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預應力筋的制作和穿束
1)預應力筋的制作根據鋼材的品種、錨具形式及生產工藝來確定,按相應的計算公式準確計算出下料長度。下料完成后,分不同品種、長度、部位等分別編號,分別存放;
2)預應力筋固定端制作采用擠壓機制作,擠壓腔內保持清潔,每次擠壓完要清理。擠壓時,保持鋼絞線、擠壓模及活塞桿在同一中心線上;
3)按照施工順序作業,依次定位波紋管、張拉端的大螺旋筋、喇叭管、張拉盒及錨固端的大螺旋筋、鋼環、大墊板,然后穿束。
4)本工程在鋪完波紋管后即將預應力筋穿人波紋管中。穿束后張拉端外露長度應滿足張拉要求;
5)澆筑混凝土前根據實際鋪設情況完善鋪束圖,既可以作為張拉前編號的依據,又可作為計算預應力伸長值時的參考資料。張拉前根據鋪束圖,按“先次梁,后主梁”及對稱張拉的原則對預應力束進行編號,確保張拉工作有序、合理進行。
3.4.5混凝土的澆筑
大梁設計采用C40混凝土,其施工要點:
(1)混凝土澆搗前對波紋管標高、位置、牢固情況,模板支架穩定,拼縫的緊密程度,構件的預埋鐵位置、尺寸等進行全面驗收;
(2)混凝土振動器絕對不能直接振擊波紋管,以防振癟引起波紋管漏漿影響張拉和孔道壓漿;
(3)嚴格控制混凝土的質量,除做混凝土試塊外,經常檢查混凝土坍落度;
(4)混凝土澆筑后及時養護,檢查和清理孔道、錨墊板及壓漿孔。
3.4.6預應力張拉
1)根據設計要求確定預應力筋控制張拉應力值,計算出其理論伸長值;
2)為避免構件端部開裂,錨具區砼強度必須滿足局部承壓要求;
3)本工程采用一端張拉。采用200t千斤頂時,張拉程序0→10%→100%→錨固;因受張拉空間限制的梁,需采用27t千斤頂時,將每束鋼絞線分3批張拉,第1批(2~3根)張拉程序0→102%→錨固,第2批(2~3根)張拉程序0→101%→錨固,第3批(2~3根)張拉程序0→100%→錨固;張拉過程實行雙控管理,即以應力控制為主,并同時實施伸長值測量控制。在正式張拉前進行試張拉,實測摩擦損失系數,再根據實測結果填寫“張拉要點”(包括張拉力及計算伸長值)。張拉的實際伸長值不應大于計算伸長值的+6%或小于-6%,若發現實際伸長值超出此范圍,應停止張拉,查明原因可繼續張拉。預應力的伸長值計算:參數取值K=0.0015,U=0.25,E=1.95~2.0×105Mpa注:預應力筋伸長值采用分段迭加法計算,計算值如表1。
表1:計算值

3.4.7反拱值測量
張拉完成后對所有控制點觀測結果進行統計,最大控制點觀測反拱值為8mm,反拱值測量結果如下表2。
表2

3.4.7有粘結預應力孔道灌漿
1)預應力束張拉后孔道及時灌漿,采用水灰比為0.4~0.45的水泥漿,為改善水泥漿的性能,可適當添加外加劑,水泥采用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
2)灌漿前,用壓力水沖洗孔道,以利于保持壓入水泥漿的流動性,利于漿壁結合,也同時可檢查灌漿孔、排氣孔是否正常;
3)水泥漿攪拌機放置在臨時支座上。均勻攪拌后,漿液在重力作用下經過金屬過濾網流進一個自制的貯液罐中吸漿、灌漿,這樣水泥漿的產生是連續的,而灌漿可以逐條梁間歇進行,保證了水泥漿的數量和質量;
4)灌漿壓力控制在0.8~1.2MPa。緩慢均勻進行,不得中斷,并應排氣通順。
3.4.8封錨
預應力束張拉錨固后,外露長度過長的采用機械切割的方式截斷至外露長度不大于30mm,錨具用C40微膨脹混凝土封錨,在接頭處原有砼表面鑿毛,增強砼粘結性。封錨的砼尺寸應大于預埋件或錨具的尺寸,厚度大于100mm。
4結語
綜上所述,本工程經過合理組織及專業單位的積極配合,項目很順利地完成,達到了節約鋼材、提高了經濟效益的預期效果,顯示出了預應力技術在大面積建筑中的獨特優勢。實踐和許多的工程實例證明,有粘結預應力技術將在建筑工程中大放光彩,為建筑工程增光添彩,為工程的更好完成奠定基礎。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