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1-05-13 17:09 熱度:
摘要:基于時代已越來越趨向于自然狀態發展,回歸自然已經成為人類對生活環境的一種追求,針對慈云佛學院的區域特點,結合現代園林設計理念,應用生態園林美學對該園林景觀進行設計,并就其設計理念與總體定位,植物的配置原則,總體分區設計,區域分區與功能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慈云佛學院,園林景觀,園林美學,設計
1引言
山脈形勝、水域風光、建筑群體、花木植被被中國人稱之造園的四大要素[1]。其中,各種環境要素有機融合,和諧輝映,相互依托,構成了園林空間的完美藝術結合,使人們活動于詩情畫意的現代生態園林之中。
2工程概況
慈云佛學院位于浙江省寧海縣橋頭胡鎮,坐落于慈云禪院里,院旁群山連綿,占地面積13.7公頃,現狀有部分農田、林地、溪流[2]。在設計中可加以綜合利用,在經濟損失最小的前提下達到最佳景觀效果,各種景觀規劃分布如表1。
表1各種景觀規劃分布表
3設計理念與總體定位
園林景觀設計立足于基地現有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結合場地資源的特點,以建設“佛教文化研討及具有國家知名度的佛教瀏覽圣地中心”為戰略目標,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出發,將該院建成集佛教文化研討、觀光、度假、休閑于一體的生態景區。
以佛教文化研究、佛學教育、生態保護、瀏覽觀光定位為景區的基本功能,在滿足景區生態保護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建設,并適當發揮景區的瀏覽觀光功能。
儒教、道教、佛教中都有倡導各種入世、出世原則去修生養性。所以,慈云佛學院的景區設計以“營造生態養生園”為理念,圍繞這一理念,努力營造一山一水入畫意、幾彎幾曲遠塵心的自然景觀,寫景寓禪,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效果。
4生態園林植物的配置原則
(1)藝術性原則:現代生態園林設計不是植物景觀的堆積拼湊,也不是簡單地復制自然,而是對各種植物群落在美學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藝術組合,是園林藝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經驗總結和升華。在植物景觀的物種分布和配置過程中,應遵循和諧統一、均衡調和等基本原則,這些原則表明了設計園林時配置植物的藝術要領。在設計園林的生態景觀時,植物的形狀、線條、色調、質地等都要進行合理的搭配,組合中各物種要有一定的差異,形式也要變化多樣;但同時又要各物種之間保持一定的相似性,給人以和諧統一的感覺,使人觀賞或或置身其中時都能讓人心靜柔和、賞心悅目之感。
(2)景觀性原則:進行園林設計時,既應該考慮植物群落自身的美感,還要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這需要我們熟練掌握各種景觀植物物種的造景功能和觀賞特性,并能根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要求,對整個園林植物群落的配置效果能進行總體把握和合理配置,同時對所構造的整個園林的植物群落季節性變化規律有較強的預見性,使園林景觀在季節的不斷變化過程中收四時之爛漫,盡顯無盡春意的效果。
(3)生態位原則:生態位是指某一物種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及其在空間結構和季節變化中的地位,反映了該物種與整個生態環境和其他物種之間的關系。在慈云佛學院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科學選配景觀植物的種類,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性,盡量避免各物種間營養結構上的競爭。園林應能形成功能健全、結構合理、種群穩定的生態群落,各物種間相互依托,有機融合,根據氣候特點及地域環境,合理配植各具特點的現代生態園林植物群落,形成景色宜人的環境。
(4)生物多樣性原則:根據生態學中生物物種多樣性可保證群落的基本穩定性原理,為使院內的園林生態植被健康、穩定的發展,應不斷充實植被物種的多樣性。園林綠化工程可積極引種新的易于栽培的物種,培育有極高觀賞性的野生植物物種,以不斷豐富生態園林植被的品種多樣性,形成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居住景觀。
