位經動力與熱液變質作用形成的礦化類型)3 種,3種類型共同特征均受斷裂構造控制。以西江河為界,在勘查區北部洋魯山鈾礦化以硅化帶型和蝕變碎裂巖型為主;勘查區南部柴沖鈾礦化主要見蝕變碎裂巖型和“交點”型。
硅化帶型:主要見于礦區北部洋魯山—平山坡村一帶,該類型的鈾礦化受硅化帶控制,且礦化規模較大,與紫紅色、黑色微晶石英、玉髓關系密切,有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等蝕變。
蝕變碎裂巖型:主要在礦區北部和南部有發現,其中在南部較為發育。鈾礦化產于蝕變碎裂巖帶中,與硅化、赤鐵礦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等蝕變關系密切。
蝕變輝綠巖型:主要見于礦區南部柴沖地段。該類型鈾礦化與層狀緩傾斜輝綠巖脈關系密切,礦化往往產于蝕變輝綠巖或蝕變(硅化)碎裂巖帶與輝綠巖的交匯部位,受輝綠巖或蝕變碎裂巖與輝綠巖聯合控制,多形成較富的鈾礦體。輝綠巖中蝕變強烈,發育碳酸鹽化、赤鐵礦化等蝕變。蝕變輝綠巖多呈灰黑色、黑色。
2.2 成礦前景分析通過對礦區北部、中部與南部開展預查工作,預測了新的成礦遠景區,對區內成礦作用及成礦規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展示了北界地區有較大的找礦空間和找礦潛力。
(1)通過北部的預查工作,對北部洋魯山地段鈾礦體產出規律有了新的認識,對硅化碎裂巖型鈾礦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下一步將圍繞這些發現,開展進一步的工作,加深認識,擴大遠景。
通過工作,從地表到深部,都對A73礦點進行了一次新的認識。面上工作,大致了解了該點地表連續異常的分布情況,及與洋魯山斷裂帶的關系;從鉆孔揭露可知,洋魯山斷裂帶中具有工業鈾礦化,為控礦構造。且前人在北部施工的坑道工程也揭露到好的工業鈾礦體。而本次僅對A73礦化點做了深部揭露,但仍未完全查明該帶的礦化特征;而在A46、A48兩個礦化點,地表也有較好的鈾異常(礦化),由于鉆探工作量有限,本次未能進行深部探索。
(2)中部石井地段構造發育,但其成分簡單,蝕變弱,構造內幾乎無異常顯示,找礦前景較差。
通過野外現場調查,發現石井地段內主要斷裂構造露頭較好,且規模產狀穩定,但各帶內物質成分簡單(成分主要為白色石英、硅化碎裂巖、碎裂花崗巖,局部見構造角礫巖等),與成礦有關的熱液蝕變較差,且各帶內幾乎無異常顯示,僅局部有零星增高反映;同時,發現的幾處異常或增高反映均與輝綠巖有關,如石井村附近的異常分布,基本沿F9號輝綠巖脈出現。通過 ZK301-1與ZK307-1鉆孔對F9進行揭露,發現該地段隱伏構造不發育,而揭露到的輝綠巖往深部厚度變薄,蝕變減弱,無異常和礦化顯示,因此如果該輝綠巖組沒有與成礦構造相交,則其成礦可能不大。
(3)通過在南部柴沖地段開展面上地質、物探工作,已發現有多個具有找礦潛力的鈾礦點(如 A547、 A1444),下一步應立足于已發現的鈾礦點(帶)開展預查找礦,擴大資源遠景。
柴沖地段位于勘查區南部,處于洋魯山硅化斷裂帶與俊耀硅化斷裂帶的夾持區間,呈北東向展布。在此斷裂夾持區內鈾異常、礦化點密集。同時,區內發育成群成組緩傾斜輝綠巖脈,這些輝綠巖脈的地表露頭,大多有鈾異常或礦化,有的甚至達到工業鈾礦化,如 A547礦化點。
前期在A547礦化點周圍施工5個鉆孔,其中工業礦孔2個,礦化孔1個,2個異常孔。鉆孔揭露顯示該地區有較好的工業鈾礦體產出,同時發現了輝綠巖有往南東方向深部延伸的趨勢;而在本次工作通過伽馬能譜測量、氡子體剖面測量與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測量等物探工作發現深部存在隱伏構造,且構造與輝綠巖交匯部位有異常增高現象。因此根據勘查區南部柴沖—通丈一帶鈾礦化特征及成礦地質條件,提出的 “斷裂帶夾持區間”構造控礦和緩傾斜輝綠巖脈控礦的成礦模式就有了一定的可能性。從而可能形成如圖1 所示的礦體富集情況,預測在此夾持的區間,會有較好的成礦遠景。
參考文獻:
[1]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一大隊.廣東信宜縣北界地區羅漢A73深揭點詳查及外圍普查工作總結報告[R].1978.
[2]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三大隊.廣東信宜市北界地區鈾礦預查報告[R].2016
文章標題:粵西北界地區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kuangye/3950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