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論高層建筑施工中厚板式結構轉換層技術的應用

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1-05-14 07:51 熱度: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建筑向著更高、更綜合的方向發展,這就對建筑的設計和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對兩種功能轉換之間的轉換層的施工。本結合工程實例,分析了高層建筑厚板式結構轉換層的施工技術方案的比較與選擇,并結合施工方案,對模板支撐系統設計與驗算及結構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詳細深入的論述。
  關鍵詞:高層建筑;轉換層;施工技術;安全措施;
  1引言
  高層建筑的結構轉換層是一個建筑物中不同結構形式相接的關鍵點,它既是下部結構的封頂,又是上部結構的“空中基礎”,在整個建筑物結構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連接紐帶作用,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證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是關系到建筑物整體結構質量的重大問題。
  2工程概況
  浙江杭州某高層商住樓地上23層,地下2層,總建筑面積42321.6m2。四層以下為非標準層,框剪結構;標準層為全現澆剪力墻結構。五層為轉換層,設計為帶梁厚板式轉換層,其中梁高1900mm,板厚1600mm,頂標高為22.490m,梁底標高為20.590m,板底標高為20.890m(見圖1),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鋼筋最大直徑為Φ32,梁的箍筋直徑采用了Φ18。根據施工進度安排,轉換層的施工正在炎熱夏季,最高溫度36℃,最低溫度12℃,平均溫度24℃,每日最高溫差13℃,平均溫差10℃。
  在該轉換層的施工中主要有兩個難點需要重點解決:一是荷載傳遞問題。因板較厚,施工時加上施工荷載,合計荷載將達到50kN/m2,下層樓蓋(即四層樓蓋)無法直接承受,須采取技術措施解決荷載的安全傳遞。二是混凝土裂縫控制。因轉換層屬大體積混凝土,易產生溫度和收縮裂縫,須采取技術措施予以控制。
  3施工技術方案的比選
  方案一:采取一次支模澆筑混凝土成型的施工方法,其支模方法是從梁底(相對標高20.590m)或板底(相對標高20.890m)一直支撐到地下室底板面(相對標高-9.330m),支模高度達30.000m。該方案需置備大量的模板支撐材料,材料的租賃費或一次購置費均太多,而且在施工時要求支承架立柱每層上下嚴格對齊,誤差不得超過25mm,施工難度太大,故此方案不可取。
  方案二:將厚板暗梁改為勁性混凝土梁,即在混凝土梁中埋設型鋼桁架,將模板吊掛于型鋼桁架梁上,以承受全部厚板白重及施工荷載,厚板一次澆筑成型。該方案可節省模板支撐材料,但型鋼桁架埋于混凝土中,一次耗鋼量大,不經濟,施工難度較大。此方案也不可取。
  方案三:將厚板分兩次澆筑迭合成型,第一次先澆筑梁900mm高、板600mm高,利用第一次澆筑的混凝土形成的梁板支承第二次澆筑的混凝土(厚度為1000mm)自重及施工荷載。梁、板下模板頂撐僅考慮支承第一次澆筑混凝土白重及施工荷載,頂撐負荷減小為原來的1/3,可以全部由四層樓板承受,從而大量減少模板支撐材料。同時因混凝土分兩次澆筑,可以大大減小構件尺寸,有利于混凝土散熱,減小了溫度應力過大對控制裂縫的不利影響。該方案較好地解決了轉換層施工的兩個難點問題,三種方案的技術經濟性比較如表1。
  表1轉換層施工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
2.jpg  
  通過計算分析比較,并征得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同意,決定采用第三個方案,由設計院根據分層施工要求對四層樓板及轉換層進行設計修改。
  4轉換層模板支架設計與驗算
  該工程中方案中轉換層模板支護梁高是1.9m,板厚1.6m。分兩次澆筑,在樓面下1.0m處留水平縫。第一次澆筑層荷載由四層樓面承受,第二次澆筑層荷載由第一次澆筑層混凝土承受。
  4.1荷載標準值計算
  (1)根據施工圖紙,計算出單位面積內材料自重為:鋼筋自重4.5kN/m2,混凝土自重21.6kN/m2。
  (2)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計算模板及次楞時2.5kN/m2,計算主楞時1.5kN/m2,計算支架立柱時1.0kN/m2;
  (3)模板及支架自重:模板自重0.5kN/m2;鋼管支架立桿間距0.7m×0.7m,橫桿步距1.8m共三道;每根立桿承受的支架自重;總計0.47kN;每m2支架自重0.96kN。
  4.2次楞計算
  次楞為50mm×100mm木方立放,間距0.35m,主楞為2Φ48×3.5鋼管,間中0.7m,按三跨連續梁計算。
