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礦業論文 發布日期:2013-01-04 09:22 熱度:
摘要:遙感技術作為現代新型的大地測繪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國家建設的方方面面,目前,地質測繪中的遙感技術的應用也已經非常的成熟了,本文就遙感技術在測繪工作中的應用做了一些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遙感技術,地質測繪
一、引言
地質測繪總體來說是一項政府行為上的技術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管理職能并且具有法律意義的行政技術手段,其主要工作是調查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界線、質量、權屬和利用現狀等基本情況來測繪其幾何形狀與面積,目前,隨著遙感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遙感調查正由示范性實驗階段步入全面推廣的實用性階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效果,大大提高了經濟和社會效益。應用遙感技術開展地質測繪是極其必要的,是當代高新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遙感技術特點及其它相關高新技術的高速發展,可以貫穿于地質測繪調工作的全過程,應用遙感技術開展地質測繪工作具有廣闊的前景。全面推廣地質災害遙感調查,有待于遙感工作者和地質災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遙感技術是最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新興科學技術。隨著空間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資源、環境監測衛星的發射與運行,為研究地表動態變化提供了多時相、大范圍的實時信息,遙感技術不斷與地學、環境科學相互滲透,成為研究地球資源環境最有力的技術手段。遙感模式識別也為模式識別這一傳統學科帶來了新的問題與挑戰,注人了研究與探索的活力,近20年來,遙感技術在地址測繪與工程勘查領域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遙感技術是在測繪科學、空間科學、電子科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其他學科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它的應用已深入到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1]。
二、遙感技術在地質測繪中的應用
遙感對地觀測技術是當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0世紀末幾年開始執行的“對地觀測系統(EOS)”計劃的主體。它具有時效性好、宏觀性強、信息量豐富等特點。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可以準確地監測地質災害體的形變與蠕動情況,從衛星遙感圖像上可實時或準實時地反映災時的具體情況,監測重點災害點的發展演化趨勢,增強地質災害發生的預見性。因此,為了能及時地調查地質災害狀況,為搶災與救災工作提供準確資料,根據國民經濟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地質災害調查中采用遙感技術這一先進手段,是尤為必要的,這也是現代高新技術應用發展的必然趨勢。
2.1遙感技術在地址測繪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將有利于發展科學、促進地質礦產事業的持續發展。遙感信息反映的地質事實,不能因為學科偏見,傳統觀念和規程而被改變。當然,早期的遙感資料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近年來,由于采用了新的技術思路,在大比例尺地址測繪和地質制圖中,遙感與地質的符合程度和可兼容程度有了很大的改進,但在如何充分發揮遙感地質的認識上仍有待統一,否則遙感地質將無法健康發展下去[2]。
2.2 在巖漿巖、變質巖,特別是火山巖地區,地質圖上對地質結構的描述要比實際粗略得多,很多復式侵入雜巖體、隱伏侵入體、火山機構、脈巖、變質巖的類型和相帶在遙感圖像上有充分的反映,但常規地質圖則記述得很簡單。在松散堆積物廣泛覆蓋的地區,地質圖上的要素內容也過于簡略,近年來,各類鉆井、物探資料進一步證明了遙感地質資料的可靠程度,如果能用遙感資料將各種各樣的隱伏地質信息、隱蔽地質界限,補充到這類地區的地質圖上去,則將大大改善其地質研究程度,所以地址測繪開展了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在這些工作中如能充分正確地應用遙感技術,也必將大幅度提高大比例尺地質圖件的精度和專業水平,加快詳細地址測繪、專業勘測的進度。
三、遙感技術帶來的新信息[3]
縱觀遙感提供的構造新信息可概括為:
①表淺硬固地殼中的大斷裂和韌性剪切帶;
②地塊和巖塊;
③密布的直線形斷裂和大節理;
④碎裂塊體與漂移巖塊;
⑤塑性-硬固地殼中垂直貫通的強爆環形斷裂;
⑥地殼中的膨隆及塌陷地段等。通過遙感分析發現的不同世代、不同級別的環形斷裂,包括隱伏侵入體和巖漿強爆中心等地質條件,我們堅信,這一新的地質構造理論終將會萌生、生長,給地質測繪帶來革命性發展。
地質災害作為一種特殊的不良地質現象,也是地質測繪工作的重中之重。無論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災害個體,還是由它們組合形成的災害群體,在遙感圖像上呈現的形態、色調、影紋結構等均與周圍背景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對崩、滑、泥等地質災害的規模、形態特征及孕育特征,均能從遙感影像上直接判讀圈定。由此,通過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可以對目標區域內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點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系統全面的調查,查明其分布、規模、形成原因、發育特點、發展趨勢以及危害性和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地質災害區劃,劃分地質災害易發區域,評價易發程度,為防治地質災害隱患,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網絡提供基礎資料,此外,遙感在大型工程規劃選址,工程地質穩定性評價,鐵路、高速公路、引水工程、水利電力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應用,初步顯示出遙感的技術優勢,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4]。
四、遙感調查中尚存在的主要問題
遙感技術尚未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地質測繪隊伍中,目前人們對遙感技術比較陌生,使得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調查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地質災害遙感調查工作需要多時相的實時或準實時的遙感信息源,而這種信息源價格昂貴。受資金限制,地質災害的遙感調查工作難以得到普及,目前只能局限于重點地區與重點工程的地質災害調查;目前常用的遙感信息源空間分辨率較小,難以滿足地質災害點的詳細調查工作,這使得遙感技術僅在宏觀調查中應用廣泛,而在微觀上應用較少。遙感技術在工程地質勘測、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研究方面獲得廣泛的應用和良好的效果,但急待以新的思路進行深入研究,提高應用水平[5]。
五、總結
遙感技術是一門新興的高新技術手段,利用遙感技術開展地質災害調查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遙感技術可以貫穿于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警、評估的全過程。隨著遙感技術理論的逐步完善和遙感圖像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與波譜分辨率的不斷提高,遙感技術必將成為地質災害及其孕災環境宏觀調查以及災體動態監測和災情損失評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給地質測繪工作提供更先進的技術支持和更全面的數據庫資料,為“數字中國”提供更翔實的數據和信息,以全面提升行業領域中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溫家寶;發揚成績 搞好改革 開創地質測繪工作的新局面[J];中國地質;1984年10期
[2] 熊盛青;聶洪峰;楊金中;;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中的應用[A];全國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與災害防治技術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李新生;;地質部門測繪工作之特點、現況和展望[J];云南地質;1985年02期
[4] 朱亮璞.遙感圖像地質解釋教程.北京:地質出版社,1981.
[5] 覃永勤;;淺談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工程應用[J];廣西城鎮建設;2010年05期
文章標題:淺談遙感技術在測繪工作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kuangye/1525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