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情況下,預應力筋張拉應按(JGJ92—2004)《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6.3的規定進行。但是,預應力筋與孔道壁的摩阻,不僅僅與管道的長度有關,而且還與管道的成型方式、曲率半徑有較大的關系。同時張拉端還有鋼筋回縮產生的應力損失。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采用一端張拉比兩端張拉還要有利,再者從施工角度考慮,一端張拉方式張拉次數少,施工也較簡便。
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可采用分批、分階段對稱張拉,以免構件往過大的偏心壓力下側面開裂。同時應盡量減少張拉設備移動次數。分批張拉時應分批計算張拉的強應力損失值,分別加到先行張拉預應力筋的張拉控制應力值內。預應力筋張拉錨同時,無論采用何種錨具,都會產生預應力筋的回縮,引起預應力損失。施工過程中,可從以下三方面對該項損失作出補償:
(1)對預應力鋼筋適度超張拉,然后錨固;
(2)在鋼筋張拉錨固后,利用撐腳將張拉千斤頂直接支撐在梁端混凝土上,再張拉鋼筋.然后在錨具墊板之問加上適當厚度的鋼墊片;
(3)從錨夾具的結構上考慮,采用回縮量小的螺紋式錨具,或者在回縮量較大錨具外四周加上螺紋、螺帽,采用二次張拉,同樣可以克服由于回縮造成的預應力損失。
2.4耐久性處理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問題是用戶非常關心的問題。在預應力筋曲線底部位置鑿小洞并刮去塑料油脂,對預應力筋的腐蝕程度進行了調查,發現預應力筋從完全沒有腐蝕到產生嚴重腐蝕的狀態均存在。其結論為無粘結鋼筋存在油脂千枯受腐蝕嚴重問題,主要原因是澆注混凝土時,端部密封不嚴使水滲入造成預應力鋼筋腐蝕。為了有效保證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避免預應力鋼筋的腐蝕,在施工中采用了以下措施:
(1)對于預應力筋張拉端外露錨具的情況,用砂輪切割機切斷,保留在錨具外側的外露預應力筋長度不應小于3cm,進行防腐后套上護套。
(2)在張拉端,應將預應力筋的外塑料皮距端頭400-60Omm先割斷,待節點組裝后,再將塑料包皮套穿在預應力筋上,以防止澆筑混凝土時,裸露的預應力筋與混凝土粘連。
(3)后澆帶支模后采用高一級微膨脹混凝土澆筑,要求處理好接茬,混凝土振搗密實。
(4)對于張拉端外露的錨具,在支模后采用C4O微膨脹混凝土澆筑并振搗密實。
3結語
該工程合理設置后澆帶與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相結合,施工中嚴格控制材料、施工工藝要點,有效地杜絕了混凝土的裂縫,工程質量可靠,是一項成功的經驗。為避免大跨度現澆梁板施加預應力過程中產生的柱頂附加彎矩及柱支座約束力的影響,梁端支座可采用滑動一鉸接式鋼支座,待預應力施加后支座再與梁端埋件焊接,并用混凝土澆筑齊。滑動約束有利于減少收縮變形的約束力,減少混凝土收縮變形由于約束產生的拉應力,當拉應力減少到低于混凝土抗拉強度時,就不會出現裂縫破壞。為切實保證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在施工中要加強張拉后預應力筋張拉端處理。施工程序的優化有利于保證預應力的效果,減小預應力損失。
2/2 首頁 上一頁 1 2