  (1)強度驗算:a=M/W=8.4MPa;木方強度設計值f=12.87MPa;a<f,強度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荷載標準值q=10.2kN/m;撓度w=Kwql4(100EI)=0.99mm:允許撓度w0=2.8mm:W<W0,撓度滿足要求。
  4.3主楞驗算按三跨連續梁計算。
  (1)強度驗算:荷載設計值F=7.1kN;最大彎矩M=KMFI=1.06kN•m;a=104MPa;f=215MPa;a<f,強度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荷載標準值F=6.88kN;撓度w=KwF13/(100E1)=0.74mm:W<W0,撓度滿足要求。
  4.4支架立柱計算
  立柱為Φ48×3.5鋼管,對接接頭,步高1.8m。按偏心受壓計算。立柱設計荷載N=14.4kN;計算得立柱設計承載力N0=27.2kN;N<N0。強度滿足要求。
  4.5四層樓板抗沖切驗算
  立柱底座直徑D=150mm,四層樓板厚200mm,混凝土C45Um=1036mm,四層樓板抗沖切承載力:F0=0.6ftUmho=213kN;N<F0,樓板抗沖切滿足要求。
  4.6四層樓板抗彎驗算
  活荷載q=32.8kN/m2;板自重g=5.1kN/m2;按三跨連續板考慮,最大負彎矩M1=27.2kN•m;最大正彎矩M2=23.3kN•m;設計抗彎能力M0=fcmbx(h0-x/2);M0>M1,M0>M2,樓板抗彎強度滿足要求。
  5厚板式轉換層結構施工技術及安全措施
  5.1施工程序
  施工時的大致流程如下:轉換層下部豎向結構混凝土澆筑至梁底→轉換層厚板支承架的搭設→轉換層底模的支設→轉換層梁鋼筋、第一層混凝土的上下部鋼筋綁扎→抗剪力鍵槽的模板支設→第一層混凝土的澆筑→第一層混凝土蓄水養護→混凝土表面的處理→板上層鋼筋的綁扎→側模支設→上部結構剪力墻插筋綁扎→(第一層混凝土強度達到C35后)拆除底模及支架→第二層混凝土的澆筑→第二層混凝土的保濕保溫養護。

  5.2模板支設的技術要求
  在考慮支撐系統承載力時,由于第二次澆筑的混凝土絕大部分由第一次澆筑的混凝土形成的半梁承擔,所以,只考慮第一次澆筑部分的荷載即可。但為安全起見應在滿足第一次澆筑部分的承載力的條件下加大承載能力,以1.5系數作為安全儲備。四周外側模采用組合鋼模板,底模和內側模采用木模。模板的次楞采用50mm×100mm木方立放,間距0.35m,主楞采用2Φ48×3.5鋼管,間距0.7m。所有立桿上下均分別加可調頂托和底座。主楞必須在頂托上,不得放于支架橫桿上。模板支架采用Φ48×3.5的鋼管腳手架,立桿間距不大于0.7m×0.7m,橫桿步距不大于1.8m,共三遍。
  5.3鋼筋綁扎的技術措施
  轉換層鋼筋量大,互相交叉多,特別是梁的箍筋為二級鋼,箍筋直徑最大有Φ18,鋼筋的綁扎相當困難。梁板縱向鋼筋采用了鋼筋鐓粗直螺紋連接接頭,鋼筋綁扎前制定了嚴格周密的鋼筋綁扎順序:南北向框架梁下部第一排鋼筋→東西向框架梁下部第一排鋼筋→南北向框架梁下部第二排鋼筋→東西向框架梁下部第二排鋼筋→南北向框架梁上部第二排鋼筋→東西向框架梁上部第二排鋼筋→南北向框架梁上部第一排鋼筋→東西向框架梁上部第一排鋼筋→板下部東西向鋼筋→板下部南北向鋼筋→第一層混凝土面上的附加鋼筋(因分層澆筑而設置的負彎矩鋼筋)→大梁拉鉤的綁扎→第一層混凝土邊澆筑邊插抗剪鋼筋(第一層混凝土養護)→板上層東西向鋼筋→板上層南北向鋼筋→上部結構插筋→澆筑第二層混凝土。采用這種綁扎順序,保證了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
  5.4混凝土的澆注以及抗剪措施
  混凝土的攪拌要在準確計量、準確上料的基礎上進行,混凝土的攪拌時間要確保混凝土的攪拌均勻,且有較好的和易性。現場混凝土泵管的連接要合理,泵送通暢。商品混凝土罐車運到現場后,要有專人進行交通疏導,確保罐車及時順利卸料。為了防止輸送泵出現故障,現場要設有備用混凝土泵及備用混凝土泵管,要確保故障的出現不影響混凝土的連續施工。第二層混凝土澆筑前使用高壓水槍對第一層混凝土表面進行了沖洗,把浮灰、松散的混凝土碎塊、浮漿碎渣等雜物沖洗干凈。另外,為增加界面的抗剪能力還采取了如下措施:
  (1)在第一層混凝土澆筑時,表面設了抗剪力鍵,抗剪力鍵采用600mm×600mm×200(厚)mm的混凝土槽,間距2000mm×2000mm,嵌固在第二層混凝土中,如此可增加界面的抗剪能力。
  (2)在第一次混凝土澆筑時,在板位置插抗剪鋼筋,增加界面的抗剪能力,鋼筋采用Φ16@600×600,總長1000mm,上下各500mm。
  5.5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
  盡管厚板分兩次澆筑可減少混凝土內外溫差,但每層混凝土仍較厚且面積大,不采取技術措施混凝土仍可能開裂。為此,經征得設計人員的同意,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強度,即取混凝土的60d強度為C40。混凝土中添加WG-HEA緩凝型高效抗裂劑,摻量為水泥用量的8%~10%。對混凝土增加二次振搗工藝:混凝土初凝前將運轉著的振動棒以其自身的重力逐漸插入混凝土中進行振搗,振動棒拔出時混凝土可以自行閉合。混凝土的收面采用“一平,二壓,一光,拉毛”的施工工藝,加強混凝土收面的二次抹壓,并及時用塑料薄膜覆蓋加以覆蓋養護,嚴格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縫。