(5)適地適樹原則:植物是有生命的東西,每種植物都是經過不斷地發展和進化后才形成的,它在長期的系統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的特定環境。所以在設計時,一定要合理選配適合本地土壤、氣候條件的植物種類,應充分了解本地自然環境條件的規律,選擇本地生態效益較好的植被物種進行生態園林的建設。
5總體分區設計
以規劃道路為區域劃分界限,把整個社區設計分成了6大區塊,為了能夠體現院區的佛教文化氛圍和氣息,對6大區塊分別定義為:福德園、福報園、福樂園、福慧園、福觀園、福馨園,其具體分布情況如圖1。
圖16大區塊分布圖
福德園:本區域包括停車場,山門廣場與放生池,寺前廣場相連,在廣場周圍配置銀杏、香樟、樂昌含笑等植物,襯托山門的氣勢,讓游客一進入景區就有莊嚴肅穆的感覺。
福報園:繁華喧囂的都市生活,讓人們漸漸遠離農田,淡忘這種質樸的生活,在這里建立農耕科普園讓孩子們在這里種植果蔬,綠地認養,體驗耕耘的快樂和收獲。
福樂園:將以“福樂園”為中心,散布著“普愿亭”,“別墅區”、“報恩院”、“陶然軒”等建筑設置,運用對景,借景德手法,并結合植物,將自然中原有的水系引入園中,形成一片自然生態的濱水休憩空間。
福慧園:主要由山門,山門廣場,萬佛殿,主體寺院教育中心,佛修苑,四十九轉回廊等景點組成,該區域作為教學樓的延伸,是研習和傳播佛教文化,佛教藝術的區域,本區域配置荷花,羅漢松,五針松等清新高雅的植物,營造富有禪意的空間環境。
福觀園:觀,有觀想,禪觀等內涵,也有憧憬,瞻望的意蘊,回歸自然,也是人性的回歸,人類只有與自然協調共生,才能有美好的未來世界,這不僅是佛教的,也是社會普遍的價值期求。而配置一些諸如“庭院綠化”,“凈息園”,“般若亭”等閑適和悅的休閑園林景觀,提取傳統空間布置手法的精華,結合自然環境,運用對景,障景等手法營造出自然樸素的景觀氛圍,使這里成為師生課后休息放松,游客觀光,休閑散步,凈化心靈好去處
福馨園:漫步于祖堂,素齋館,茶園,茂林修竹,疏密有致,依山而坐,酌一杯清茗,慢慢啜飲,品茶悟禪,茶禪一體,茶佛相通,自然有序,環境與心境的平淡清凈。
6區域分區與功能設計
以規劃道路為區域劃分界限,景觀設計分區的原則如下:
⑴整體性原則:景區分為六個區,各區都有自己的功能特色,但每個分區的建筑風格、景觀環境等均有共同的處理手法,以確保整個景區的整體感、秩序感、統一感。
⑵可持續性原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保護環境至上,對不同的類型的區域,有針對性地堆山體、水系、植被進行保育,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⑶內涵性原則:充分發揮佛學院資源的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內涵,強調回歸自然,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業化傾向,培育良好的佛教文化教學研討環境和休閑旅游環境。
應該尊重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大量的土石方工程進行景觀豎向設計,道路建設也盡量利用原有地形,力求維護植被及土層的完整,盡量與環境為一體。
(1)主干路:為車行道,道路寬度5m,在現有道路基礎上作了適當改動,并增加環形主園路貫穿整個景區,使整個景區景觀連續有致,增添游趣。
(2)次干道:放生池,萬佛殿,祖堂等景點均開辟次級游覽干道以連續各景點及設施,路面材料以青石為主,寬3m.
(3)游步道,其余道路均為游覽步道,寬1.5m。
7結語
生態園林美學是生態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學在園林綠化設計過程中的具體化和實踐化[3],只有更大程度地應用生態園林美學,才能把園林綠化工程中各種復雜的構成因素組合成豐富多彩的有機藝術空間,才能創造出自然、多樣、藝術的現代生態風景園林景觀,才能使園林設計藝術在新的時代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劉曉陶.生態設計[M].山東美術出版社,2006.
[2]慈云庵周邊地形現狀圖[R].2009,3.
[3]商黑,倪琪.當代景觀設計中的生態理念與手法初探[J].華中建筑,2005,4.
文章標題:關于慈云佛學院生態景觀園林設計的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887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