  5.6安全技術措施
  1)確立轉換層施工安全負責任,對施工用電箱必須采用“三級箱”,絕緣電纜必須架空,不準在作業層上拖拉,以確保用電安全。
  2)對施工班組進行施工前的技術和安全交底,嚴格按審定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不得修改變更,每道工序前應先檢查原材料的質量情況,不合格則不得使用,每道工序完成后要進行自檢并通知施工員復檢,合格后方能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施工前必須先進行施工外圍腳手架,以確保周邊環境的安全,施工現場應搭設工作梯和操作臺,嚴禁攀爬支撐系統。
  4)作業區內不準吸煙或動火,并適當配置滅火器,以確保防火安全,非作業人員不得進入支模底下,現場配備安全員監護管理。
  5)澆筑過程中應派專人負責檢查,觀察支撐及模板系統的穩定和強度、變形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暫停施工,疏散現場人員和排除險情后方能繼續施工。
  在該轉換層的開始施工到施工完畢,僅用了28天。轉換層施工方案經過多方論證,施工、設計結合,最終將模板支撐架落在四層樓板上,僅搭設一層腳手架,用鋼管300余t,僅為按傳統支撐方案需用鋼管2400t的1/8,工期縮短35d,傳統方案材料費、人工費總計約232萬元,現方案僅需30萬元,節約202萬元。
  6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采用分層澆筑迭合成型的施工方法,不但降低了施工難度,節省了施工成本,而且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開始施工至上部結構全部施工完成時,混凝土表面沒有發現任何裂紋,經檢測,混凝土強度滿足設計要求,主體結構一次性獲優良。實踐證明,在解決厚板式結構施工困難和保證工程質量中采用分層澆筑迭合成型的施工方法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202.[S].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唐興榮.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設計與施工[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謝曉鋒.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型式的應用現狀及問題[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4.

文章標題:論高層建筑施工中厚板式結構轉換層技術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8880.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久精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 久精品视频 | 日本字幕在线观看 | 福利社午夜影院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欧美理伦片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久久久 | 嫩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精品久久精品 | 能看的av | 久久里面有精品 | 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视网址 |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极品粉嫩国产48尤物在线播放 | a级片在线 | 日韩av视屏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 日韩有码一区 | 精品久久影院 | 国产精品免费看 |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 | 日韩国产欧美视频 |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成年人免费看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视频一区 |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 亚州成人 | 日本电影免费完整观看 | 高清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